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挖笋 - 开局死男人,恶毒婆婆逼签绝户契 - 花菜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挖笋

村里人习惯喝生水,但秋采萍不准孩子们喝生水,一定要煮开了再喝,开水煮好了,放上两片茶叶,一陶罐可以喝上一整天。

病从口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少生病就是省了铜板。

还有洗衣服,没有皂角什么的,就是拿木杵去河边石头上反复锤,洗次衣服回来,手麻脚麻,腰都要断掉!

上次买回来的布,她实在是做不来衣服,花二十个铜板,请德婶家两个儿媳帮忙,给三个小孩每人做了身单衣,开春后,慢慢的天气就要热起来了。

吃喝穿住都能慢慢习惯,最让她受不了的是上厕所!还有每月必来的大姨妈,她找出原身记忆中那个麻布袋子,中间装些草木灰,差点没让她崩溃!

没有专门的茅房,只在屋后靠墙用土砖胚砌了一个框围住两面,剩一面就挂了个麻袋片遮挡一下作门用。

里面就一个土坑上面放几块木板。

用的就是三林削的竹片,这玩意她实在用不习惯,还特意找了个破瓦罐装了水放里面,用完竹片,再用水洗洗。

但没有香皂肥皂,手的清洗又成了问题!

她知道猪油能做肥皂,但具体工艺她不知道啊!

此刻的她,后悔得不得了,早知道要穿越来受苦,当时就应该把这些背得滚瓜烂熟!

书到用时方嫌少,说的就是她这种情况吗?

秋采萍这一阵老老实实过日子,拿到两亩旱地,家里旱地多达四亩,正月一过,就得种庄稼,这边水田种稻子,旱地种红薯,高粱,粟米,青菜瓜果等,好在这四亩旱地去年冬都翻过地了,到时再稍挖一挖就可以种。

只种一季的话,水田要三四月份才开始整地,她虽然听说过水稻能种两季,小时候也见过村里人育秧,但没实操过,这里地处南方,应该是能种两季的,她决定要试一试,如果两季种成功,一年的口粮不用再发愁!

这阵子村里人人都在愁征兵的事,她要找人帮忙也要还晚一些,到时请人整地,育秧,先试个一亩地看看。

这段时间,她费尽脑汁,想要想出一个能挣钱的主意,主意是有,但她能实操的并不多,最后实在是受不了用竹片上茅厕,决定要试做厕纸。

她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是看过一个手工制作厕纸的短片,之所以印象深刻,仅仅是那造纸的原料在她老家村里到处都是的构树。

在村里住了十来年,竟然不知道那些随处可见没人要的构树还能造厕纸?

构树又叫楮树,她家窗户上的皮纸就是楮皮纸,这个年代,用构树造纸是有现成产业的,她要做的并不是用于书写或做别的用途的纸,只是厕纸,希望在解决自己所需之后,这个点子能赚到一点点银子,做个启动资金就可以。

为了做厕纸,她又去了镇上一次,买了一个大缸回来,用来浸泡用。

这里田头屋角,也到处都是构树,她去砍了一些回来,把皮剥了,放在缸里泡着,要泡上七八天,然后再去掉最外层的黑皮,只留下中间层的白色皮。

安安宁宁两人都帮忙剥皮,小鱼儿也在边上帮着搬些枝丫,三个小家伙真的都很乖,相处久了,秋采萍很自然地融入了娘亲这个角色,母子几个也算是相处愉快。

或许,这三个小家伙才是她的救星,要是没有他们陪同,她一个人能活得下去吗?

构树皮在缸里泡着了,种田种地还有些早,山上有很多竹子,上山挖笋子正当时候。这天天气不错,几天没下雨,地上很干爽,一家子都准备上山去挖笋子,家里只有一把锄头,小家伙们主要是去凑个热闹。

秋采萍没穿来之前是农村里面长大的,小时候的那些生活经历,成了她现在最好的老师,竹笋可以晒干,吃的时候用水一泡发,也好吃,采得多的话,一整年都可以吃到。

现在还是正月底,离第一次去赶集只过去十来天,村子里差不多家家在发愁征兵的事,没有心情上山去挖笋。

屋后山上到处都是竹子,走个十分钟就到了竹林,林子很安静,她们也不深入,就在竹林边上慢慢寻找。

这个时候的笋子很嫩,才刚刚破土而出,竹林泥土深厚,竹笋长得又粗又壮,往往一个小笋尖下面,是一个胳膊长的大笋。

秋采萍挖几下,永安再挖几下,秋采萍是用不习惯锄头,永安是身量太小,力气不够,这娘几个的组合,完美诠释了“弱”这个字眼!

一根笋子两个要挖上半天才弄得出来!

永宁带着小鱼,用树枝在一旁挖另外一根笋,主要就是把表面上的枯叶扒开一些,看起来干了很多活,其实一点用没有。

也没有任务要求一定要挖多少,有空就来挖几根,就当是带着孩子们来玩。

母子几人正在竹林挖笋,忽然听到山下传来惊呼声,隐约听到有人在叫着:“救人!”

她们就在竹林边边,走几步就能出林子看到山下的情景,秋采萍扔下锄头,抢上几步到林子边,驻足眺望。

那边河中间的水池边,围满了人,有人在池中间拉起一个人来,看来哪个想不开,投水自尽,让人给救了上来!

边上有女人的哭喊声,有男人的喝斥声,声音太嘈杂,也听不清楚到底是哪家!

秋采萍叹了口气,寻死好像是女人的专利,绝大部分自尽的,都是女人,这下边的,十有八九又是哪个女人受了委屈,无处诉说,只能以死来表达自己的抗争了!

太阳斜挂在西边的天际,那边的大山投下阴影,暗影一点点向东延,慢慢吞噬着这个四面是山的小村落。

山下的喧嚣慢慢退去,人群散去,复归于平静,这一天又要过去,秋采萍收拾东西,背着半背篓竹笋,带着孩子们下山回家去。

还在路上,就听到了消息,下午投水寻死的,是信叔家二房的孙女,14岁的喜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