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中原七府轰动 - 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 - 林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44章中原七府轰动

“什么?许贞清要来大梁书院参加与赵案首的文比?”

有人半信半疑,眼中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千真万确!”

大梁书院的士子肯定的回答,让整个茶楼沸腾起来。

而他们的震惊声,也很快传遍了整个酒楼。

人们纷纷议论,有的兴奋不已,更多的人则是跃跃欲试,想要一睹这位才子的风采。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从酒楼飞出,传遍了汴州城的每一个角落。

街头巷尾,市井小民到官宦人家,无不议论纷纷。

书坊里,许贞清的作品文集被一抢而空;

茶馆中,关于他的故事和作品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甚至有人开始打赌,猜测许贞清此次前来大梁书院是否会参加文比?

因为以他的才名,根本不会参加。

赢了,并不能获得什么。输了,则是一世英名尽毁。

当然,这位许公脾气十分古怪,在江南就时常鼓励弟子有异议则当面提出,与之争辩也是无碍。

所以他要是参与此次文斗,众人也不会感到多么意外。

江南四大才子许贞清要来汴州城的消息,很快便以惊人的速度向中原其他六府蔓延。

淮州,陈州、许州等府城都响起了“许贞清”的名字。

各地的文人雅士、士子学子纷纷蠢蠢欲动,有的计划前往汴州,只为一睹江南才子的风采;

有的则在家中暗自揣摩,如何有机会接触到这位江南四大才子。

若能得到其一句的褒扬,那么毫无疑问,必定能名扬中原,甚至传到京城也说不定。

这不仅仅是一小撮士子的梦想,也是很多官员的想法。

要知道这几十年间,四大才子的拥趸可是不少,许多都成为了朝堂、地方的官员。

按照一些灵通人士的说法,从府城到县衙告假的官员一下子多了不少。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江南四大才子的号召力。

顿时间,整个中原大地,仿佛因为许贞清的到来而焕发了新的生机。

人们对于这位鸿儒的仰慕、对于他才情的向往被彻底点燃。

大梁书院外,每时每刻都有慕名而来的人驻足观望,希望能够得到一丝关于许贞清的消息。

而书院之内,学子们也是既紧张又兴奋。

前几日,因为赵麟的反击,让他们书院声誉骤降。

可许贞清要来书院的消息传出之后,他们的声誉再次高涨起来。

汴州城,这座古老而又繁华的都市,因为许贞清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生动与喧嚣。

汴州城,提督学政衙门。

林世海正坐在他那书卷气浓厚的书房中,手捧一卷古籍,沉浸在其中。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他的新师爷匆匆而入,脸上满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东翁,大消息!大梁书院请来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许公!”

这位师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喘息,显然是一路小跑而来。

林世海闻言,身形一震,手中的书卷不自觉地滑落。

江南四大才子,这个名字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才情的象征,更是承载着无数回忆的符号。

他与那四位才子,曾有过一段亦师亦友的难忘时光,他们的教导与鼓励,是他这些年科举、仕途顺畅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官职的升迁,他已有多年未曾回到江南,未曾与那些故友重逢。

“真的吗?许公真的要来?”

林世海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随后,师爷便把大梁书院传出的消息说了一遍。

林世海听了之后,心中的激动如潮水般涌来。

但随即,这份激动又被一丝疑虑所取代。

他深知大梁书院此次文比的重要性,也明白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局势。

“这消息,可靠吗?”

林世海沉吟片刻,眉头紧锁。

“会不会是大梁书院为了助势,故意放出的假消息?”

再者,他这些年虽没有回江南,可两年前还是与许公有过书信来往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