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已巳之变(三)
袁崇焕本来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可朝廷的命令确让他犹豫不决,赵率教已在迁安获得一次小胜,正准备初三,前往遵化救援,却被朝廷的信使拦截在迁安,听说还要派遣御史前来监督,这也让袁崇焕更加相信了朝廷的决心,可他怎么也不相信那些无能之辈可以挡住清军的步伐。
“大人还有什么不能决断的”郭广与袁崇焕在书房内商议是否遵照朝廷的命令行事。
“你不是不知道朝廷军队的情况,依靠那些人如何能够挡住清军,我们食君俸禄,怎么可以愧对朝廷,我不想‘土木堡之变’再次发生,现在皇上启用那么个小孩当兵部尚书,他就是有所作为,可他怎么知道清军的强大,我们在这里经营多年,也从来没有在清军手中占到便宜。”
“如果违背了朝廷的命令,就是我们有了功绩,恐怕也会受到他人的攻讦,按照朝廷的部署,派遣一队精兵都清军后方袭扰也并非不合兵法,可以扰乱清军的军心”
“如果清军迅速攻破京城,扰乱了军心又有什么用,我又有何面目再见皇上”
“原来朝廷已经同意不再给天津派巡抚,可前段时间还是在天津派遣了巡抚,这说明朝廷已不再对大人信任,我们现在更不能违抗朝廷,朝廷给我们的命令是固守山海关,伺机占领遵化,不如从皮岛出兵1000、从锦州出兵2000扰乱清军后方,在山海关留守一部分,然后移师迁安与赵率教汇合,进可以支援京城,退可以防守山海关”
“这样也不失为一个两全的计策,如果京城不守,恐怕这个新任的兵部尚书也难保。”
袁崇焕的想法,罗彦并不知道,他还在为京城的防守做着各种准备。
“张大人,城外的标记已经做完,我们现在登城一观效果如何”李邦华来邀请罗彦。
“好,现在就去”罗彦没有任何犹豫。自从他与李邦华一起视察城防后,看到士兵对火炮的操作都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火炮的射程如何后,就邀请徐光启前来对操作火炮的士兵进行讲解,可徐光启的讲解对这些没有任何学问的士兵来说没有任何作用,但罗彦确听出了一些门道。
他当即下令,给每位可以调整角度的火炮侧面装上罗盘,罗盘的指针与炮管平齐,在城墙外侧每一百步设立一个隐形标记,记录距离,每个炮位发给望远镜一支,采用定量火药确定罗盘指针在不同位置时,火炮的射程。这些隐形标记也可以直接确定敌人所在的位置,便于炮手调整火炮角度。
随着李邦华来到城墙之上,参将李秉春已经等候在这里,看到罗彦到来,赶快来见礼。他一直标榜自己懂火器,被兵科给事中陶崇道推荐过来协助防守进城,可与罗彦教授的方法相比,自己那些凭借经验的做法就是小巫见大巫。
“张大人、李大人,一切准备就绪”参将李秉春
“好,开始吧”罗彦命令道。
随着炮手点火,佛郎机炮的导火线发出‘兹、兹’的声音,一声炸响,一枚铅球从炮管中飞射而出,狠狠地砸向地面,溅起一堆黄土抛向四方。
“现在的刻度是多少”罗彦问道。
“回大人,是五刻,依据末将的经验,在这位置也是打的最远的地方”参将李秉春。
“刚才射出的铅弹砸中的位置距离是多少”
“在八百步与九百步之间,估计应有八百七十步”参将李秉春拿着手中的望远镜看了看隐形标记,回道。
“好,就按照这个方法对铜大将军(红夷大炮)、一二号铜炮都做一样的试射”罗彦现在已弄明白一二号铜炮就是铜提炮的加大版,重量在一二百斤的样子,也便于移动,射程在三百到五百步之间。
“末将马上布置,这个方法对火炮的精度提高非常多”
“李大人也要紧抓这件事,提高将士对火炮的熟练程度”
“报告大人,一队探捎被清国包围,只有一人逃了回来”传令兵突然前来禀告
“我们下去看看怎么回事”罗彦对着李邦华说道。
回来的探捎浑身是血,手中的腰刀已经折断,罗彦看到这个探捎的状态急忙问道“受伤严重么”
“回大人,小的不曾受伤,只是我们的队伍全完了。”
“哦,你叫什么名字,说说怎么回事”
“小的叫周遇吉,跟随百户大人前往遵化打探消息,在距离遵化约十里的地方突然遭到清军约有500人的包围,我们就拼命向外冲,可是清军太多了,我们冲出包围圈时就剩下我和百户大人,在逃跑中,百户也不幸被清军箭矢射中,坠马而亡,小的侥幸逃了回来”
“遵化的情况如何?”
“遵化已被清军层层围困,他们正在砍伐树木,准备攻城”
“本官知道了,你们都是好样的,现在封你为百户,挑选士兵,重新组建一支探捎,你可愿意?”
“小的愿意,愿为朝廷赴汤蹈火”
“你还挺会说,你先下去休息吧。李大人,你看如何?”
“没有问题,只是遵化要危险了,大人真的就不救遵化了”
“我已在京城这里布好了口袋,如果遵化在,清军必不敢放心前来,只求遵化那里多坚持些日子,我们能把通州的粮食多运一些出来”
“袁崇焕那边怎么办,就让他们留守山海关吗”
“这要看清军的动向,如果清军来攻京城,则让袁崇焕派人收复遵化,如果清军不来,去攻山海关,我们就调集将士前往蓟县,威胁遵化。”
罗彦的目的很明确,先利用现有的时间,调集将士、训练兵卒,而后逐步压缩清军的空间,在做这件事的同时,他也要把那些只会打嘴炮的御史清理出去,省的他们像苍蝇一样在耳边嗡嗡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