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温养仁之死(一)
罗彦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宫向皇上详细奏明了大同的情况及他在大同所做的事情,当然,他的回话也是有策略的。
崇祯对罗彦的如实上奏,非常满意,对罗彦在大同的军事改革也给予了肯定,崇祯更加信任这个肯做实事的官员,但他还要看到罗彦做出的真正成绩。
罗彦知道,他现在的一切作为也只是在皇上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获得了皇上的信任,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就要认真地把皇上交给自己的差事做好,朝中人事的任免还不是自己可以插手的事情。
三月二十,与插汉抚赏金额在王象乾的主导下也终于有了结果,抚赏金额在罗彦的参与下定为每年七万两(崇祯长篇记载为八万一千两),宣大边关不稳的事情暂时稳定下来,但对大同的军事改革并没有就此停下来,罗彦依然紧盯着改革的进展情况。
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一个温姓家族,在当地有着显赫的地位。温居仁,作为这一代的族长,肩负着维护家族荣誉和利益的重任。他之所以能够担任族长,除了他有兄弟九人之多,更因为其中出了一个举人,如今在京城为官,他的名字叫温体仁。
温体仁在朝中的地位,为温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和权力。温居仁作为族长,不仅管理着家族内部的事务,还与外界的权贵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确保家族的利益不受侵犯,温家除了温体仁外,还有温守仁、温秉仁、温得仁、温育仁、温懋仁、温养仁、温依仁等兄弟,本应前途光明的温家,现在却一片哀愁,白绫高悬,这几位兄弟中年轻的温养仁在头天夜里不幸被人杀死在书房给整个温家带来了一片阴霾,他们不知道温家到底得罪了什么人,罪犯还会不会向其他人下手。
温家大院的后堂,烛光闪烁,温居仁看着面前哭泣的妇人摆摆手示意下人搀扶她出去,对着堂中的几个兄弟道:
“你们都说说吧,看这件事怎么办?”
“报官,找出真凶,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尽快通知老四,问问他的意见”
“还是算了,我们私下调查,查出真凶,直接把真凶……”
…………
听着几位兄弟的意见,温居仁心中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从犯罪现场看,罪犯是趁夜偷偷溜入院中,趁温养仁熟睡之际,行凶杀人。温养仁性格外向,家族海外船只也由他打理,温居仁不知道温养仁是不是在外面得罪了人,还是他们温家得罪了什么人,与当地官员打交道的事情都是温居仁在负责,他自认还没有得罪什么人,如果凶手是在针对温养仁一个人,那家中就会有凶手的内应,不然凶手是不能准确找到温养仁的房间并确定是他一个人单睡,如果凶手是针对温家,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看着眼前的几位兄弟,温居仁知道弟兄间也有矛盾,但还不到行凶杀人的地步。
温居仁也有心前去报官,可又怕官府查出他们私下与海盗勾结贩卖丝绸的事情,从凶手留下的作案凶器可以明显看到是海外的居多,他们曾经联系的海盗是混江龙,可混江龙也早在去年被巡抚张延登所擒获,种种迷雾,也让温居仁下定了决心,家族为温体仁贡献了这么多,也是温体仁汇报家族的时候了,没有家族的财力支撑,温体仁也走不到官场的这一步,他在官场上所表现的清廉名气也离不开家族财力的支持。
“还是报官吧,找人把杀人凶器换成普通袖剑,另外我会写信告诉老四这件事的全部过程”温居仁在最后下了决心,就算官府最后知道与海盗勾结的事情,他认为依靠贿赂和温体仁在朝中的关系也能挺过这一关。
温家作为乌程县的乡绅望族,有许多地方知县都要依靠温家提供帮助,乌程县知县与温居仁相交,也都在情理之中,曹知县在第二天得道温居仁报官的消息,不敢有一点马虎,立即带领仵作及相关人员来到温家。
在曹知县的心中,他清楚自己并非一个廉洁无私的官员。然而,在处理这起错综复杂的案件时,他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肃与专注。深知掌握真相的重要性,他一到案发现场便迅速下令封锁,确保无人能擅自进出,以免破坏关键证据。
调查伊始,曹知县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温家所上交的凶器与温养仁身上的伤口明显不符。这一发现让曹知县意识到温家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了揭露真相,他下定决心深入挖掘案件的每一个细节。
经过一整天紧张而有序的搜查与询问,温居仁终于在压力之下坦白了置换凶器的真相。随着日落的余晖洒满大地,曹知县满意地离开了温家。手中握着凶手的线索,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虽然繁琐,但已不再困难。只需捕快们认真追查外地人的出入轨迹,真正的凶手便不难被捉拿归案。
在书房的一个隐蔽暗格内,曹知县意外地发现了一封书信。然而,他并没有当众拆开阅读,而是选择将这份书信暂时保留。他相信,在适当的时机,这封书信将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价值,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
曹知县的行动迅速而果断,他不再是那个在官场中周旋、谋取私利的官员,而是一个全心全意追求真相的智者。他深知,只有揭开这层迷雾,也才能让自己在整个案情中游刃有余。随着夜幕的降临,曹知县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温家,他期待着那封信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获。
然而,曹知县自认为聪明的做法,早就在有心人的算计之中,案情的走向也不再是他这个小官所能控制的,一场阴谋随着曹知县对真相的了解逐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