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江南才子将至,各方反应
“真的吗?许贞清要来汴州?”
赵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
王大石用力地点了点头,仿佛要将这个消息深深地烙印在赵麟的脑海中。
“千真万确,大梁书院传出的消息,而且还得到了沈德良确认,说其恩师许公过几日就来。”
赵麟沉默了,他的目光穿过窗棂,望向了远方。
心中既有紧张,也有期待。
紧张的是,自己是否真的能够与许贞清这样的大家同台切磋。
期待的则是,这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无论输赢,都能从中学到许多。
“麟哥儿,你……你打算怎么办?”
王大石小心翼翼地问道,他深知这场文比对于赵麟,对于整个赵家来说,都意义非凡。
赵麟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
他的目光坚定而明亮,仿佛已经做出了决定。
“无论对手是谁,我都不会怯场。文比,比的不仅仅是才情,更是心态,是勇气。我虽不敢狂妄自称能赢过许贞清,但也绝不会轻言放弃。”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仿佛在这一刻,他已经超越了年龄的束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文人。
“而且……”赵麟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仔细想想,无论输赢,最终赢的都是我自己。”
“若我赢了,自然无需多说;若我输了,能从许贞清这样的大家身上学到东西,那岂不是比赢更宝贵的财富?”
王大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
他明白,这就是麟哥儿,那个永远不会被困难打倒,永远敢于面对挑战,永远保持学习之心的文曲星。
赵家府邸再次恢复了平静,但这份平静之下,却隐藏着无尽的波涛。
赵麟的心中,已经燃起了熊熊的斗志,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期待着与许贞清的那一场文斗。
他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将全力以赴,不负韶华。
夕阳斜照,将汴州城的街道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
苏方正与汴州府尊蒲存义,此刻却带着几分急切与不安,都来到了学政衙门。
他们相互拱手,神色中却没有了往日的笑意,都能看出对方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忧虑。
大宗师林世海邀请他们的用意,他们当然知道。
定是关于大梁书院邀请到了许贞清这件轰动中原的大事。
赵麟,虽自幼有文曲星之称,又诗词歌赋无所不精。
然而,面对许贞清这样一个名震大周二十余载的鸿儒,二人心中都不免泛起涟漪。
苏方正当然是担忧自己的女婿。
至于蒲存义心中则复杂许多。
他作为汴州府的父母官,对于地方文教之事向来尽心竭力。
他深知,许贞清的到访与文比,不仅能够提升大梁书院的声望,更可能激发汴州乃至整个中原学子的求学热情。
但同样,他也为赵麟感到担忧。
毕竟,许贞清的名号,对于任何一个年轻学子来说,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一路上,两人都未说话,就这样进入了学政衙门。
穿过堂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冬青,他们心绪稍显平复。
林世海已在内堂等候多时,见二人到来,起身相迎,笑容中带着几分深意。
“二位,此次文比之事,想必二位已有所闻?”
苏方正轻叹一声,率先开口。
“林兄,我等自是知晓。赵麟虽有几分才情,但对手乃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许贞清,心中实在难以安定。”
他说完,又不敢相信道:“林兄您与许公是好友,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啊?”
林世海捋着胡须,点头苦笑道:“大概率是真的。”
这时,蒲存义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许公学富五车,名满天下。赵麟虽也出类拔萃,但毕竟年轻,此战关乎重大,不得不让人忧心。”
林世海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睿智。
“二位不必过于忧虑。文比之美,在于以文会友,切磋琢磨。赵小子虽才情横溢,冠盖中原士子,但终究是晚辈,输了也不会引起什么非议。”
“而且,我那位许兄,此行若真参加文比,也是为了激励我中原后辈,传承文脉,而非单纯胜负之争。”
林世海的话,如同一缕清风,吹散了他们心头的阴霾。
是啊,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文比都将是赵麟成长路上宝贵的一课,也是大梁书院乃至整个中原文坛的一次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