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去县城
加了苎麻和稻草的厕纸更加柔韧,吸水性能也更强,秋采萍暗暗想着,以后弄点什么漂白一下再加点香味什么的,就更完美了!
厕纸晾干,已经二月中,必须去县城了,二月底三月初她要开始整地育秧,别人家也要开始翻地种菜,家家都要忙起来,以后难得有这时间。
春江县离这两百里,坐牛车要一天半,走路要走三天,秋采萍是走不了这么远的,再说还要带着黄豆和一些桶啊盆之类家什,只能坐牛车去,镇上就有专门去县城的牛车,包车单去80文,来回150文,这钱要由秋采萍先垫,德叔家是一文没有。
因为要在县城待上几天,归期未定,回来不知道能不能再坐这个人的车,暂时只能定单程去的,德叔头一天定好车,第二天,德叔和大儿子陈时富夫妇两个,再加上秋采萍,一行四人开始动身,德叔用鸡公车拉着黄豆,陈时富挑着杂物,天刚朦朦亮就出发。
他们要赶到镇上乘牛车去县城。
本来秋采萍是想牛车过来接的,德叔舍不得多花这十文,非要自己赶到镇上,秋采萍无法,只得背着厕纸,跟着走路。
送他们走,德婶就去了她家,这几天,三个小孩由她来照顾。
原身是有春江县的记忆的,她家本来就是县城的商户,爹娘只有她这一个独女,生她的时候她娘遭了大罪,差点一尸两命,之后再也怀不上,在她十岁的时候,又双双故去,叔叔谋夺了她的家财,把她远远嫁到这小山村里来。
原身十多年没有回过县城,对县城的记忆很模糊了,估计是想一辈子都不再回县城,没想到,她才穿过来一个多月,就要来县城。
赶车的姓刘,是个四十岁的大叔,专门跑这条线路,很健谈,人送外号刘把势,一路上和德叔聊个不停,得知他们要去县城做点小生意,要租个便宜的住处,愿意主动帮他们去打听:
“老哥,不是吹牛,我在那边还是很熟的,我们这一行当,都在城南一条巷子落脚,信得过我的话,我帮你们去打听,保证又便宜又住得舒服!”
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德叔年轻时也当过兵,在外闯荡过,闻言大喜:“正要麻烦刘老弟,都是一个镇的,两村也没隔多远,哪能不相信老弟?那就拜托老弟了,我们这生意做起来,以后去县城就是常去常回,少不得多叫动老弟!”
路上歇了一晚,第二天下午才到的县城,秋采萍看着眼前这破破烂烂的城墙,与脑子里想像的威武雄壮半点也不搭界,不是战时,城门口也没人值守,晚上也不关门。
牛车直奔城南,刘把势把车停在一个小院前,上前扣门:“张嫂,开门,我帮你带客人来了!”
又回过头来对他们说:“这院子主人张嫂,为人很是爽快,好打交道,她家就有房子租。”
院里有个女人应声道:“是刘老弟吗?今儿又来县城啦!”
门从里面拉开,一个四十来许婆子,头上簪着簪子,耳朵上吊着耳环,上下打量着她们。
秋采萍上前,稍福了福:“这位大姐,我们要在县城待上几天,不知大姐这里有没房子短租的,至少需要两间屋子。”
“有有有!屋子有的是,来来来,先进来,我带你们看看房子,满意再谈价钱!”张嫂上前就拉着秋采萍的手,果然是爽快人!
院子是两进的,外面这进就拿来出租,张嫂同儿子儿媳住里面那进,男人长年不在家,也不知去哪了。
右厢房三间房子都空着,有床铺被褥和盥洗用具,院子里还有水井,长租按月,短租按天,三间房按月500文一月,按天二十文一天,还真的不贵!
“张姐,我们也不定要租多少天,可否先交一百文订金?到时多退少补!还有这水,我们能随便用不?”秋采萍对这里很满意,这院子里面可以做事,有井水也方便,多一个房间,正好用来做豆芽,晚上还可以生火保温。
“不用给订金,走的时候结账都可以的,刘老弟介绍来的,我信得过!这水随便用,不用另算钱的,那边也有厨房有锅灶,你们用就是了,只是柴米油盐需要自个去买,明儿我再带你们去周边转转,这里可方便了,出门就是街市。”
当下说定,皆大欢喜,秋采萍又和刘把势说好,过七八天牛车要从这边回去的话,先过来问问,看看能不能再坐他的车回去。
“我们就认刘大哥您了,只要您的车有空,就一定要坐您的车,我们这趟估计八九天就要回,也许早些也不定。”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大家都是底层小人物,都在挣扎过活,能结交的就要结交,秋采萍是真心感谢这刘把势,要是没他介绍,几人两眼一抹黑,还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么便宜又好的房子?
收拾好东西,吃了些饼子,把带来的桶和盆都拿出来,屋里还有水缸和盆桶,先把黄豆全都泡上,明天就可以催芽了,还要买些柴火,再有这几天的吃食也都要买。
秋采萍和陈时富媳妇吴春娇一个屋,德叔两父子一个屋安歇。
第二天一大早,张嫂果然来叫她们去熟悉环境,秋采萍和吴春娇跟她出去转转,德叔父子俩在家催芽。
全套流程都教给德叔了,这玩意是真简单!
这里是城南,周边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大都家里做点小生意开个铺子摆个摊子什么的,也有专门的菜市场,来卖菜的都是城外村子里的人,用箢箕挑着菜在路边摆卖。
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除了红萝卜白萝卜,就只有白菜包心菜,一路看过去,没有别的新鲜菜式,秋采萍心里暗喜,她这豆芽还真是独一份,到时肯定大卖!
“张嫂,这边上有酒楼饭店之类吗?我想见识一下!”秋采萍问道。
“酒楼饭店可多了,城南这一块,都集中在前面那条街上,一路七八家,过去就能看到,现在这个时候没什么人,要到午后才人多,傍晚人最多。”
“再过去城东那边,就更多了,不过不在一块,那边住的都是大户人家,高门大院,那花费可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