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红楼:我是贾琏 - 断刃天涯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10章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第710章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字条上写着四个字“乾正大吉”,正是此前李元按照贾琏要求写的字条。

这个时候李元有点蒙圈,下意识的问一句:“千里眼还是顺风耳?”

贾琏笑眯眯的犹豫了一下:“算在顺风耳之内吧,都是通过电波传递信息。现在只是短距离测试,四十里的距离测试多次无误。”

李元狠狠的一拍巴掌:“好,好,好!”连着三个好之后,拉着贾琏的手道:“先生好好与朕说说,这究竟怎么个道道?”

贾琏从最初实验室里如何发现了电的原理,深入研究之后发现了电波,通过相关原理,提出了远距离通信的构想。

说着话,贾琏让开,指着后面一位年轻的官员道:“这位是科工部电学研究所长关强,出身寒微,曾就读工程学院,现在是京城大学的教师,负责教授电学知识的同时,还带着一干学生研究电学的实际应用。”

李元看着身材不高,略显瘦弱的关强,笑容和蔼问:“关卿现在是几品官?”

关强看似有点木讷,此刻上前行礼道:“臣是个八品官儿。”

李元笑道:“小了,如此精妙的发现并且做出了实物,做到了远程通信,至少要给个六品官。”

贾琏在一旁立刻接住这个话;“微臣遵旨!”

关强欲言又止,贾琏轻轻踢他一下,关强上前躬身道:“微臣叩谢皇恩。”

李元高兴的连连点头,手舞足蹈:“朕的理解,只要线足够长,就能与天边的人通话,是这个道理么?”

关强道:“原理上是这样,但还有其他技术上的难题需要解决。”

李元道:“关爱卿,此物有大用,一定要抓紧时间尽快搞出来,彻底实现远距离的通信。朕必不吝赐爵!”

在此地呆了一会,又拉着贾琏问了许多问题,李元这才走人。贾琏借口有事,没有陪着回去。

贾琏送出门口后,目睹车马远去,关强在一旁道;“此物乃先生提出的路径,如何能算到学生的头上。”

贾琏此前见他脸色不对,故而借口留下,就是为了让他消除心中块垒,于是笑道:“利国利民的事情,算谁的头上不重要,再者我也不过提出一个构想,实际做出来的还是你和你的团队。你就不要推脱了!”

说着话贾琏也回去了,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只是简单的鼓励一番关强之后便离开。

李元回到宫内,立刻下令拟旨,擢升关强为六品官,并赏金一百两。另做出明确指示,关强负责的实验室整体级别提高,下属的人员让关强做一份报告出来,全部升官有赏。

圣旨发到内阁,方颂见了不敢怠慢,也不敢轻易用印,出于慎重特意来请示为何下此明旨。

李元心情很好的一通解释之后,方颂惊呼:“此国之利器也!”

李元笑道:“民何尝不利耶?”

方颂道:“陛下圣明!”

君臣二人哈哈大笑,一份明旨顺理成章的发出。

内阁其他人是随后得知的,也都惊呼“神乎其技也”。

消息传开后,次日的报纸上便刊登了这条新闻,可惜电学研究所是保密单位,报社的人只能对着明旨照抄,也不敢擅自发挥。

篡改圣意在这个时代,那真是妥妥的重罪。

驻京的西洋各国公使都有订报纸,公使们看了报纸上的新闻后,无不震惊。

感叹于西洋科技落后中国甚多,立刻起草报告,通报国内,不敢有片刻耽搁。

看了报纸的贾琏也只是感慨,中国人太聪明了,三年前不过提出一个构想,三年后关强为首的年轻一代就干出来了。

去年发现了橡胶硫化的技术后,如今南洋各岛都开始大面积种橡胶了。最初不过是希望从巴西弄点橡胶来种植做实验,现在成果出来了。

还有一点,不是所有橡胶都能从巴西移植过来的,只有其中一种能移植。(具体哪种忘记了,看的资料时间太过久远,想不起来了。)

正确的移植到生产出橡胶也经历了好几年时间,如今也算是开花结果了。

橡胶的运用极为广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可以说当初贾琏坚持要拿下南洋的目的,就在于此。

南洋还有石油,这也是贾琏志在必得的原因之一。如今南洋的煤油生产,正是得益于发现的石油。

二十多年来坚持推广实学,坚持推广工业化,如今也算是多面的开花结果了。

贾莳的再次西域之行进入了准备中,主要是带上一批军官以及士官,共计五百余人,乘火车前往西安,在此接收五千新兵。

随后乘车前往兰州,在此接收含一千草原骑兵在内的一万士兵。然后整训三个月,完成磨合之后,带足给养出发。

之所以选择陕甘宁的新兵为主力,一个是气候适应的快,一个是这些士兵真的能吃苦。

缺点是语言不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调整。好在从新兵入伍开始,军方一直在给士兵上文化课,教官话,办扫盲板。

在贾莳看来,最麻烦的还是炮兵的人员,这属于技术兵种,军官和士官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要能计算弹道。

好在这些技术兵种都是军校毕业,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进入陕甘之后,有半年的时间基本能适应了。

至于抗不下去想走的技术官兵不是没有,但这是军队,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最迟也要呆满五年才能调回。

这类人在军中的前途,还要看贾莳给的评价,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是咬牙硬扛下来了。

最麻烦的还是从玉门关下了火车之后开启的行军,因为现有的技术条件无法修铁路,只能修公路。

长距离的行军才是最考验战斗力的时候,只要这一趟走下来,还能坚持下来的,精兵成矣。    过去的几年时间内,从迪化往内地的某些路段,通过运输零件到新省组装的办法,还是一点一点艰难的修建起铁路,绝大多数零件坚持在新省生产,也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产业,客观的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生态。不再是此前那种几乎单纯的游牧为主,农耕为辅的社会。

铁路局的技术人员,在新省发现了优质煤炭后,还是修了一条约五百公里的铁路,起点都有迪化。

贾莳率部走北路,偶尔还能看见农学的技术人员,正在公路两边指导当地百姓种树,确保道路不被沙漠侵蚀。

据说这是陛下主张,内阁制定的一个计划,每年都有几百万元的拨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