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设计陷害
颉利可汗看到那堆积如山的财宝时,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和满足。他心中暗自思忖,这次李世民可真是下了血本,这么多的金银财宝,足够他在部落中大肆炫耀一番了。
他故作镇定地在属下面前展示着这些财宝,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仿佛这些财宝都是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得来的一般。下属们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纷纷称赞他的英明神武。颉利可汗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终于在属下面前挽回了面子。
在长安,李渊得知颉利可汗同意退兵的消息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喜出望外,脸上洋溢着笑容,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这真是太好了!颉利可汗退兵,我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喜悦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李渊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想起了河北那边的战事,刘黑闼与流亡于定州的董康买等残余旧兵汇合,准备返回河北,这无疑给朝廷带来了新的压力。
李渊连忙看向宇文士及,焦急地问道:“河北那边抵抗刘黑闼的战事如何?”宇文士及不敢怠慢,急忙走上前,将他所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禀报给李渊。
李渊听完宇文士及的汇报后,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目前手头上的精兵都已派出去了,要想再派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去对抗刘黑闼,实在是有些困难。
李渊用手扶着额头,喃喃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手头上的精兵都已派了出去,现在还能派谁出去呢?难道要派淮阳王李道玄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萧瑀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高声喊道:“陛下,请稍安勿躁!淮阳王李道玄虽然跟随秦王殿下出征,屡立战功,但他毕竟年纪尚小,臣担心他尚未成熟到足以独自统领大军。更何况,淮阳王隶属于天策府,而秦王殿下如今远在并州,鞭长莫及啊!”
李渊听闻此言,面色骤然一沉,仿佛被乌云遮蔽的天空一般,阴沉沉的让人有些压抑。他的双眼瞪大,怒视着萧瑀,满脸怒容地呵斥道:“年纪轻又怎样?年轻人更需要历经磨练!难道说,朕现在连调动天策府的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了吗?”
然而,萧瑀的这番话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李渊的心头。他猛地意识到,如今的天策府官职竟然已经与中央政府不相上下,这意味着李世民的天策府已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李渊心中虽然有些不快,但他很快便将这股情绪压了下去。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另做安排。朕决定派遣陕东道大邢台的民部尚书史万宝将军作为副将,与淮阳王一同出征。这两人都是天策府的人,朕现在将他们调往河北道,实际上是在帮助他们天策府扩充实力。如此一来,秦王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不满了吧?”
然而,萧瑀心中所想的并非个人得失,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他深知此次决策可能引发的后果,因此毫不犹豫地再次犯颜直谏道:“陛下,微臣认为此举实有不妥之处。据微臣所知,淮阳王虽然年轻有为,但他性格较为冲动,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一些老将。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史万宝将军。”
李渊听闻此言,脸色微微一变,但他并未立刻回应,而是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萧瑀所言。过了一会儿,李渊缓缓说道:“如今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淮阳王年轻气盛,正需要这样的历练机会。而且,为国出战,岂能计较一些私人恩怨?”
说这话时,李渊的心中却悄然升起一丝坏心思。他心想,这一仗无论胜负如何,都能达到他的目的。若能获胜,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若不幸战败,李世民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他便可借机打压一下李世民的气焰。
主意既定,李渊便不再与萧瑀多费口舌。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下令任命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率领大军讨伐刘黑闼。这个决定对于年轻的李道玄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接到命令的李道玄,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知道,这是他独自领兵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展现出自己的实力,让所有人都看到他的成长和进步。
李道玄满怀雄心壮志,毫不犹豫地率领军队出征。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定能够战胜敌人,为家族争光,也让李世民对他刮目相看。
李道玄和史万宝率领的军队一路疾驰,终于抵达了下博这个地方。然而,就在他们刚刚抵达的时候,突然与刘黑闼的军队不期而遇。
刘黑闼远远地看到了唐军的身影,他立刻意识到一场激战即将爆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全军列阵,准备迎战!”
李道玄站在军队的最前方,当他看到敌军就在对面时,心中涌起一股冲动。他年轻气盛,虽然立功无数,但毕竟毫无领军经验。然而,此刻的他却被一种急于立功的渴望所驱使,完全忽略了潜在的危险。
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副将史万宝,急切地说道:“史将军,敌军就在眼前,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本帅决定亲自率领骑兵先行冲锋陷阵,您则督军殿后,随后跟上。”
李道玄根本没有给史万宝丝毫回应的时间,便迅速下达了命令:“骑兵们,随本帅一起冲锋!其他人听史将军指挥,随后跟上!”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离弦之箭一般,紧跟着李道玄向敌军冲去。
而此时,站在原地的史万宝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他看着李道玄如此鲁莽地冲向敌阵,心中暗自嘀咕:“李道玄,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什么都不懂就这么往前冲!你自己要去送死也就罢了,难道还要连累我们大家一起陪葬吗?”
李道玄率领着他那支英勇无畏的骑兵队伍,毫不畏惧地冲入了如雨点般密集的箭矢之中,直捣敌阵核心。然而,当他们真正与刘黑闼的步兵交锋时,才发现这些敌人远比他们想象中的更为强大和坚韧。
李道玄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但没过多久,他就被刘黑闼的步兵们团团围住。尽管他竭尽全力地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却仍然难以抵挡敌人如潮水般的攻击。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他被敌人的长矛刺中,从战马上跌落下来。
站在史万宝身旁的将领们目睹了这一幕,他们心急如焚,纷纷向史万宝请战,要求立刻前去救援李道玄。其中一名将领焦急地喊道:“史将军,淮阳王他被敌军刺下了马,情况危急啊!我们不能再等了,赶快去救他吧!”
然而,史万宝却显得异常冷静,他稳稳地站在原地,丝毫不为所动。面对众人的催促,他只是淡淡地说道:“别急,先观察一下局势再做决定。”
另一名将领见状,愈发焦急起来,他高声喊道:“史将军,万一主帅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都罪责难逃啊!”
史万宝依旧不为所动,他转头看向众人,沉声道:“本将军奉有皇上的手诏,上面明确写着淮阳王虽然名为将领,但军队的进退都由本将军全权负责。如今淮阳王他如此轻率地冲入敌阵,深陷泥泞之中交战,如果我们此时贸然进军,必然也会陷入同样的困境。倒不如坚守阵地,结阵以待,这样虽然对淮阳王不利,但对国家却是有利的。”
史万宝这边按兵不动,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一般。而刘黑闼眼见唐军主帅李道玄被刺落马下,心中暗喜,当机立断地对身边的将士们喊道:“兄弟们,机会来了!我们一起围攻他们的主帅!”
刘黑闼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他的话语激励着身边的将士们,众人纷纷响应,如饿虎扑食般朝李道玄扑去。
在刘黑闼及众将士的围攻下,李道玄的亲卫们虽然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厮杀,亲卫们一个个相继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李道玄远远地看着史万宝竟然还按兵不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绝望和愤怒。他怎么也想不到,在这生死关头,史万宝竟然如此冷漠,见死不救。然而,此刻的他已无暇顾及这些,因为刘黑闼在解决了他的亲卫之后,已经将目标转向了他本人。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李道玄毫不退缩,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奋力抵挡着敌人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尽管他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但敌人实在太多,他的体力也在不断消耗。
在激烈的战斗中,李道玄的头盔被击飞,他的头发如乱草般飞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勇猛,继续与敌人厮杀。
然而,人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在长时间的高强度战斗后,李道玄终于感到体力不支。就在他稍一分神的瞬间,敌军的一马槊如闪电般刺穿了他身上的铠甲,他只觉得一股剧痛袭来,身体猛地一颤。
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另一支马槊又呼啸而至,这一击威力更猛,直接刺穿了他的身体。李道玄忍不住喷出一口鲜血,他的身体也随之摇晃了几下。
紧接着,数支长槊如雨点般刺来,无情地刺穿了他的身体。李道玄的身体被高高举起,然后像破布娃娃一样狠狠地摔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撞击着,剧痛让他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完全无法动弹。他的身体与坚硬的地面猛烈地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鲜血如泉涌般从他的伤口中流出,迅速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随着鲜血的不断流失,李道玄的意识也开始逐渐模糊,他的眼前仿佛被一层浓雾笼罩,一切都变得朦胧不清。然而,在这模糊的视野中,有一个身影却异常清晰地浮现出来——那是他的堂兄李世民。
李道玄的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堂兄的期望,没有能够完成任务。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的内心痛苦不堪。
尽管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但李道玄仍然用尽全力,艰难地伸出了手,高高地举在半空中。他的手指微微颤抖着,似乎想要抓住什么东西,但最终还是无力地垂落下来,重重地砸在地上。
刘黑闼手起刀落,只见寒光一闪,李道玄的头颅便如西瓜一般滚落下来。刘黑闼顺势将李道玄的首级高高举起,鲜血顺着他的手臂流淌而下,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他的胜利。
这一幕让汉东军的士气瞬间高涨到了极点,他们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声浪如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刘黑闼见状,深知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绝佳时机,他毫不犹豫地下令道:“全军出击,给我追击史万宝率领的唐军!”
然而,就在刘黑闼下达命令的同时,史万宝也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他眼见着李道玄的首级被高高举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绝望。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很快便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大声喊道:“不要惊慌!准备应战!”
然而,令史万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命令已经无法挽回败局。因为李道玄的死对唐军造成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士兵们看到自己的主将惨死,心中的恐惧和绝望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原本还勉强维持着的阵型,在这一刻彻底崩溃,士兵们纷纷四散奔逃,完全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史万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队在一瞬间土崩瓦解,心中的绝望愈发强烈。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于是他当机立断,率领着身边的几个亲兵,奋力杀出重围,以求自保。
最终,史万宝仅以身免,而他所率领的唐军则在这场惨败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