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绝情
陈贾信家有六个符合征兵标准的男丁,需要三十两银子来交役银,为了凑银子,家里三个12到14岁的孙女都在找媒婆做媒,要为家里赚得一半役银。
媒婆很快回信,有个三十多岁的鳏夫,能出五两。
按年龄排,陈贾信指定最大的喜儿嫁给这个鳏夫,哪想到喜儿不愿意,当众顶撞了他,陈贾信觉得这孙女不听话,不能为家庭着想,气不过,打了她一巴掌。
哪想到喜儿刚烈,抵死不从,趁人不备之际投水自尽,要不是有人去河边洗衣服,发现了她,再晚上一会,估计就没命了!
喜儿是二房陈时荣的女儿,上面有个哥哥陈永山17岁了,家里父子两个,也是需要一个人去充兵役,看到妹妹被逼着要嫁给能当她爹的鳏夫,陈永山主动站出来,只要妹妹不嫁鳏夫,愿意去从军。
奈何陈贾信坚决不同意,最后无法,只好先把三房的女儿,13岁的欢儿嫁给了那个鳏夫。
三房一家子泪水涟涟,又不敢反抗父亲,欢儿第二天就被送走。
喜儿也没能在家呆多几天,不过这次的是在镇上做生意的一户人家,男人也只二十来岁,发妻死了,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喜儿嫁过去就是后娘。
好歹比之前那个好些,又怕后面又来个更差的,喜儿无法,只好出嫁。
四房陈时盛的女儿乐儿刚满12岁,这次也被爷爷要求出嫁,一家子提心吊胆,乞求来个好些的,但没能如愿。
这次是个屠夫,在镇上做着猪肉生意,三十来岁,有一儿一女,儿女比乐儿都要大,发妻才故,这次就趁机来娶妻。
陈时盛平时就宝贝儿女,哪肯让女儿跳那个火坑?
一家子齐齐整整跪倒在陈贾信面前,只求父亲不要把乐儿嫁那屠夫家,他愿意去从军,不用家里出银子!
陈贾信哪里肯听?男丁才是家族的希望,女子迟早要嫁的,这屠夫小有家产,乐儿过去就是享福!
陈时盛哀求良久,陈贾信见他不明事理,怒了,拿出家法大棍子,把四儿子陈时盛打到吐血!
乐儿最后也没能逃过,被强行拉走!
一直冷眼旁观的秋采萍,看到三个小女娃被自己的亲爷爷推进火坑,后背冰冰凉!
这已经不能叫做铁石心肠,而是叫泯灭人性!
就这,陈贾信还是族内掌权中最后的一位,那几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他们家产要丰厚一些,不需要卖孙女来交役银!
构树皮已经浸泡七天,秋采萍用竹片刀试刮了一下,可以刮得动了,一家子开始刮树皮,用竹刀刮去外层黑色粗皮,仅留乳白色内层韧皮。
永安能帮到忙了,八岁的伢仔已经懂事,做什么都像模像样。
“娘亲,是这样子刮的吗?把这个黑色皮皮刮掉。”
秋采萍看了看,表扬了他:“安安真聪明,安安你想学认字吗?”
她心里突然一动,永安8岁了,就平6岁,都可以开始启蒙了,上不起学堂,没关系,自己就可以教啊!
永安的眼睛亮晶晶:“我可以学吗?是不是像仁叔公家的清哥儿一样去学堂?”
清哥儿是族长的孙子,在镇子上读私塾,一个月才回来一趟,是所有小萝卜头羡慕的对象,他能穿新衣服,还有稀奇的糖糕吃,还会摇头晃脑念书。
“不是去学堂,我们家现在还上不起学,但娘亲可以教你们啊!”
“那我要学,学了也会摇着脑袋念书了!”
“好的,以后我们有空就学一个字,一天学几个,慢慢的就会了,今天我们先学“人”字好不好?
“一撇一捺就是人,我们都是人的那个人,来,跟着我写……”
从这天开始,秋采萍开始教永安永宁认字识数,没有纸笔,就在地上的泥土上写,小鱼儿也在边上跟着一起念。
构树皮刮掉黑皮之后,切成段放在锅中蒸煮,他们家没有大锅,这口锅是也是特意去买的,要是厕纸做不出来,这口锅还可以用来煮酒,用蒸馏法煮酒是她这几天才发现的又一个可行的赚钱法子。
那天去买锅,在镇上看到人喝酒,发现那酒是浊的,回来问德婶,原来这边还不会蒸馏酒,喝的其实都是酒酿,她打算把酒酿再蒸馏一下,做成清澈的酒,看有没有人喜欢喝。
小时候她奶奶就会蒸酒,一年都要蒸上几缸,爷爷就爱喝,奶奶蒸酒的时候,她就会在边上打下手,这个算是她自己会的手艺。
煮构树皮的时候,加了些草木灰,这个是碱性的,当时视频里说还可以用石灰,石灰家里没有,要去买,那肯定用不要钱的草木灰了。
煮树皮要大半天,这个工作就交给永安,秋采萍冲永宁喊:“宁宁,去看看鸡下蛋没有,把鸡蛋捡回来!”
永宁在那边答应着,小鱼就向屋后跑去,边跑边喊:“娘亲,我去,我去捡鸡蛋!”
永宁每天带着妹妹,在屋后挖蚯蚓给两只鸡吃,那只大公鸡还没人要,秋采萍打算赶集时抱到集上去卖一卖,看有没人要,母鸡还能下蛋,公鸡光吃不长肉。
小鱼儿人太矮小,够不着,永宁把鸡蛋捡出来,放到床底下的草窝子里,里面有七八个鸡蛋了,这些要存起来换菜种子的,不能吃。
天色还早,秋采萍起身拿了竹篮,里面放了几个鸡蛋,她打算今天就去把菜种子换回来,还要问清楚,每样的种法。
原身的记忆中没有三林种菜的经历,应该是从不下地,三林也没和她说过,家里也没找到种子,只好去换。
德叔德婶这阵子为了役银的事折腾得疲惫不堪,虽然借到了银子,但这个债务压在头上,并不轻松,两家人出了十两银子,家里拼拼凑凑,也只拼到三两,借了七两,抵押了整整一亩良田出去。
德叔明显背驼了,人也沉默了,德婶脸上也没有了笑容。
靠天吃饭种那么些田,交完税都不够吃,到哪去赚七两银子来还债?
气氛有点凝重,但来都来了,也不好就这样走。
看到秋采萍,德婶挤出一丝笑容:“永安娘是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