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役银 - 开局死男人,恶毒婆婆逼签绝户契 - 花菜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章役银

张大娣要出银子,陈永波不肯,要他爹大林去,一家子在那吵吵。

正在这时,媒人婆来了,和他们说,要是还想结亲,就拿五两银子的娉礼去,马上就可以把儿媳妇娶回家,酒席都可以不办,别的也不需要,一切从简,要是拿不出银子,就要嫁别人家去了!

准儿媳家也需要这笔钱去交役银!

陈永波哪肯拿钱去交役银,老爹哪能比得上老婆?

陈永波冲她娘大吼:“你看二叔家,永江永河都不够十六岁,就二叔去,我才刚满十六岁才几天,你们就要我去,哪能这么丧良心,二叔都能去,凭啥爹不能去,两年而已,一下子就过去了!”

张大娣也急眼了:“没要你去啊,咱花银子还不行吗?凭啥你人也不去,银子也不愿花?”

“银子要娶翠花进门用的,你把银子拿去花了,我拿什么娶翠花?你没见媒人都说了,不给银子翠花要嫁别人了吗?”

“嫁就嫁,又不是只有她一个女人,三条腿的女人找不着,两条腿的到处都是,回头再找个好的就行了!”

“我不要三条腿的,我也不要别的女人,我只要翠花!”

……

母子俩在家里大吵,林四婆子在一边欲言又止,她还存了五两棺材本,有心拿出来,又怕二房那找她吵吵,没理由只管大儿子不管二儿子?

小儿子没了,三个儿子变成两个,二房刚刚被割了二两出来,没钱交役银二林铁定要去从军,这大房要是也去,有个万一的话,三个儿子都没了?

怎么着也得留下来一个,大房有这个银子,但孙媳妇也是要娶的,只能顾一头,要不也学三房一样,去质押良田,换个几两回来?

但用谁的良田去押?

三个儿子,当初分家时每个儿子两亩良田,两亩旱地,自己还留了两亩良田两亩旱地。现在自己的田和地是大房二房一家一亩分种,要借五两银子,差不多得把两亩良田都质押了才能借得回来。

那可是她的养老田,没这两亩田傍身,铁定不行,但要是大房二房拿自己的田去质押,万一还不上,那他们家就没田没地,以后连活路都没有了!

一时林四婆子也陷入两难!

陈贾信四个儿子,都已成家,表面上分家,但实际还在一起吃住,连同陈贾信,他家上十六岁的有整整八个,要去从军的包括陈贾信自己,大房两个,二三四房各一个,一共要去六个!

全都出银子的话,要整三十两!

其中二房三房的女儿都满14岁,四房大女儿也满12岁,都可以相看了,非常时期行非常事,陈贾信给媒婆子放出话来,每个五两银子,给钱就带人走。

征兵有一个月时间,在这一个月之中,无数人家结亲,都是一样的形式,不办席,不收礼,一手交银子,一手把媳妇娶进家门。

陈贾信二三四房孙女,这一次都嫁了,给家里换了十五两银子回来,总算免了一家子这一次的兵役。

唯有媒婆,赚得盆满钵满。

张大娣家最后还是出了银子,陈永波的翠花没能娶回家,嫁别人去了,一气之下,陈永波从此天天躺家里,不干活,不说话,连床都不下,张大娣心疼儿子,天天端茶送水伺奉,结果陈永波再也没下过床。

林四婆子的棺材本终究没舍得拿出来,大房出了银子免了这次兵役,二房之前替大房出了那二两,凑不够五两,二林去从军。

德叔有59岁了,不在征兵年龄之内,但两个儿子,每家都有两个人在范围之内,每家都需要出五两银子,最后也是借钱交了银子,借了八两,一年后连本带利要还将近十一两!

白家这阵子借银子都借了一百多两出去,都是本村的,白老爷脸上笑开了花,这样的事再来几次,这白弯村,又得回到白家了。

白弯的原名叫白家弯,陈家原本是白家的佃户,后来白家中落了,陈家反而崛起,田地慢慢落入了陈家手中,白家的祖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光复白家的荣耀,把失去的田地再拿回来!

白老爷看着手中厚厚的一沓借条,眼神闪亮。

秋采萍这阵子也累得不行,天天忙来忙去,忙着适应这凡事都需要手工来做的生活。

糙谷买回来了,需要自己去碓(dui)房舂(chong)米,为了学习舂米,她专门去碓房那看了半天,看别人是怎么操作的。

舂米是利用杠杆原理,需要两个人,一个在石臼(jiu)那里时不时翻一下谷子,一个在舂米杵的尾端那里踩,舂米杵扬起再落下去,一下一下砸在石臼里面,谷子皮就被砸裂开,米皮分离。

永安帮忙翻谷子,秋采萍在那里踩舂米杵,踩几下就歇一歇,永安正好用木铲翻动一下臼里的谷子。

永宁和小鱼在边上看着,永宁还想着帮娘亲踩米杵,但他力小,踩不动。

碓房是公用的,里面有舂米臼,还有石磨,分两间屋隔开,娘几个在碓房舂了半天,才舂了几升米,秋采萍累得不行,永安倒还好,只是弄得脸上身上都是粉尘。

别人家都来看几次了,秋采萍不好意思占用太久,就收拾了回家。

舂好的米还需要把用米筛把谷皮筛掉,第一次弄,臼里翻得不均匀,舂出好多碎米,这些碎米只好给鸡吃了。

这样舂出来的,就是糙米,只是去掉谷子最外层的壳,还保留了胚芽和糠层,这糠层没去掉,米看起来就黑,比大米要粗大一些,吃起来就口感粗糙,难于下咽,但相对精米,糙米的营养其实还要高些。

想吃精米,还得用石磨再磨一次才能去掉糠层,秋采萍哪推得动磨?

糙米就糙米吧,吃多几天,慢慢也习惯了。

永安还太小,不能挑水,秋采萍需要亲自去井里挑水,每天两担水,要花上小半个时辰,挑一小段路,就得歇歇,肩膀上就像压了个千斤重担,连腰都直不起来!

颤颤巍巍挑一担水回来,在路上要洒掉一小半,回到家,只有大半桶了!

秋采萍有点发愁,现在是春冬,用水不多,等到夏天,用的水多了,到时怎么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