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丑闻三连 - 红楼:我是贾琏 - 断刃天涯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66章丑闻三连

第666章丑闻三连

这次的丑闻主角是一群和尚,郊外有一处寺庙,据传求子特别灵验,京中多有女眷前往求子,香火甚旺。

夏税之际,本县税收有所下降,县令调查得知,民间多有愚民将土地捐给该庙。县令怀疑此为一种投献之举,时值陛下重视考成法,县令不敢怠慢,派精干老练之衙役前往调查。

这一查就出大问题了,该庙名下有土地五万亩,庙内僧人不过三十余。这是非常明显的投献逃税。

如果是往年,县令倒也罢了。奈何今年情况不一样,陛下以及内阁三令五申,措辞严厉,夏税成绩决定了未来的晋升。

县令继续调查才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只因京中权贵土地兼并,采用各种不法手段,夺人田产。诸多富中农不堪其扰,便勾结和尚,将土地投献名下,以此逃税。再仔细一查,又发现一个问题,那便是诸多来此求子的妇人,需在庙内住个四五日,以示虔诚。这些妇人回去后,多半传出喜讯。

县令再一调查发现,那些喜好夺人田产的权贵,倒是不愿意得罪神佛,得知是庙产,便不再索要土地,换个人去抢夺。

因为土地兼并太过,县里可收税的田亩,较之去年少了一半以上。百姓名下无田,导致摊丁入亩形同虚设。

朝廷优待士绅,根据法律是有限度的,一个士绅最多能免税二百亩。但实际执行的时候,却完全走了样子,基层的官员根本不执行。

河南能执行摊丁入亩的前提,就是因为当初承辉帝下了狠手,严刑峻法搞试点,严格执行该法律才得以执行后有一定成效。

本来要向全国推广的,奈何先有张庭恩一病不起,后有承辉帝一命呜呼,导致推广的事情一拖再拖,现在基本不了了之,也不知道河南那边还能执行多久,也许哪天便自动消亡了。

直隶境内没有执行该案,税收能收的上来,完全是因为京郊工业发展,佃户们可以进厂下工地干活,挣钱后给家里缴税。

一个投献田产,一个求子疑云,两件事加起来,一般的县令肯定退缩了,这个县令却是个头铁的,让衙役继续调查。

于是衙役夜探寺庙,发现一个惊天的丑闻。庙里后院的为求子女眷静修的房间,入夜后都有和尚进去,天明前才出来。

这一下给衙役干疯掉了,赶紧回来汇报。

县令听的也快疯掉了,这是个大丑闻了。

这案子要捅出来,不知道得罪多少人,不捅出来,个人前程自然是没了。

你要说县令有多少正义感,那是扯淡,他更多的是考虑个人的前途。

于是为了个人前途,县令咬牙狠心,下令调集衙役,当夜突击。

结果自然是大获成功,当夜堵住八个和尚在后院的宅子内,将庙内和尚三十三人,全部拿下。

至于被堵在屋子里的女眷,县令假装看不见,任凭她们离去。

抄了这个庙之后,收获还不小,银币便抄出来三十万元,还有全部地契。

关键是该庙的主持是个喜欢写日记的,厚厚的一本日记,涉及近百个女子。

这也算是一个惊天的丑闻了,县令将调查结果上报顺天府,前一个尼姑庵的案子还没完呢,又来一个和尚的案子。

顺天府已经彻底放弃治疗了,干脆的转呈太子李琬。

这次太子李琬看了奏本,怒不可遏,派内侍往县内,敦促县内尽快结案,不可使丑闻弥散。

李琬之所以如此愤怒,并着急尽快结案,实在是因为从奏本里看到了一些女眷的名字和来历。

所以这次也不走程序了,在内侍的监督下,在衙役们的帮助下,三十三个和尚集体羞愧的上吊“自杀”了。

搜到的钱财,县里留下三万元作为奖励,其余的上交内帑,土地则划做县里的官田。

和尚们集体去佛祖跟前伺候的消息还是传出去了,导致城内一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不是暴毙就是落水而亡,这些孩子的母亲,也都思念孩子过度跟着去了。其中就有一些宗室以及外戚家里发生了类似的惨剧。

李琬对外严令保守秘密,向承辉帝汇报的时候,一点都不敢隐瞒。

内阁这边看到之后,也都无话可说,赶紧转呈御前。

李元看完这份奏本后,都没心思跟内阁较劲了。京郊发生这样的丑闻,好在太子严厉处置后,下了最严格的封口令。

一时间李元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内心的情绪,此前关于官员开银帕的案子,便放弃严惩,顺了内阁的心意。

但是外戚争风吃醋的案子,更是怒气值叠加,直接批复案犯杀人偿命,不待秋后,斩立决。

还有那个京郊的县令,李元很想给他踢的远远的,又担心内阁反对,便暂时忍下来。

三连丑闻给李元的打击不小,偏偏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不是严刑峻法能彻底根除的问题。

李元甚至都找不到原因,三个丑闻,各有各的不同,这些人哪来的如此胆子。

因为实在想不通,李元陷入了苦闷之中,本来开开心心的避暑躲懒玩耍,现在也没心思玩耍了。每日里躲在书房内,心结难解。

李元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太衰了,还是说自己的执政出问题了。

好在新皇帝这个人不喜欢迁怒,有问题喜欢反思。所以下面的人没倒霉,只是日日脸色阴沉,行宫上下,气氛紧张。

内阁这边倒是想劝慰一下皇帝,奈何李元根本不给机会,有事说事,没事滚蛋。    加之此前内阁驳回了李元对于八个官员的惩处,矛盾还没缓和呢,林如海等人更是无从开口。

过了半个月,贾琏来到张家口,了解下一步将火车修通到热河的计划。毕竟皇帝以后每年夏天都要过来,还是修通比较好一点。

这个计划本来就有,只不过承辉帝走了,计划搁置,现在是重新捡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漠北王李逆希望能修通到库伦的铁路,该计划在承辉帝时期就启动了,前期一直在勘探,修通到热河的铁路,下一步就能考虑修到库伦。最终能不能修,还要看经费,毕竟这条铁路可不是什么热门线路。贾琏担心就算上市集资,也很难凑齐经费。

贾琏从张家口前往热河,计划是拜见了皇帝之后,住两天就走,回去还要继续盯着今年的大工程陇海铁路。还有后续的铁路计划,比如江南境内的一些支线,以前江南士绅不老实,不适合推动,现在老实了,可以开启了。

其实贾琏最想修的是南方的铁路,实在是地形复杂,难以修建,只能先放弃干线贯通,先修一些好修能修的支线。将一些重要的水陆节点联系起来,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ps:看了一个日本左翼运动的纪录片,六十七年代的风云激荡,绞杀都不能使之衰亡,最终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烟消云散。不胜唏嘘啊!)

贾琏来到热河,见到了内阁诸公,发现这边的气氛不对劲,所有人都情绪不高,眼神里带着一些不安。

对此贾琏深感疑惑,暗道大热天老子在外面忙碌,从长安到连云港都跑了一个来回,人都晒黑了一个号色,你们在避暑山庄还愁眉苦脸?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