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1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也没错。
进入大四后,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地开始选择要实习和就业的岗位,各种校园招聘的前期队伍已经开始出现在学校。
房冬却对此无动于衷,自从暑假那点小创造获得成功后,自己是不是在这方面有天赋不敢说,但至少喜欢上了这一行。
早知如此,当初参加什么高考,直接去蓝翔学个厨子多好,现在已经能给家里挣上钱了。
想起一句话来,这个世上百分百的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但却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选对了自己擅长的职业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虽然还不能肯定自己找到了最擅长的职业,但有一点房冬清楚,自己不能和别的同学比,他们中一多半的人都会选择毕业后留在京城或到其它一二线城市去,自己是一定要回家乡安平的。
父母在,不远行。
到了自己挣钱养活父母的时候了。
安平本地的公司行情房冬是知道的,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通常是三千块左右的待遇,能拿到五千甚至更高的也有,少之又少。
打定了主意,回家后先干两年小吃看看,如果真没那个命,再找工作也不迟。
几乎所有同学都在为国庆节后即将到来的校园招聘高峰做准备时,房冬已经开始昼伏夜出地去各种夜间营业的小吃店打零工了。
只有一个目的:学习。
学经验、看门道、偷技术。
额外还能挣两个小钱。
用近一个月挣来的小钱,房冬订了火车票,赶在国庆期间回了家。
国庆长假期间,特别是前三天,是河东路业主一年中最忙碌的三天,营业额也比平常高很多倍。
一是怕把父母累坏,二是担心自己开学前对父亲那番把汤加浓、把味做足的嘱咐被父亲执行得走了样。
果不其然,自己走后,父亲根本就没听自己的,还是老一套。
“你瞎咧咧个啥?老子干了多少年了不比你懂?”
“我好不容易给你拉些老顾客,这下没了吧?”房冬是又急又气,听母亲说那些同学们开学后又来过两三次,之后就再也没见。
“没止指你回来!既然回来了就干活去,先打两桶水,给你胡大妈也打一桶!”
代沟太深,房冬发现自己一点也不想和他们说话,完全说不到一起去。
“你有啥不高兴的,就你那个怂办法,让不让人家胡子做生意了?”
房冬没还嘴,走的时候根本就没让他们像自己那样拿到胡子那儿去烤一下,只是让他们把炒料添加一倍量。
“谢谢你了,冬子。”秀秀叉腰挺肚地对房冬说,她的肚子更大了,感觉快要爆炸似的。
“秀秀姐,说啥呢,还有啥花力气的活儿你就说话,胡大妈这么大岁数了,你也这种情况……”房冬顺势瞄了秀秀一眼,虽然现在算菜到家了,但早年留给自己的完美形象还是有些影子的。
“没事的,我对付着能干。”秀秀擦了擦额角的汗。
“秀秀姐,你这……日期还不到?”房冬指了指秀秀的肚子。
“就这几天,估计快了。”
“预产期是哪天?”
“别问了,大小伙子怎么问这些啊?”秀秀这么一说,房冬有点不好意思了,挠着头说:“你才比我大三岁嘛。”
胡大妈的摊虽然比上次暑假时是好了一些,但和各家各摊的火爆相比,显得冷清了许多。
北方的10月,到了晚上变得多少有些冷,逛夜市的人中穿裙子的人都很少了。
来这里的人们大多是东吃吃西尝尝,从南到北走到头也就差不多吃饱了。
胡大妈家就一个品种,量给得还不少,谁会来不来先干一肚子凉粉,从里到外凉个透再接着逛夜市?
在房冬看来,生意不好是正常的。
就算有客人,也多是两三个人合吃一份,尝尝而已。
房冬给胡大妈出了个主意,这条街里卖凉皮那些摊,哪家不是凉皮、米皮、面筋还有什么牛筋面、油丝面等搭着一起卖?更不用说还有人搭着卖点茶叶蛋和家常饼之类的,品种单一,顾客没得选,不如像他们那样多增加几个品种。
“可咱们只会凉粉,别的不会做啊。”老实人死脑筋。
“啊呀大妈,那些都是接的现成货啊,你就用你家的调料直接拌一下就能卖。”
“那能行吗?我吃过人家的,不是咱家这种味道。”
“各卖各的味,为啥要和他们一样呢?”
“妈,我觉得冬子说得有道理,咱们试一试吧。”秀秀在一旁说。
胡大妈直摇头。
死不改悔的顽固派!房冬心里忿忿道,和自己那个唯我独倔的老爹一个门派出来的师兄妹。
自己家转眼间又卖了两百多块,眼见着胡大妈那边一共才卖了两三份,再看看大妈身旁那位大肚婆,从家里开始摆摊第一次见面就被自己认为是天下第一美女的秀秀姐那个惨不忍睹的样子,房冬决定还是要劝劝她们。
“爸,我想吃凉皮。”
“去你胡大妈那儿买一份,”父亲停顿了一下明白了:“你自己连六块钱也没有?”
“我妈给我换衣服没带在身上。”(注:这时的微信支付才刚刚开始,远没有普及。)
“你妈给你洗衣服换衣服还有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