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南域来客
第80章南域来客
戍天历32年八月,随着商业投资越来越多,奋行城开始进行圈地扩建。
原先的堡垒处于新城的南侧作为防御支点,堡垒的正北方向则是搭建了一个新城,且外围城墙已经布置好了,以烤木为骨架进行夯土。
从雍鸡关内来的人马车队,看到这奇怪城墙布置,都露出费解表情。在等着入城时,大伙从车上下来,一边用草帽扇风,一边昂头看着这个异国特色的墙垒。
奋行城的新区,未按大爻正规城池要求建墙,所有夯土高度不超过一人高。不过在夯土墙之间设置高度超过三丈的瞭望台。
不仅仅是僭越的缘故,更是因为不适合水土。南方的大规模降雨量让草木非常茂盛,中原形制的夯土城墙在这里不消数年,就会被茂密灌木丛破坏,除非用纯石制城墙,但那样话成本太高了。目前奋行城已经不是前线了,墙的需求只是为了区域隔绝,方便缉盗。
对此武飞想起前世看过的“鲁滨逊漂流记”,其在荒岛上建造过这样一种防御,那就是通过选取特定树木种植形成整齐树篱达成类似城墙的效果。
于是乎,武飞规划的新城墙是类似法国农民农庄的树篱体系。
价格适中,只需要定期修剪即可,这点不是问题,这年头城市里的柴火是一种资源。
而在城市中轴线上,则是一个规格明显超过侯府规格的殿堂。
这个殿堂基座是石头和石灰堆砌。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针头都插不进去,工匠用了相当大的心思,而这份做工,让这座建筑的价值远在自身材料之上。
工匠这样的用心,属于自发行为。因为“被圣火选中”的传言已经毫无阻碍地传遍了整个南边。南疆中不少部落已经开始供奉武飞生祠。
这让作为大爻武官的武飞有些尴尬,自己在南疆现在仿照郡县制度设置的各个宣慰部门,其重要任务就是清扫“淫祀”,但现在“淫祀”竟是我自己。
宣冲翻阅历史:当华夏文明由北向南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北方代表中央权威的官僚试图建立“昊天上神”的信仰,但具体教化南方的操作上,也都是改不了南方多拜神的习惯,扫了一批旧的,当地百姓则是把治理有为的官僚当做新的神供奉上。最终在东吴时,统治阶层迫不得已默认了南方多神论的现状,编纂“三教搜神录”然后确定了一个标准,只有有功于百姓和社稷的神才能被祭拜。
武飞发现自己被当做神来祭拜,觉得自己得有些神格。先前那些在南疆不要脸的“掠夺策略”虽然出自自己,但现在得收敛了。
计较中的武飞:过去南疆姓什么关我屁事,我大军南下可以“我蛮夷也”,但现在这变成我的威望了,我当然不能让我的软实力资产被破坏。——在武飞眼里,现在南疆各族都是自己资产了,自己得对牛马们好一点。
君权神授的意识形态下,百姓们对统治者的迷信属于天授。如果自己弃之不用,今日的狂热会反过来变成“倒行逆施”的众人推。
尤其是在关内的那帮投资者,被自己用大棒逼着经常投资作坊业时,得时时刻刻记住:他们在奋行城里面用的牛马都是自己(武小雀)的。商队们入乡随俗也都给武飞生祠上一炷香。
…事情多的根本做不完…
武飞在兴建奋行城将军府(其实类似于殖民地总督府)时,正盘算着自己在南疆的各种筹码。试图在临走前,最后寻找可能隐患进行拆除。
现在对于南疆的经济体系,武家军用的是“专卖制度”。新增了“茶盐衙门”,开始将先前的盐铁分销推行下去。
安全局提供的名单上,35个分销商的生意状况、家族名单,目前全部都是绿色。(蓝色是刚加入待观察,黄色不可信,红色就得死了。)
目前该体制无大问题,在该地区地形崎岖的情况下,少数安全的干道能够很轻松被官方垄断,官方可以凭借此收拢巨大税收。
但该制度严重依赖官方对交通要道的垄断,一旦道路系统如同中原、江南等地那样繁华,此类制度就会在各种“私贩”下崩溃。例如前世高原铁路没有建造前,一个铁锅运上去能换一头牦牛。铁路建成后,一切都变了。
茶盐衙门将根据各个土司之间的商贸利益,将区域划分开来,相互监督。并且刺激土司们将通向主干道的分支干道修建出来。同理,这些道路修建成功后,军事力量也可介入这些区域。
现在的南疆,武飞没兴趣揍这些放下武器抱头蹲防的小朋友了。只是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彻底听话种田,给自己赚钱。
在将军府内,武飞勾了一个文件,要求各个土司部落定期朝贡,且继承人要遵循大爻的礼法体系,定期来将军府这进行册封确认。
“让战争结束吧,开始长治久安。”武飞对着自己城市朗朗道。
…系统:翻页…
就在武飞在整个八月,预备对整个灵江南北诸多部落土司们传达册封命令时,刚好一支北上的商队抵达。
准确来说,这支商队的北上属于意外,他们的巨鹰方舟飞船在探险过程中,遭遇风向偏转,飘到北方,无法控制航向,“刚巧”落在了北面。在遭遇了南疆土著部落们后,这些羽人行商们发觉这里的部落们都信仰着一个火鸟图腾,并且都自称隶属于一个叫“火鸟之王”的大领主后,于是乎就继续向北,误打误撞来朝贡了。
在奋行城的市集城楼上,武飞看着前来为羽族商队引路的苍梦,对他询问道:“真的是这么巧吗。”
这位南方羽族法师脸不红心不跳的对武飞:“您身负天命,很多事情是无法推脱。”
武飞观察着羽族商队。他们商队是靠着一种浮空的木头帆船托运货物,而这样的帆船是靠着翼展十米的巨鹰拖曳的。
飞船关键位置镶嵌宝石,看起来就如同铆钉,但其上面有爻算闪烁,很显然类似于木牛流马的玉璧的作用。
羽族是南疆最南边的种族,此前武飞对外调查时,相关情报非常少。至于大爻的南疆志中,只有几百年前的古籍中记录:此族是在灵江东去八百里出海,向南三千里越过群礁后,寻得陆地最南端建城立国,这是远超大爻势力辐射范围之外的势力。
就在武飞审查城外的异邦来客时,前来“朝贡”的羽族商团很显然也为北方这么一个超出他们想象的文明城市所震惊。
因为他们先前接触的灵江南部是非常落后的,所以感官中认为这个部落供奉的北方领主其实也只是一个更大的部落。
飞船上兴致勃勃的羽族记录家们:奋行城内的工厂,楼宇,街道,根本不是蛮族们能拥有的,这里充满了艺术和文明气息,突兀出现在蛮荒的北方,而这座城市还是北方更强帝国在南边的触角。
十分钟后,这位羽族用蹩脚的大爻语对武飞进行了拜服,其用词中,用上了“北域圣火王”这样的词汇,当然这样词汇并没有被武飞这边官方对等翻译,仅仅是用将军替代。
不过在武飞身旁记录官,即关内世家的一个子弟,暂停了这次朝贡仪式,然后对武飞进行劝谏。
其劝谏的话语主要是:让武飞明确告诉这些羽族,自己在大爻的封号是“远布亭侯”的爵位,南疆诸族可以不懂事,用“错误”称呼,但是武飞绝不能戴上蛮族递交而来的桂冠。
由于劝谏过于激动,不合体统,武飞将其从现场调走。但接下来与羽族商人对话中还是纠正了羽族们用词错误,表明自己是大爻所封的列侯。
武飞是实用主义者:名号这种东西的实用价值是用来增强对地区号召力。目前武飞在南疆威望已经足够了,用不着用蛮族们给自己名号,反而是需要大爻合法名号,来增加自己在大爻全境的影响力,所以发生冲突时,还是得保住大爻的称号。
羽族商队们当即变更了称呼,用“尊敬的侯爵大人”来称呼武飞,他们知晓自己是搞不明白大爻帝国的体制,只知道武飞作为实质的领主,拥有财富和军队,要比他们高贵。 羽族的贡品价值颇高,送来的是具有魔纹的海龙牙、金线木,以及各种异鸟制作出来的羽冠。对于第一次邦交接触,武飞可没有“玻璃珠换宝石”的缺德想法。向来斤斤计较的武飞对此点评:回礼是否真实,这涉及到国格。
羽族收到了来自岭南最优秀的蚕丝织出来的锦绣。所用的蚕丝按照蚕种的五行属性分为多类,同样是可以承载“爻算”的魔法物品。现在各地的地理图志所用的绢制品就是这种材料,而除此之外,锦绣上不同的绣纹能分别形成,避暑,避水,避烟等奇特效果。
故在此界,丝绸物品即使是被跨洋运输到别处,同样是与真金一样的硬通货。
武飞送出来这些丝绸,是朝廷赏给武家的,武飞目前分到了不足百匹,现在拉出来五十匹。此外还有能包罗星辰能量的鬼工球灯等道术道具。
果然,得到贡品的羽人一眼就知道这不凡!不单单是因为丝绸的华丽,他还在武飞身边随行的大爻官僚那里看到了稀罕的表情。
羽族商人们很精明:知道自己不懂行,但是明白看交易者一方臣僚脸色,武飞身旁的官僚们露出惊讶表情后,他们纵然一时间不知道价值,但也明白这在大爻内也是精品,这样精品送回羽族王国内,一定是能得国王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