第4章已巳之变(四)
“皇上,京城的防卫已经安排妥当,臣刚得到消息,清军还在围困遵化,从目前看,清军人数应在六七万之间。”罗彦来到暖阁中向崇祯汇报这两天的布置情况,以安圣心。
“这是不是太冒险,袁崇焕十几万人在辽东都防不住清军,就京营的这两万人能守住吗”
“皇上请放心,京城不在于进攻而在于防守,臣已让宋应星多造震天雷,只要清军来攻,士兵躲在城朵下面就可以向外丢震天雷,臣也让士兵准备了门板,搭在城垛那里,就可以免受弓箭的伤害,民妇都可以做这些事,京城上百万的人口,还怕清军来攻城,臣现在就怕他们不来”
“呵呵,你说的到挺轻松,就是震天雷制造数量能不能够,火药生产也不能放松”
“臣已经去看过了,宋应星这两天做的不错,王恭厂现在井然有条,生产的火药及时送到了火器厂装填成震天雷,只是制作火药的工匠还不是太足,硝石勉强够用,希望皇上责成工部尚书抓紧想办法再购置一部分”
“说吧,你还有什么要求?”
“臣希望再加派御史到各地监督各地官员对百姓的安置,刑部、锦衣卫、京城巡防衙门加强稳定京城的治安,做好进城百姓的安置。”
“朕都准了,仲美这些日子就多费点心思,做好了,朕不会亏待你。”
罗彦没想到,崇祯也会给画大饼,但不管崇祯怎么说,罗彦还是要尽心做好京城的防护,等待大同等各地的兵马到位,就要给清军一个教训,同时也给朝廷一个信心。
罗彦精心筹划、算计皇太极之时,皇太极也终于下定决心,攻打遵化,看着坚固高大的遵化城,皇太极本没有多少信心,也多次派人给遵化巡抚王元雅写劝降信,意图到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没想到巡抚王元雅居然是个死硬分子,宁可城破自杀也不愿投降。
遵化的攻城之战进行的异常顺利,只用了一天时间,皇太极就站在遵化城内,这让他信心满满,当即下令犒赏三军。然而皇太极毕竟也是经过大风浪的人,并没有被这次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的计划还没有完全实现。
“范爱卿,你说说,这遵化都已经打下来了,辽东袁崇焕的军队怎么还没有动静,他们是怎么想的”皇太极私下召来范文程,想从范文程的角度来找出自己心中的疑虑。
“奴才也在想这个事,遵化是北京的门户,遵化丢失,就意味着北京就暴露我军的铁蹄之下,袁崇焕的前锋军队在迁安驻足不前,也让我们围点打援的计划难以实现,奴才猜想一定是赵率教得到了什么命令,或在等候袁崇焕的后军到来,如果遵化陷落的消息传到北京,按照朝中那些人的秉性必然会召各地驻军进京勤王,袁崇焕也一定在奉召之内。”范文程的意见已基本把握住明朝现在的现状。
“那就在遵化多等几天,看看明军的反应,把袁崇焕的大军调出来。朕担心袁崇焕不来救援,反而派兵攻占广宁、西平堡等地,依照他们的防守能力再次收复这些地方就要费些功夫。”
“皇上不是已经安排阿敏贝勒留守,也不用太过担心,如果北京有召,袁崇焕必定不敢违抗,定会率军前往北京勤王”
“朕的意思就是要袁崇焕率军前来,既可以减轻阿敏的压力,也可以挥师前往京城,让崇祯失去对袁崇焕的信任,袁崇焕驻守在山海关我们很难有所作为,换掉袁崇焕对我朝将会有很多好处,给北京与袁崇焕的议和书还要写,用来麻痹他们。如果袁崇焕不来救援,我们该如何?”
“依奴才估计,现在袁崇焕还在调兵遣将,我们可以继续派人诱惑赵率教,能够在袁崇焕到来之前,先消灭他的前锋军最好,如果不能,就继续派人向西攻战那些几个县城,给明朝小皇帝施加压力,迫使他召袁崇焕入京勤王,皇上才可以施展反间计,换掉袁崇焕。”
“朕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就在遵化多修整几日,派遣夜不收打探周边明军动静,在做下一步打算,看看能不能先吃掉赵率教这支队伍。”
皇太极的谋划,却给周遇吉的成长造就了机会,初四一早,一支百人小队就从遵化出发,他们安照皇太极的命令,前往蓟县打探明朝的动向。
“额真,前面就是石门驿,我们要不要在石门驿歇歇马力”
“歇什么,昨日的酒还没有喝够吗,到蓟县还有50里,我们要赶快把消息传回去。”领队的牛录呵斥道。
石门驿地处交通要道,官道两侧陡峭的山峰相对而立,犹如一道天然的石门,故称石门。周遇吉在回到京城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就挑选出百人骑兵星夜赶到石门驿,歇息于石门南侧的丘陵地带。
“百户,有马蹄声,人数应有不少。”
翻过山头,周遇吉拿出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正在向石门赶来的马队。
“是鞑子,叫兄弟们都起来”周遇吉对着身边的军士道。
“弟兄们,对面来一队百人的鞑子,老子要给前天死去的兄弟报仇,你们都给老子打起精神”
“百户,他们也有一百多人,我们弄不过吧”
“怕什么,等会我与狗子等十几人下去,引他们上来,你们就躲在山坡后面,等他们冲到半山腰时,你们就冲杀下去”
“狗子,咱们从那边绕过去,装成与他们突然相遇的样子,听我命令就向这边山坡上跑。”
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就在有准备和没准备中爆发,鞑子的骄傲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十几个明军的探子对鞑子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收获,还能从他们口中探听到信息,这样的吸引力也注定了鞑子的灭亡。
短暂的交锋,这支清军小队在丢下六十多人后,便狼狈地逃向遵化,周遇吉带着战利品及几个活口则踏向返回的路程。
周遇吉的回归,也把遵化陷落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朝中大臣也都慌乱起来,纷纷上疏弹劾张罗彦,请求各地发兵,入京勤王,就连三位内阁大臣心中也没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