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母亲的眼光
苏云锦的印象中,母亲就一直是这样,为将军府的大事小事耗尽了心血。
每一件事她都亲力亲为,想在所有人前面,从不出纰漏,每每开口,总是能解决家中的问题,成为所有人的主心骨。
小时候她睡眼惺忪的时候,还时常看见母亲点着灯,对着账册,或者翻着书查找,母亲手上似乎永远有干不完的事情。
不知这个开药局的主意,对于她这个外行人,又是熬了多久翻了多少书,才想出来的主意。她一个内宅妇人,为了这个“见事明白”,背后又付出了多少努力。
夏荷注意到小姐脸上的落寞,也不好安慰,出声道,“先生如今经营的这样好,先生肯收我真是太好了,只是不知道,我还能帮上先生什么忙吗?”
苏云锦也想知道,为什么夏荷是崔先生口中的“天助我也”。
“这里面的事儿,外行人不知,但是门道多得很”。崔先生这几年做得心力交瘁。
“病人拿着方子来抓药,病好了也只知道是医馆大夫方子开得好,药师做得功夫再多,也是为他人做嫁衣。京中的鸣鹤堂一直仰赖着几家大医馆的客源,利润虽少但也还有,外地的鸣鹤堂却是很难打开局面,大多数的小医馆和药局都是一个东家”。
夏荷心下明白了一些,崔先生是想把铺子开的更广,利润自然更多。但是京中贵人多,也舍得用好药,外地的病人往往只舍得花钱看诊,并不舍得将银钱用在药上,就像她们这些做奴仆的,即使病了,也只舍得用最便宜的药,找好大夫看诊才是要紧的。
既如此,为什么不专心做京中的生意呢?心中想着,便如此问了。
“姑娘不知,这药局的好坏仰赖两处,一是药材的质量,二是药师的炮制水平,二者相辅相成。京城虽然贵人多,但是药材的产地却大多数在山中,像高句丽的人参、五味子,西域的党参、山药、地黄,只有将铺子开到产地去,亲自经营药田,才能得到最上等的货”。
见二人都是一脸的不解,崔先生笑了笑,“哈哈,是我扯远了,夏荷姑娘的这个小册子,是体现药效的一个好工具啊”。
提到这个,夏荷就明白了,“崔先生可是想把这册子用在给病人记录药物服下之后,多久能起效、多久用换药上面?”
“对、对对”,崔先生不住点头,“夏荷姑娘从未学药,却如此聪慧,假以时日,必在医术上有所建树啊”。崔先生捋着胡子,如获至宝。
苏云锦也听懂了门道,这段时间她跟着嫂子孙氏管家理事,又读书练字,眼界着实打开了不少。
看着母亲栽培起来的崔先生,和母亲选给自己的夏荷,都如此的聪慧能干,心下对母亲的敬佩又多了几分,转念又升起了浓浓的哀愁。
母亲尚不能得到父亲的心,自己也未能得到李明博的心,这世间的男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