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接二连三的丑闻 - 红楼:我是贾琏 - 断刃天涯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65章接二连三的丑闻

第665章接二连三的丑闻

都不用李亨的奏本回来,这一年除了护送李亨之外,还有三批次的船队开往新华殖民地。

其中一支船队还是英国人的船队,运过去三船白肤色的女子。

只能说在没有正式废奴之前,英国人的积极性很高。

现在的英国人重心还在欧洲,忙着组织新的反法同盟,围剿拿破仑。

这个阶段的法国,大概是法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说英国,有一个冷知识,英国首相的全称是第一财政大臣。

因为不满国王的税收政策,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换个角度看,英国的革=命应该叫税收革-命。

有趣的是,美国人的独立战-争,起源也是互相缴税,真可谓一脉相承。

更讽刺的是,因为不想交税而独立的美国,有一条公理,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

李元的运气不错,承辉帝留下一个财政充裕的国家。新君登基后,总是会有点雄心,想要证明自己的。

结果往往是在不同的相关利益方的反复拉扯中,雄心壮志被一点一点的消磨。

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将国家调理好,不出大问题,这是每个皇帝都要面对的问题。

站在内阁的角度看问题,性格相对急躁的李元,伺候起来难度太大了,不像先帝时期,大家可以和稀泥,可以摸鱼,按时下班。

李元抓住江南税案和刺贾案大作文章,这次倒是没有再大面积撤职官员,而是指出因为官员不能尽职,导致的结果。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工作效率!

进而又把考成法拉出来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堵上漏洞。

从内阁的角度看这就是在吹毛求疵,实际上因为火车和飞剪船的出现,消息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了,物资运输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尤其是火车带来的效率,比起先帝时期高了数倍以上。

太平年间的官员真的很爽,因为要紧的事情其实不多。多数情况下,只要抓好税收,按时入库,平时嘴巴严一点别乱说话,官员很爽的。

李元给官员们上弦,尤其是针对贪腐现象,一年内一口气往全国派出去十个巡视组。

这个巡视不是某个朝代特有的玩意,往前追述能到汉朝的督邮,唐朝的贞观时期也是广派御史。

巡视组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查贪腐,一个是明刑狱。

前者是因为税收总是出问题,必须官员们知道,拿了朝廷的俸禄,必须为朝廷收税。后者嘛,则是因为底层百姓不爱打官司,但凡卷入官司里,一定是忍受不了,基层的刑狱案件中,官府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偏向地主豪绅。

巡视组下去,即便不一定能拿到官员的毛病,也能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只能说李元的想法是很好的,实际效果往往也就那样。

入阁的贾琏却很少留在内阁,而是经常的出差。这个选择的缘故嘛,内阁这个地方就是个泥潭,不论想做什么事情,都会遭到外力束缚。

这个是由规则决定的,规则最大的作用就是约束权力。

贾琏还是很愿意遵守规则的,因为一旦有人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距离天下大乱也就不远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贾琏留在京城,很多事情都不好运作。人在外地出差,京城出事总不能算我头上吧?

乾正三年,李元派出巡视组,李亨在海上漂着,贾琏则坐镇洛阳,推动陇海路的加速建设。

入夏之后,李元前往热河避暑,留下十五岁的太子李琬以及一干东宫官员协助监国。

李元刚到热河,京城就出事情了,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丑闻,还不是一桩丑闻,而是连着来了三次丑闻。

第一次不算太热闹,不过是几个官员下班后在青楼玩耍,为了一个花魁打了起来。开打的双方,一边为官员,一边是外戚。

五城兵马司出动之后,将人都带回去,按照正常的程序处置,也就是罚款和拘留。

官员和外戚等着被弹劾就是了,关键是出了人命。太后家族的一个三代,吵架输了动手,打不过就掏出一把左轮,三枪喷死了一个礼部员外郎。

这一下事情闹大了,五城兵马司根本按不住这个案子,人抓到后只能先羁押,带队的御史骂骂咧咧的紧急上奏。

这类人命官司,正常的流程要把人员移交给刑部,问题是刑部死活不肯接,各种推脱搪塞,就是不把案犯接过去。

五城兵马司的东城御史不干了,上奏弹劾刑部,这案子就该刑部接手,为何迟迟不接手呢?

刑部也有话说,案子已经是兵马司接手了,案情也很清晰,直接送大理寺审判就是。往日里兵马司不都这么干么?没少越权吧?

大理寺方面也不干了,这流程不对吧,正该是刑部接过去,搞清楚案件后,交给大理寺审判。什么时候轮到兵马司直接移交过来?不收!

三个衙门之间踢球的技术娴熟,短传配合极为精湛,就是一点问题都不解决,不去踢国足可惜了。

太子李琬哪见过这个啊,接到奏本后,明明批阅了有司尽快处置的,怎么踢上球了。

于是请教老师左春坊官米来,这位也是个老滑头,建议先等等,不着急处理。先奏请热河那边,等皇帝回复再说。

事情就这么拖下来了,好在有火车,原本来回至少十天,现在来回也就是五天。

问题是没等热河那边的皇帝回复,又出事情了。

这次摊上事情的是顺天府,因为有人举报,某某尼姑庵里头,非法经营肉体交易。这年月开窑子要纳捐的,美其名曰,花捐。

花捐可是顺天府的一项重要收入,有人举报自然是要去抓的,放现代叫扫黄。

这一扫不要紧,一口气抓了八个在这里开银啪的官员,这都是常客了。官员亮出身份后,顺天府带队的主事人麻了,怎么摊上这个倒霉事。

最要命的是惊动了五城兵马司,西城御史赶到后一看这玩意,顺天府主事想遮掩都来不及了。

要知道哦,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有夙怨啊。双方不说互相看不顺眼,那也能算仇深似海了。    你想啊,都有搞治安的权利,平时执法的时候,那没少为了各自的关系户大打出手。五城兵马司出名的靠山硬,素来不给顺天府面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