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增速加快
第673章增速加快
沙俄方面意外的没有获胜,战后总结发现,巴尔干方向奥斯曼帝国迎战的两个近卫军,凭借装备了大量的线膛枪,在野战中很难用同样的兵力抵挡的住。往往需要两倍甚至三倍的兵力,才能挡住对手凶猛的火力。随后就是勇猛的哥萨克骑兵,在过往战绩中对阵土耳其骑兵可谓战无不胜,这次却丝毫没占到便宜。大量装备左轮手枪的土耳其的骑兵不但顶住了对手的冲击,还给哥萨克骑兵造成了重大伤亡。
这个发现让沙俄军方多个高级将领深感不安,接连上书沙皇,要求采购新式的线膛步枪。
该要求引起沙皇重视,并向英国方面转达了对于新装备的迫切需求。选择英国自然是因为科技发达,是唯一可能的供应商。
英国方面表示无能为力,无法做到线膛步枪和左轮手枪的量产。左轮手枪的原理都懂,就是造不出火帽。线膛步枪的原理也不难,可惜暂时还没解决膛线的机械生产工艺。
实际上英法两国都在想法子解决这个工艺问题,奈何双方都找不到解决方式,只能继续扛着滑膛枪对喷。
欧洲的战争无疑对周帝国有利,不可忽视的是,在长期的战争中,欧洲军事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动了新式武器的研发速度。
几乎所有的新科技,都是因为战争而催生。
所以,周帝国不能故步自封,也需要战争来检验武器装备,推动武器发展的进步。
这就要找对手了,目前最好的对手在法国。
在最近一次内阁会议上,贾琏阐述了以上观点,最后表述:“放眼世界,唯一能对华夏构成威胁的便是欧洲,为此有必要组织一支常态化的军事观察团,对欧洲军事水平进行长期的观察。建议历届军校毕业生轮流去欧洲观察战争形态的变化,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这个建议从贾琏的口中出来,让岳齐感到极为刺耳,我才是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你这是越俎代庖。
事实上自从贾琏入阁后,岳齐的存在感越发的不明显。原因也很简单,军事问题李元更相信贾琏的判断。加之迟迟没能搞出一个令李元满意的军改方案,岳齐的地位动摇是正常的演变。
只能说,在南洋见识过贾琏指挥作战的李元,对于岳齐明显落后的军队建设的想法,无法满意。
同样是新军,部署在婆罗洲和爪哇的南洋新军第一、二镇,能够积极主动的要求更换新式后装步枪,甚至说服了南洋官府出钱。
部署在京城的新军四个镇呢,现阶段也就神机镇装备了前装的火帽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其他三镇因为兵部的反对,迟迟没有换装。
兵部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新式装备太贵了,周边没有能够产生威胁的对手,换装毫无必要。
不能说兵部做的有问题,毕竟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没有外部威胁的时候,内部是没有动力花钱烧军费的。
这也是孟子说的,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中原帝国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打人的那个,很少被打。
没有被打过的人是很难产生火力不足恐惧症的。
“此事,还是由兵部主导为好,鸿胪寺协助即可。”岳齐不得不出来争夺一下主导权,免得回头被下属们私下骂难听的。
李元笑着看看贾琏问:“贾卿意下如何?”
贾琏笑道:“岳相所言极是,微臣以为,应提高规格现实显示朝廷的重视。”
李元笑着点头,以示明白,转头问岳齐:“岳卿可有计划?”
岳齐道:“微臣需要与兵部商议一番,再行上奏。”
李元点头:“三日时间可能拿出计划?”
这就是李元的风格了,事情答应了,就要给出一个时间来,别总是拖着。
具体到其他政务也一样,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做不到问责。
李元利用考成法给整个周帝国的官员上了弦,根源还是在于他在南洋主政期间,发现基层官府的工作量其实真不大。下面的官员,每天还能下班后喝点酒,飘个昌。那时候他是戴罪之臣,所以只能冷眼旁观,现在他是皇帝了,自然要挑臣子的毛病。
岳齐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李元问了一圈,没有别的事情要汇报之后,干脆的宣布散会。
兵部这次动作很快,因为此前有过派遣观察团的文件存档,放出来进行一些调整后,把一次性的观察团变成常驻观察团即可。
次日岳齐便拿着兵部加班赶出来的计划进宫,这次李元深感满意,觉得岳齐还是一个合格的内阁大臣。
按照兵部的计划,每年派遣五十人前往欧洲,加入军事观察团,每一期人员都要呆满两年时间才可回国。
李元口头要求兵部确保每个从欧洲回来的军官都能官升一级,表现优异者可升两级。
考察团不能只有低级军官,还要有参将一级的军官。
计划批准后,兵部开始实施,抽调人员,集中起来学习一年的语言,合格者才有机会加入观察团。
李元头一次出宫见军方的人员,就是看望了正在学习的观察团,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朝野上下面对此报纸上的新闻,对于皇帝可能存在的穷兵黩武的可能深感担忧。
只能说这种担忧的另一面是新兴的工业资本,随着市场的饱和,各家企业迫切的需要新的大订单来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由此催生了两个方向的推动,一个是加大对新华殖民地的产能输出,一个是军队换装的采购订单。 前者是民间自发的推动,尤其是获悉新金山的存在后,江南民间资本不乏冒险者,主动的带上设备前往新华殖民地建厂,这批敢于冒险的资本背后,自然是有推动的力量,也有一些在大家族失去发展空间后被迫的选择。
民间自发移民的举动,给关外的东平府带来了大量的木材订单,推动了江南造船业的飞速发展。
乾正五年,除了李元个人为了表达兄弟情谊,不是很情愿的强制移民一万余之外,还有民间自发移民的三万多人,移民的大头还是薛家的船队,从乾正四年的二百多艘船抵达,发展到三百多艘,带去了近十万人口。奴隶贩子们看到了商机,从世界各地搜刮肤色为白的女性,贩卖到新华殖民地,换取黄金和白银后,走西班牙人的航线到马尼拉和爪哇,购入茶叶等欧洲紧俏的物资回欧洲,形成了一条环球贸易航线。
因为新的环球贸易航线中的东方货物利润巨大,更多的海上冒险者加入其中。加速了新华殖民地移民的增速。
乾正五年,新华殖民地人口突破三十万(含一部分土著),乾正六年,人口突破百万。
新华殖民地以开远府、新华府(新金山)、平远(洛杉矶)三个城市为核心,出现了一批新的工业区,大大的降低了从国内运输物资的需求,反过来加速了移民的增速。乾正七年底,新华殖民地统计三府人口,算上大量的新生混血儿,人口突破二百万。
通过物资交换的方式,北美土著不得不继续往西或者往南迁徙(主要是打不过)。
乾正七年(1809年),美国方面的西进运动,遭遇了大规模的土著的反击,中部地区爆发了数百起西进移民遭遇土著屠杀的惨案。
后知后觉的美国政府才发现,不知从何而起,土著在中部大量的存在,形成了南北走向数百公里的屏障,阻断了西进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