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又一个痴情种
第177章又一个痴情种
护国公夫人确定消息无误,气恨地过来,告诉了妹妹:“没想到这个黄敬国,居然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人家女孩子没钱没势,他就这么欺负人。”事情明摆着,还没有娶妻,家长怎么可能让儿子先娶个妾呢?说不定是两人的事情捂不住了,没办法才生下庶子的。
丰娘心里很难过:“然儿的命运怎么这样不好?遇到一个慕容博,门第倒是高,却是个纨绔,黄敬国是个才子吧,却品行有亏。”
“好啦,好事多磨,说不定还有好的等着她呢。”
黄夫人也心中有鬼,有几天不来杜家,却试探性地给这边送来一大包干菇、干菜、松籽等山货做年礼,丰娘毫不客气地退了回去,黄夫人就再也没来过。
马上就过年了,京城又下了好大一场雪,房檐上的冰溜子冻得一尺多长,太子在外面跑得心野了,在宫里待不住,这天又要出去,杜英睿怕他冻病了,又是劝又是哄,想把他留住,没想到赵弘琛发了好大的脾气,自己带了几个人,就往外面走。
杜英睿没办法,急忙追了上去。
太子看见他的时候,一脸洋洋得意的表情。
杜英睿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两三个月,太子太有主见了,说干什么就干什么,经常还能想出办法说服自己,若是自己坚决不答应,他就发飙胡闹,直到自己让步。
前两天,太子忽然要把殷奶娘母子三个打发走。
经过太医诊治,殷奶娘和两个儿子的身体好多了,杜英睿还让人给殷奶娘镶了牙,娘三个感激太子,对太子的照料也十分精心。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要用糖瓜祭灶,外面卖芝麻糖的忽然多起来,太子在市场上看到了,买了好大一包,分给大家,他自己也喜欢这个味道,吃得多了些。
殷奶娘大概是怕吃糖多了对牙不好,阻拦了一下,太子刚开始很不高兴,殷奶娘见他不知悔改,也就坚持了一下,没想到太子大发脾气,非要赶殷奶娘走,喜兵和喜卒听说了,急忙跑来求情,结果娘三个一起被撵出去了。
杜英睿本来想把他们送到自己家暂住几天,等太子气消了,再把人接回来,谁知殷奶娘娘三个心灰意冷,非走不可,杜英睿只能尽自己最大可能,给了一百两银子。
殷奶娘之前,太子还陆续赶走了好几个,没有一个不令杜英睿惋惜。
杜英睿当时给太子找玩伴时,也用了心思,打算在这些人中,挑选优秀的留作将来之用,太子万一被罢黜,身边没人,怎么活呢?宫里派来的太监,毕竟有不方便的地方。
太子赶走的几个,全都是认字的,性格也厚道忠诚,为人机警,乃是杜英睿重点培养的对象。
这些人就是因为真心爱护太子,才会看他犯错时,劝诫几句,太子不耐烦了,撒泼耍赖地把人撵走。
杜英睿觉得,太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他现在勉强还容得下自己唠叨,若是哪一天,要把他赶走呢?
可是分明自己最唠叨,太子却从来没有表现过任何的不耐,难道,他的内心,还是有分寸的?想到这里,杜英睿又有些欣慰。
忠勤伯府和威远侯府一起派媒人向燕然提亲,丰娘明显更看好威远侯府,忠勤伯那边的媒人看出来之后,便不再登门,现在,听说燕然依然没有定亲,忠勤伯那边的媒人又一次上门。
护国公夫人已经派人调查过戚为雄,这个男孩子倒是没什么问题,立得端行得正,武艺好,文采也不错,是家里男孩中最小一个,虽然略有些骄纵,但却有一个好处,很听话,很少和哥哥姐姐顶嘴,是个脾气比较好,有耐心的人。
戚为雄相貌也很好,没有慕容博五官那样精致,却高大健壮,有一股无非忽视的男子汉气,据说,京城里给他提说的高门贵女也挺多,但他还是希望能和燕然定亲。
戚为雄给忠勤伯夫人说:“杜家姑娘不定亲,我就等着她。”
也算是一个痴情种。
丰娘以前不答应,只因为戚家兄弟姊妹太多了,这妯娌之间相处好的不多,多数明争暗斗家宅不宁的,她不想女儿一辈子勾心斗角地过日子。
可现在,能找到的好男孩,也就剩这一个了。
燕然回到京城,转眼就快一年了,她不喜欢和那些贵女交往,闲暇时光便特别多,娘亲便教她女红绣花,燕然从六岁开始,便跟着娘亲学习,期间虽然多有间断,现在虽然算不得好,也不是差的。
燕然不喜欢娘亲那种排得满满的绣法,自己前世的素描基础,又跟着父亲和哥哥学了点画画,琢磨出如何根据光影在底布上留空儿,花儿绣得简单,反而看得更生动。
她给姨母绣的帕子,拿出去就让人看中了,姨母人又豪爽,朋友多,便有人借去做范本,在外面传了一个多月才拿回来,据说这无脚的帕子走了十多家。
丰娘有些不好意思:“姐姐,然儿的绣技一般的很,就是花样奇特,拿给别人,恐怕有人笑话。”
护国公夫人一点也不这样认为,她呵呵笑着道:“谁敢笑话,我便要质问一声,难不成那么多人瞧中,眼睛都是瞎的?”
“话也不能这样说。”
“好啦好啦,我知道,哪有十全十美的?谁家闺女有我外甥女这份巧思?”
`年关将至,忠勤伯夫人要主持中馈,无暇分身,戚芸娘便成了弟弟婚事的特使,她借口跟燕然学绣花,三天两头的往杜家跑。
戚芸娘和郑义的婚事并没成,郑义和摄政王的内侄女荣倩倩定亲。
荣倩倩不是现在的摄政王妃侄女,而是摄政王前妻荣氏哥哥的女儿。
梁炳辉怀疑荣太贵妃救了二皇子,找了个借口把荣家灭门,只有荣倩倩因为身体多病,从小寄养在庵堂,才得以活命。
前不久,明姑庵的主持身染重病,她自觉不久于人世,派人把护国公夫人找了去。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护国公夫人急公好义,正直无私,在京城的贵妇中,最是公正可信。
主持说明了荣倩倩的身世,还拿出荣家家主的书信,以及孩子送来时的衣服、被子、身上戴的碧玉坠璎珞项圈、金手镯、金脚镯等。
碧玉坠璎珞项圈乃是荣太贵妃送的,还有内造的标记,荣倩倩的肩头,有个梨形的胎记,信上有这样的言语。
皇宫内库,有荣大人的奏折,可以找出来对笔迹,护国公夫人最后确定,荣倩倩就是荣家唯一活着的人,她十分激动,为功臣有后而高兴。
明姑庵是个人迹罕至的小庵堂,藏在西山深处,庵堂只有六个尼姑,靠山上的果树林生活。
庵里所有的尼姑都得辛苦劳作,大家才能有饭吃,有衣穿,护国公夫人见到荣倩倩时,她的双手上还有很厚的茧子,而且,绣活做得非常好。
庵堂的尼姑春夏秋三季都得在果园干活,冬天做绣品,其余的时间,除了睡觉,还要诵经,十六年的时光,她就是在这样孤寂中度过。
荣家没人了,昔日的荣府也被梁炳辉送给了他的妻舅,后来收回,又让皇上赐给了忠勤伯。
摄政王想要把荣倩倩接到自己家,郑夫人却觉得荣倩倩现在只认识自己,还是在她家住几天,熟悉一下京城比较好。
荣倩倩美丽、安静、羞涩、质朴、心地善良,郑夫人很喜欢,她和儿子商量:这样的女孩子,能不能做自己的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