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接连受挫
第176章接连受挫
重立太子的风声传出去,但却因为一时没有确定新太子人选,事情拖了下来。但关注太子的人明显少了,魏涛他们都不再三天两头的派人问杜英睿,什么时候开始经筵上课。
太子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危险少了,有事没事就闹着要来卫国公府来,吃饱喝足,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他多数时候和杜英睿在校场练武。
太子在校场上,机敏又有力,一点也看不出憨傻。
有时候,太子还想去逛街,他绷起脸不说话,看着和正常人也差不多,有时,偶尔会学着杜英睿那样问问价格,说话不多,也不会露馅。
有一回他还买回一个木雕的猴子送给燕然,小猴子的长尾巴卷着树枝,一只眼睁着,一只眼眯着,特别有趣,燕然一看就被逗笑了。
太子高兴地拍着手,向燕然邀功,燕然一时不知该怎么谢他,杜英睿急忙摘下自己的荷包递过去:“我妹妹做的,你看好不好?”
太子有些不满意:“你都用旧了。”
“新的,我妹妹前几天给的,我这才头一天佩戴呢。”
燕然皱眉,对哥哥摇头,杜英睿却不以为意:“只要他高兴,这个还舍不得呀。”
燕然无语。
哥哥也是个傻的,居然不知道这个,女孩子的东西能随便给人吗?
可是他已经给哥哥了,便是哥哥的,哥哥爱给谁给谁,只要不是自己给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太子几乎每天都把那个荷包带在身上,有一天穿了一件和荷包颜色一样的衣服,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荷包上绣的寒梅傲雪图,杜英睿本来要他用一个元白底色的荷包,他却坚决不答应。
杜英睿也是个棒槌,居然又给了他一个荷包,太子问清楚是燕然做的,才咧嘴让人佩上,笑得口水都流下来了。
京城里传开了杜家姑娘和傻太子有私情的闲话,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再加上杜英睿为了傻太子,甘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更让这股流言,增加了几分可信。
就在这时,有媒婆穿梭于大长公主府和威远侯府,要把公主的女儿宁欣郡主和慕容博送做堆。
威远侯夫人一见宁欣郡主,便改了主意,这个女孩子,才是儿子的良配呢。
宁欣郡主长得不如杜燕然细致,肤白眼大长圆脸,也是个难得的美人儿,更难得的,她这个长相,正是昊天审美中的最佳容貌:美丽而且有福气。
威远侯夫人亲自找宁欣郡主谈了一次话,回到家,就把亲事定了下来,任凭慕容博在家打滚绝食地闹腾。
“傻小子,你心里有她,她心里没你,就算是把她娶进家门,你一辈子宠她哄她爱她,就算暖热了她的心,也总是觉得欠着她什么。
年轻的时候,心热着,你还能忍,年纪大了,你不满足的时候,伤心落泪的日子多着呢,娘不能看着你受一辈子罪。”
“我受罪,我愿意,娶别的女人,我都不想活了,成不成亲的,还有意义吗?”
威远侯夫人伤心地哭起来:“娘就你一个儿子,你要是死了,娘也不活了,呜呜,还有你爹,娘死了,他也不活了,我们俩死了,你贺姨也不活了——”
慕容博给败了。
威远侯夫人过了几天,把准儿媳妇接到家来,宁欣郡主很爱慕容博,每天找了借口黏着他,威远侯夫人把长安长宁他们赶到外院,另外派了几个护院看着慕容博,不许他出二门。宁欣郡主有个大杀器,眼泪说来就来,大眼睛一眨,一对晶莹的眼泪就挂脸上了,再配合瘪着嘴委屈的模样,让人的心肠怎么也硬不起来。
慕容博连战连败,打不过躲得过吧,偏偏宁欣郡主很会找,慕容博的躲避就没有成功过。
有威远侯夫人,有这一院子的仆人帮忙,慕容博能躲天上去吗?只要在家,哪有找不到的呢?
慕容博惹不起,躲不过,还经受不住泪弹攻击,很快就败下阵来,两家定亲的消息迅速传开。
丰娘闻听非常生气:“这算什么事啊,三请四请,弄一堆的媒人想娶我女儿,这才几天,就和别的人家定亲了,连声招呼都不打。”
燕然劝慰娘亲:“咱家不同意啊,娘你有答应过吗?没有吧?那慕容家另聘她人,也没错啊,人家总不能一棵树上吊死,你生什么气?”
“可是然儿,过了年你就及笄了,这京城里的好少年,都定下了,你又说表兄妹结亲容易生傻孩子,我们都依你……”
“娘——”燕然非常委屈,“嫁不出去,我不嫁不行吗?我真看不上他们,委委屈屈嫁过去,每天以泪洗面,郁郁终生……”
“好,好,别说了,娘不逼你,上天给我这么好的女儿,为何就没有个好女婿呢?”
“娘,你进了京城,眼里都是豪门权贵,说不定,普通人家反而有好男孩呢。‘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慕容博其实也挺聪明的,他要是从小和哥哥那样长大,现在怎么还会是那个样子?肯定也能够独当一面了。”
丰娘不说话了,但却不像以前那样,把别人的请柬退回去,而是开始挑选一些书香门第的人家走动。
做京官的,哪个不是浑身上下都是由神经细胞做成的?丰娘的举动,立刻就让人扑捉到了异样的信息,给她下帖子的清贵人家多起来,还有媒人上门,给燕然提亲,多数是六部的尚书侍郎那样的人家。
丰娘还真遇到好几个长相气质都不错的男孩子,有的是秀才,有的还不是,但他们在京城,都有些小名声。
这些人家都信誓旦旦,自己的儿子下一场一定会考中,到时候便向杜家下聘,丰娘不那么焦急了。
就在这时,大理寺卿的内侄进入了丰娘的视线,他和杜英睿同岁,也和他一样考出过小三元,考举人时,据说成绩也非常好,但考官却说他年纪太小,性子不定,进入官场就毁了,考官还把黄夫人的哥哥和侄子一起叫到府上,语重心长地解释了一通。
南方比北方文化氛围浓厚,每年春闱,南方学子都比北方考中的人数多,而且,名次也靠前,杜英睿在南方省份,不见得能考出小三元来,他是秋闱第三名,春闱也才勉强入二榜,而南方考举人前三名的年轻人,春闱发挥正常,多数都是一百名之内的。
昊天朝才十三个省。
大理寺卿黄夫人拿着侄子写的文章给丰娘:“杜夫人,杜大人和令郎父子同登科,美名天下扬,我侄儿倾慕已久,可惜素不相识,不好叨扰。嘻嘻,这是我侄儿写的文章,杜大人有空了,给掌掌眼,看看他应该在哪方面加强学习。”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丰娘看不出好赖,只知道读起来言语通顺舒畅,她回家给了丈夫,杜仲德每看一篇,拍一下桌子,最后给老婆的结论是:“这是状元之才啊,即便运气不佳,那也必入一榜。”
“前三甲?”
“嗯,文章才气逼人,就不知道品行如何了。”
“黄夫人说他侄儿极孝顺,为人也谦和,长相嘛,本来也不错的,就是咱然儿个子高,把她侄儿比得不高了。”
“这算不得缺点。”杜仲德更喜欢读书人,以前,给燕然提亲的,都是丰娘和护国公夫人操心,这个黄敬国,他亲自打听了一番,回来时,就差把人夸成一朵花了。
护国公夫人问丰娘:“这孩子家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