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 边关军户发家日常 - 檀苏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7章

第47章

第47章

邹知县沉下脸来,伙同姜娩一起上菜的丫鬟们俱是一惊,端着餐盘的手微微发抖,碗差点还在托盘里滑了一下。

李闻玉虽贵为世子,但为人温厚随和,平易近人,可这不代表邹知县敢造次。好不容易能把世子爷请到家中,岂能让一个眼生的下人给坏了好事?

这个时候,他反而要拿出态度,“你这丫鬟是从哪里来的,我怎么从未见过你,这是什么场合,你竟穿成这样大摇大摆地上来,来人啊,把她给我拖下去。”

姜娩面不改色地行了一礼,丝毫不惧,“知县大人,民妇是随百户所来贵府做膳的厨娘,此番冒昧来到前堂,是因民妇特地来告知今夜膳食的用法。”

邹知县哪有心思听她的这些解释,连忙摆手:“世子殿下什么膳食没吃过,还用你来教?!赶紧给我拖下去。”

“且慢。”李闻玉擡眸睨了一眼姜娩,把目光放在桌上几碟普通的食料上,饶有兴趣道,“我看你送上的膳食也无多特殊之处,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用法?”

姜娩暗暗呼了一口气,看来果真如谢翊所说,秦王世子仁善,不是那等随便打罚他人的人。把剩下的几碟食材全部端上桌,姜娩最后又端上一碗黄澄澄的凉面到李闻玉面前,恭敬道:“世子殿下乃天潢贵胄,世间美食定是尝过了十之八九,民妇乃一乡间女子,手艺自是不敢和宫中御厨们比较。便斗胆为世子殿下做了一些民间美食。此乃民妇亲手调制的凉面,世子殿下可根据自己喜好酌情在碗中加入食材,选择喜欢的吃法。”

李闻玉瞧了瞧碗中盛着的凉面,面条细长顺滑,上面好似裹了一层蛋液,紧接着,旁边又上来一碗白嫩的奶皮,各色果干紧接着上桌。

李闻玉倒是听说过这世间凉面分为很多种吃法,但还没见过放水果干的。

便道:“这些果干也能加到凉面中?”

“回殿下,果干是双皮奶的食材。晚膳油腻,在饭后食用一些甜点为佳。”

“双皮奶?”

“双皮奶是用鲜奶、糖、蛋清蒸制而成,在里面放些蜜豆、红豆、果干,用作早膳和饭后甜点最为合适。”

李闻玉笑了笑,“难得你有心特地做了这些我没听过的美食,你们都别看着了,一同用膳吧。”

今日上桌之人可不止此地的知县,卫所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悉数到场。

李闻玉这话说了出来,他们纵是对桌上的菜有众多怨言,也得硬着头皮尝一尝。

姜娩把才上完,跟着丫鬟们一起退下。

路过谢翊时,向他微微点头,又迅速收回了视线。

饭桌上,李闻玉自是先品尝了一番那碗金黄色的凉面。在面中加入酱汁,又按照自己喜好的食物,挑选了一些萝卜丁、油渣等,酱汁中的芝麻沾上凉面,和着调料一口吃下,率先感觉到的是和平常面食不同的口感。

面条劲道顺滑,清新爽口,调料中的萝卜丁酸中带甜,咬到油渣时,“滋啦”一声,油的香气从味蕾中散开,香而不腻,舒爽得让人感觉全身都疏通了。

李闻玉长在江南,爱好甜口,先尝了甜辣口味的凉面,又学着其他放了酸辣的酱汁。

每种不同口味的凉面都味鲜有嚼劲,原本心中微有颇词的邹知县也忍不住吃了两大碗。

用了凉面后,李闻玉拿起那碗双皮奶,在里头放了蜜豆和果干。双皮奶q弹白嫩,口感细腻嫩滑,入口即化。里面保留了最纯正的奶香味,和酸酸甜甜的果干一起服下,当真清甜舒爽。

桌上只听玉箸轻碰碗边的声响,所有人都缄口不言,但见桌上膳食消失的速度,可见饭菜之美味。

用完膳,李闻玉哈哈一笑,朝着邹知县道:“邹知县,你请的这位厨娘可真是妙手,我自诩吃过不少山珍海味,从未体会过这么有意思的美食。”

邹知县讪讪笑道:“世子若是喜欢,我便再让那厨娘再去做些来。”

“不必了,今晚时间不早,不宜再用过多,叫那位厨娘上来吧。”

没一会儿,在厨房里屁股还没坐热和的姜娩又来了厅堂中。

从容地给李闻玉见了礼,姜娩就听上首道:“这两道菜颇合本殿心意,除了这两道菜之外,你可还会其他菜系?”

“民妇各大菜系皆有涉猎。”

李闻玉挑眉,“哦?你口气还真不小,一般厨子能把一个菜系钻研透已实属难得,你竟敢说全会。”随即,他话锋一转,“不过看你今日的两道菜都别有心意,想来对吃的有一番研究,不知你可愿到秦王府去,本殿也想让我父王母后尝尝这些新玩意。”

姜娩眼睫一颤,她是有心思让秦王世子面前博个眼球,可从未打算到秦王府去了。

犹豫了一下,她冲上首的李闻玉嗑了个头,道:“谢世子赏识,可民妇出身寒微,唯恐没有这个福气到王府伺候一二,且家中小姑年幼,夫君恐要常年戍边,民妇没法弃夫君和小姑而去,望世子宽恕。”

一个百户所里的伙头军,能被世子看中,已经是撞了大运,她居然就这样拒绝了?

邹知县抽了抽嘴角,不知道这厨娘心里想的是什么,催道:“世子殿下看中你的手艺,你答应便是了,能去王府那是天大的荣幸,你家里人岂会阻拦?”

李闻玉擡了擡手,“诶,邹知县,你别为难人。”姜娩拒绝,他倒也不恼,“进王府可以旁人求都求不来的,月银自是比百户所里多,你可想好了?”

费尽了心思,姜娩就是等李闻玉开这个口。

她捏紧衣襟,低着头道:“回禀殿下,民妇的确没有这个福分去王府的膳房,但是……民妇却有个不情之请。”

“哦?你说说。”

“边关地区冬日寒冷,今年鞑子屡次来犯,将士们在冰天雪地中驻守要地,却衣衫单薄。夫君曾给我说过,鞑子休养生息数年,日后定会频繁南下,若是在冬日能让将士们穿得暖些,能预防严寒削弱将士们的战力,民妇也不用时时担心夫君在驻守时没能穿上暖和的衣裳。”

李闻玉却问:“你夫君为何会给你说鞑子会频繁南下?”

“民妇也不太懂这些,只是常听他在家中说起,蒙古南下的心思不死,我朝便一直会有外患。六年前鞑子大败,元气大伤,这些年一直在暗中筹谋,从他们不愿卖给我们马匹便能看出,鞑靼并不希望优质马匹流入我朝,壮大骑兵。”

她嘴上说着不懂,说出来的话倒是不一般。

李闻玉不是傻子,若是一般乡下村妇,能说出蒙古各部一点小算盘下暗含的心思吗?

他笑了笑,借坡下驴,接了姜娩替人投来的投名状,“能说出这番见解,你夫君倒是有几分远见。不知他是出自哪个卫所?”

姜娩的手指颤了颤,连忙用袖子隐住,“我夫君正是高百户麾下的军户。”

“原来如此,”李闻玉笑道,“怪不得高百户能带领将士和鞑子一战,原来是手下有智囊团呢。今日他来了吗?”

语毕,原本站在旁边不动弹的军户中,一人走出来,站到姜娩身侧,单膝跪下,向李闻玉行礼,“草民谢翊,参见世子殿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