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初心不改 - 红楼:我是贾琏 - 断刃天涯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09章初心不改

第709章初心不改

贾琏在尤氏处坐了半个时辰后离开,没人知道他们聊了点啥。

贾莳很快得到陆军部的调令,出任安西军区参谋长一职,并率一师前往安西轮替。

假期结束之后,贾琏回朝上班,按照李元的意思,先约谈内阁诸臣,再约谈各部尚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等部门。

此举意在提前放风,看看朝野的反应。各部尚书的态度暧昧,毕竟前方有一条叫“入阁”的羊肠小道,没人愿意放弃机会,也不愿意冒险。

倒是内阁方面态度明确,已经上车的诸位阁臣基本持一个保守的态度,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希望一切都不会变化。

其他部门的主官,督察院也持保守意见,认为没必要调整和改变。其他部门自然不可能反对,谁不想躺着升级呢?

这就很有东方特色了,要不要进行改革,主要还是看皇帝有没有这个意愿。一定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曾经的南洋生涯锻造了李元的危机感,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依旧认可并支持改革。

李元召开内阁扩大会议,除了候补阁臣之外,各部尚书、卿、侍郎,列席会议。

会议由李元主持,贾琏讲了一个小时,仔细了讲明因为工业化给国家带来的变化,导致旧有体制中的诸多不和谐之处,所以需要改革。

工业带来的变化大家都懂,最醒目的就是税收暴增,比先帝时期增加了四倍,根据户部的数据,今年的税收能达到五亿银元。

当然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物价的上升。这个上升是因为海量的银币和铜锭从外部涌入多导致的。

因为南美大量的铜锭的涌入,虽然没有出现铜贵银贱的局面,但也导致了一起银币与铜币一起贬值的局面。

若非内阁一直高度关注国内的粮食价格,通过外部输入加仓储的方式调解粮价,粮食价格早就飞起来了,而不是现在的一斤大米在五到十文钱之间来回震荡。当然了,现行的制度下,粮食价格的高低与农民没啥关系。

粮食价格上市的同时,各类肉的价格反而下降了。这类数据也集中体现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西北的肉价格更低,西南则是粮价低。

说那么多变化,贾琏总结出一个结论,为应对剧烈变化的国内国外形势,必须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

贾琏说话之后,列席的官员纷纷表态,李元一直关注着官员们的态度,反对者居然占据了多数,支持者居然是少数派。

与会的官员态度不一致,自然是要争论一番的,才开始各方态度上还是比较温和的,没有那么火爆。

一天的会议下来,李元没表态,各位大佬们畅所欲言,各执一词。

会议没有任何结果,最后李元宣布散会,明天继续。

次日的会议上,对峙的双方说话都带上了点火气,尤其是若干的新部门,比如研发厅、铁路局、统计局、审计局、央行这几个部门,长期处在侍郎级别,自然有迫切的提高登基的心情,不然总是低人一等,说话都不硬气。

所以这些部门的主官站出来说话时,语气也就没那么好听了。比如铁路局的侍郎刘传就阴阳怪气的表示,铁路局的活该当牛做马,低人一等。

研发厅的侍郎也表示,我们能造出来打败外敌的武器,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盈利和税收,却无法在内部抬头做人。

反对的一方则都是文化人,引经据典的,各种反驳。大致意思呢,一群工匠头子,怎么有脸与士大夫平起平坐。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士不能居首位,这不是乾坤颠倒么?难不成还让商人与士大夫平起平坐?

支持一方立刻抓住这个话反问,士农工商,请问这朝廷里头,有哪个是农民?按照这个逻辑,应该有个农业部,让老农来做官嘛。

第二天的火气比较大,一开始还摆事实讲道理,后来干脆互相友好的问候,进入人身攻击的阶段。

你别看反对派的人少,但是声音足够大,毕竟他们真的是大量的创造价值的部门。相比之下,其他部门都是吃干饷的。

会议再次无果,李元还是没表态,宣布散会,明日继续。

第三天一开始就火星四溅,直接进入了人身攻击的阶段,某某某尸位素餐,只吃饭不干活之类的话语开场,进入到如果都是这样,干活的人被不干活的人压着抬不起头,以后还有谁愿意干活?

反对方则表示,我们怎么不干活了?没有我们维持国家的局面,国家早乱了,国家乱了,你们还怎么干活。你们应该感谢我们给你们创造的环境。不信你们去问问勋贵,他们是支持还是反对?

勋贵……???

我们没资格列席会议!

确实,现在勋贵真不行了,这次会议只有一个军方的阁臣岳齐出席,其他人真没通知。

岳齐年迈,在会议上睡觉,提到勋贵的时候,微微抬了一下眼皮,然后继续睡觉。他这个阁臣,说是总参谋长,实则被年轻人架空了。也就是仗着资格老,死活不肯退休,皇帝也不逼他,内阁也不催他,而是无视他。

又朝了数天,还是一点结果都没有。好在都是体面人,没有明着互相问候对方亲属中的女性。

官方的报纸与民间的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此次内阁会议的内容。真不是保密的措施不到位,就是有人故意泄露的。

会议第十日,一直沉默的贾琏开口了,总结了各方的诉求后,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工作要有一个侧重点。

对内的重点,无疑是继续加速工业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出现,并且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如同昔日对外贸易的三大拳头产品,都是技术优势带来的长期利益。对外则主要分外交工作以及武力展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外部环境的和平。外交是讲理,武力则是威慑。

不是说其他的工作不重要,只是现阶段要有个侧重。

最后贾琏再次强调,改革很有必要,请各位同僚慎重考虑,不要只看自家地盘那点一亩三分地的利益。

贾琏说话后,李元总算是开口了,先肯定了各位与会人员对于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对于贾琏关于新形势的看法也给予了肯定。

最后时刻,李元表示,鸿胪寺与研发厅现有地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有必要提升级别,各位爱卿们回去考虑清楚,明日表决。

这次内阁扩大会议,对于国内的影响力非常之大,人们环顾四周才发现,身边的变化是如此的巨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报纸上的争论,从一开始的保守派占据优势,慢慢的朝着改革派占优势发展。

现实是摆在面前的,尤其是研发厅这个部门,对于国家的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每天出门走的水泥路是哪里来的?每天出门上门坐的马车是哪来的?串联全国的铁路网是哪来的?军队对外对内的节节胜利是哪来的?

保守派对于新变化气的骂娘,但是毫无办法,他们无论是比人还是比钱,在报纸行业都远远不如。    改革派不但有钱,还舍得花钱,在民间自然是兵强马壮。

这次大争论期间,还有一些奇怪的声音出现了,几乎每天都有文章鼓吹,要给工商界的代表人士应有的地位。

这股声音的声量不大,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浪花,毕竟这类声音在过去几年内,一直在报纸上反复的发生,朝廷一直没搭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