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研修班上露锋芒
江原市的天空阴沉,豆大的雨点砸在水利局大楼的玻璃幕墙上。
研修班的教室宽敞明亮,汇聚了来自江原市下辖各县区的顶尖水利骨干。
王强和苏若雪分在同组,苏若雪刻意维持着冷漠疏离的姿态。
授课的是省水利厅特邀的资深专家,白发苍苍,目光锐利。
今天讲解的是,复杂水库库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理论艰深,数据庞杂,涉及地质构造、岩土力学、水文气象等多学科交叉。
“传统极限平衡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为1.25,看似达标,但为何最终仍发生了大规模滑动?”
老专家抛出了问题,目光扫过台下。
短暂的沉默后,苏若雪率先举手。
她挺直脊背,声音清晰,“我认为是降雨入渗导致滑带土体饱和,孔隙水压力剧增,降低了有效应力。同时,库水位快速消落产生的动水压力起到了不利的牵引作用。”
她的回答条理清晰,引用了几个专业术语,赢得了不少学员的点头认可。
老专家微微颔首,“苏科长抓住了关键诱因之一,耦合分析方向正确。但,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更具决定性的潜在因素被忽略了?”
教室再次陷入思考的寂静。
苏若雪微微蹙眉,她自认回答已切中要害。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是深层古滑带的结构面组合控制。”
王强没有举手,目光沉静地投向讲台,“有些区域存在历史强震形成的隐伏张裂带,其导水性和力学强度已发生质变。模型构建中,必须引入地质历史分析和隐伏构造识别技术,并考虑强降雨、地下水、隐伏结构面劣化的联动触发机制。”
一席话,石破天惊!
苏若雪的脸色瞬间有些发白。
王强提到的,是她查阅的现有公开资料和常规模型里根本没有深入触及的层面!
他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深?
而且听起来如此笃定?
老专家浑浊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
他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说下去!年轻人!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识别和量化这种隐伏风险?”
王强从容起身,走到教室前方的电子白板旁。
他拿起触控笔,熟练地调出案例水库的地形地质图、历史地震分布图以及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图。
他条分缕析,逻辑严密,将复杂的地质力学问题阐述得清晰透彻。
每一个结论都有数据或图谱支撑,每一个推断都建立在扎实的地学原理之上。
这已经超越了普通技术骨干的水平,近乎于专业研究者的洞见。
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王强沉稳的声音和笔尖划过屏幕的沙沙声。
学员们看向王强的目光充满了震惊与敬佩,省厅专家更是频频点头,眼中满是激赏。
苏若雪紧咬着下唇,她引以为傲的专业素养,在王强这降维打击般的表现面前,被碾得粉碎。
更让她感到窒息的是王强那份由内而外的从容与笃定,仿佛这一切对他而言只是信手拈来。
他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深不可测?
这绝不是她过去认识的那个、在她规划科里默默无闻甚至被她刁难的小科员!
她不知道的是,被自己打压的王强,感觉晋升无望后,整天就在研究这些打发时间。
小组作业环节,主题是模拟制定一个库区高风险边坡的应急处置预案。
苏若雪作为小组名义上的负责人,憋着一股劲想要主导。
她快速分配任务,试图将数据收集和方案文字整合这类基础工作推给王强。
自己则把控核心的风险评估和措施制定环节,意图在最终汇报时占据主导。
然而,当小组汇总讨论时。
苏若雪基于常规思路提出的“分级削坡减载+地表排水”方案。
再次被王强指出了关键不足。
组员们看着王强在屏幕上展示的直观对比数据。
再看向苏若雪那份显得苍白无力的预案,眼神中的倾向不言而喻。
苏若雪的脸颊火辣辣的,精心准备的汇报词卡在喉咙里。
她试图强调方案实施的“管理协调难度”。
却被王强平静地以“预案核心在于技术可行性和时效性,管理协调是执行层面的问题”轻松带过。
最终的小组汇报,王强虽然将汇报机会让给了苏若雪。
但核心的技术亮点和解决思路完全出自他手。
当老专家和其他学员针对方案细节频频向王强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