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蒋县令的诗情画意
秋采萍稍点了点头:“盛公子说的没错,钥儿正在我这里,这事回头再和你细说可好?”
听说人就在这里,这管事也松了口气,也不争这一时半会,别人家有贵客,肯定要先招呼贵客的。
“多谢乡君收留钥儿小姐,等乡君得闲再说!”
见他识相没纠缠,秋采萍也顾不得再和他扯,紧走两步去前头带路!
没有碰到钥儿就罢了,碰到了这事她就要管一管,真惹恼了她,她就写一本《嫡庶之争,国公府千金小姐是怎样流落民间的?》
她就不信这国公府一大家子,都是不要脸的!
经过一个月的不停修建,白弯各处景点都已经走上正轨,道路都铺上了鹅卵石,弯弯曲曲,两旁都栽种从别处移来的花草,别有一番乡村风趣,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各处游玩赏诗论词。
蒋县令要叫人清场,这王公公倒不在意这些,止住了他:“不必张扬,各看各的便是!”
秋采萍以为的那种嚣张跋扈的场面并没有看到,对这王公公,也多了一丝好感!
白弯多了这许多白娘子遗迹,又建了很多亭子,看起来倒也有模有样,秋采萍带他们看了几处,一行人的目光就被田里的稻子吸引住了!
景点虽好,在这些人看来,也就那么一回事,还不如山村野物有吸引力!
蒋县令有些激动:“这就是双季稻中的晚稻?”
之前插秧后他来过,那时禾苗稀疏,现在看到稻谷金黄,稻穗又长又沉,在夕阳下耀眼喜人!
其他人家种的一季稻子已经收割,田野中只剩下这几亩晚稻,格外的显眼,李叔正在田边巡视,见到他们来看稻子,迎了上来。
秋采萍说道:“这正是晚稻,这两天就准备收割了,大人们不若看了收割,再尝了新米再回?”
这正中蒋县令的下怀,而王公公也有此意,这看了之后回去才有话向上面禀告啊,跑这么远,难得来一次,再说他还另有别的事情呢!
“李叔,来给大人们讲讲这稻子!”
李叔上前行了个礼,“这稻子长势喜人,瘪谷很少,产量比早稻还要多一成左右!”
早稻苗产450斤,还多一成,那亩产能达到500斤,一亩水田,一年产出950斤谷子,比以前的250斤翻近四倍的事实可以实锤!
看着这丰收在即的喜人景象,蒋县令诗兴大发,即兴做诗一首:
“千畴弓背老,万穗昂头黄,
风过金鳞窜,日沉铁粒香”
秋采萍土包子一个,哪里懂诗?只能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笑脸,微微点着头!
蒋县令又蹲下身子,把头凑近金黄的谷穗,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料想一只蛾子,顺着气流钻进他的鼻孔里面,惊得蒋县令一屁股坐在地上,哼哧半天才把蛾子哼出来!
这下把这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诗情画意,破坏得干干净净!
秋采萍噗嗤一下,再也忍不住笑,把蒋县令尴尬得无地自容!
本想装13感慨一下,谁知道这蛾子不解风情,破坏了气氛!
王公公也不禁宛然,见秋采萍在那里笑得直不起腰来,心里暗想,这乡君倒是个率性的人,不做作!
晚上,王公公和蒋县令他们住东西厢房,衙差官兵安排在工坊宿舍,倒也住得下。
安静下来的秋采萍终于有时间看圣旨和赏赐之物了!
嘉禾乡君是七品,只有封号没封地,说明只是一个荣誉称号,没有实权的,就是不知道这七品,给不给俸禄?
这金花银冠应该是重要日子穿戴之物了,中看不中用,顶在头上都压得头沉!
那《钦授农书》十二卷,里面只有两卷有字,正是打稻机、风车的图样和说明这些,后面的全是空的,这皇帝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这些空白,你得给我填满了!
最实用的就是后面两项,十石御田胭脂米和白弯村免徭役三年,明天就煮来吃吃看,这米和前世那些某国香米相比,是不是更好吃?
免徭役三年来得稍迟了些,要是早一年来,村里这些人就不用出去从军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见识了秋采萍家里冲水蹲厕的蒋县令,对这个新奇的玩意好奇不已,拉着张护卫问个不停。
当知道这是乡君家的工坊做出来的,还没有在四海商行售卖时,暗暗打定主意,回去时,能不能让乡君送几个,回家去装上绝对能让夫人好评!
而王公公对这个更加上心,这个可是皇宫都没有的啊!那些宫女天天刷马桶,味大得很,要是有这个,各宫嫔妃娘娘肯定喜欢,到时可大大露脸,回去是不是带两只样品,给皇上看看?
由于经常有客来,东西厢房就留做客房,永安永宁和小鱼,就跟着肖婶子住那一排耳房,也很方便。
赵国公府的管事,一早就看到了赵钥儿,小鱼儿在后边耳房待不住,要跑到大院子里来洗漱,钥儿只好陪着她。
钥儿正带着小鱼儿洗漱,冷不防见一个男人盯着自己,抬头一看,却不认识,也没当回事,这管事的也没见过钥儿,只见过画像,但他这次还带了婆子过来,连忙过去找婆子,要来认钥儿!
这婆子是认识钥儿的,一见钥儿就认了出来:“钥儿小姐,你果然在这里!”
赵钥儿一看这婆子,脸色巨变,如同一只受惊的小兔子,飞快窜进耳房那边,躲了起来!
她认出来了,这婆子正是嫡母的心腹,在背地里可没少呵骂她!
他们要来抓她了,怎么办?
秋采萍忙着安排,今天要收割谷子,村里人要来帮忙,中午一顿饭是省不了的,要安排人去镇上采买吃食,这村里帮忙的加上官兵随从这些,估计要摆上八九桌才够,几十个人一天的吃用不少!
兵荒马乱地吃了早饭,要招揽管家的心思不止一次涌上心头!
送走这些人就去办结了这事,正好让蒋县令帮忙带信给华掌柜,帮忙找个管家来,天天这样子忙,寿都要短几年!
德叔吆喝一声,家家户户跑出一两个帮忙的,拿着镰刀去田里割稻子,今年自家收稻子时,都借用了打稻机和风车,省了无数力气,来帮忙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