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朝廷的求贤若渴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核动力战列舰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153章朝廷的求贤若渴

第153章朝廷的求贤若渴

天佑历元年。就在顾首关被武飞和武恒羽联手拿下,报捷的驿兵还在半路接力时。

大爻内,随着灵帝下了“召贤令”要求四方诸侯送质子入京后。各个地方的刺史以及将军,知晓这份召贤令主要针对的不是自己,没有明面对抗,将自己那些侍妾所生的不重要的儿子送入京城完成了交差。

至于这召贤令到底针对的是谁呢?

是各个地方上最强世族捧出来的爱豆,是大族内那些少时就有名望的贤良。这些人被速旺听闻后,点名道姓地让其入京。

在各地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的草庐中,朝廷差役就如同后世要网址的色友一样,来到各地四处打探的的当地贤才私下聚会之处。

而这些世家大族,面对朝廷使者三番五次到地方上请贤,是避之不及。

地方官僚也没有放弃,雇佣好事者来望风,时刻盯着贤才们,只要贤才们一出门,就立刻一拥而上,要求贤才响应朝廷征辟。

宣冲:如果不是自己处在这个时代,后世读历史,作为旁人,看见这种“朝廷送官,贤良奔逃推辞”总感觉到那些贤才是矫情,而现在算是明白了——“贤良”并不是品行高洁,朝廷也并非求贤若渴。

朝廷中渴贤是如此急迫。大爻的快马携带着朝廷命令奔驰在官道上,仿佛是去告知在外的孝子,回去奔丧一般。

如果朝廷征招贤良真是“委于重用”,在朝中让出位置能让贤才做出一番事业,贤才们还是热衷于报效的;但眼下灵帝发出的“召贤令”,更多是为了消弭地方上谋反的迹象。

…作业本…

宣冲解释:不能用现代的视角来看这大爻征辟贤才,大爻甚至宋明的版本都没达到。

由于文字普及率较低,官府在各地的税务、劳役征调,是严重依赖于世家门阀。在地方上,哪怕是一个管驿的小吏,他都是世家大族的一个根须。其受到家族的恩惠,要远大于朝廷的恩威,毕竟只有家族提供的族学才能让这个小吏自小能够读书。

而在宋时,印刷术大规模普及。书籍,识字已经不是那些最顶级世家能垄断的了,一些村里面家庭条件尚可的青年也能识字,成为最底层的吏。也就是说,最底层控制权,该地的大世家们已经无法彻底垄断了。

所以在唐时,人脉能贯穿一个州府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在宋时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到了明时就更明显了,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的世家们就连县官这一层也都做不到垄断了,完全可以由寒门培养出来政务合格的官僚,皇权已经能对朝廷大臣喊打喊杀。实际到这个地步,臣子已经没资格在皇权面前站立,而是奴才了。

严嵩,徐阶这样实际上是“三公”级别的大臣,一倒台,地方县官就跟着进行清算,这在“东汉,魏晋”的时代中是难以想象的。

同理,宣冲前世“知识垄断”“学阀们你奈我何”也是这样。

知识垄断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治理体系找不到可以替代的结构。

…世家们根本在于知识传播路径的控制…

不能用明清时官场价值观,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价值观。明清时期官僚是体制内有编制的公务员,而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与之相比就是“民企”,民企看起来待遇好福利大,但是压力大,且上官可以不讲规矩下达各种任务,且工作指标随意变动。

朝廷现在被速旺把持,就是这个样子。落在他手中的“意气风发少年贤才“会变成被榨干用途的“社畜”,脏活累活黑锅都背上。一点好处落不着,最后到了三十五岁被榨干后一脚踢开。

被征辟者的贤名没了,在朝堂沾染一身骚,回到乡里郁郁而终。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运,运去英雄不自由”,那些地方世家可都是学风水和玄学的,能算得出自己去了爻都,并没有好运,留在家乡反倒是能细水长流。

宣冲的社会科学理解:这里的“运”,指的是做事时“能借的力”。

那些贤才们自少年起,就在地方上远近闻名。他们是真的出生就才能非凡吗?只是家族为他们打造了人设和信誉,并且教导了他们如何处理乡里人际关系。

这就是“运”,在这样的“运”加持下,贤才自幼开始做事,评定邻里相争,谁善谁恶。裁断乡间各村对公共湖泊和山岭取用的度量。地方上民众的交口称赞,所以是贤。

这相当于后世地方法官和的媒体干的活。这些工作重点在于要干的“各方没有争议”才能称得上贤。如果是朝廷强行差的官在这方面干的地方上沸反盈天。那就是暴政了。

对于贤才们来说被征辟入京,地方上积累都没了,会变得与常人无异;而自己所携带的在乡里的人际资本,则是会被朝廷快速消耗殆尽。用于征召地方资源。

对此宣冲暗戳戳自我吐槽:除非是自带系统外挂,才能自信自己是金子,走到哪儿都发光。否则的话,呵呵,前世自己还年轻时,多少能干的老哥们,一开始都觉得自己是金子,自主创业,一头扎在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最后被弄得土头灰脸,被人戏谑“没眼光”。

大爻招贤令,一时间成为了整个大爻中最热门话题,甚至盖过边疆战事。

对于那些世族内大部分人来说,“贤才们”入京后对他们是毫无影响,甚至家族在地方上宣传资源空缺,允许旁支开始上位。

速旺在京城把持选材的过程中,也招募了一些靠拢自己的寒门子弟。这些地方寒门非常乐意的响应了号召。

而那些不愿意响应,名声在乡里面甚广的贤才。

大爻开始了对“不响应征辟”贤才的质疑。在河洛区域,一位才子被州牧堵住,进行了质问:“其他贤才都响应征辟了,为什么就你不响应?”

正如同小学中,老师们带节奏压制那些没社会经验但有硬骨头的小孩:“其他班可以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

…精神霸凌仅限于对弱者才能用…

渤郡中,武飞刚好也就收到了来自朝廷的征召令。武飞是一身戎装,且站在顾首关的投石机下,见了这位使者。

这位朝廷天使一路北来,原本是以为能在黄玉城见到武飞,但是被告知武飞已经在前线了。而在沿途一路北上时,遇到了村中保甲,各地村兵们前来“询问”,若不是有路引,他根本来不了。

然而来到北方后,朝廷天使看着残破的顾首关,以及在大坑中掩埋的昊军尸骸后,很多准备好的质问是没胆量说出口。只能草草地汇报朝廷诏书后,说出了召武飞回京,朝廷会另派大将的命令。

就在这个朝廷使者说出后,前来接旨的众多将士们当场哗变,恰好在武飞身边之人,是经历了“坠宫之变”的兵卒们。

他们听说朝廷又要召将军入朝,于是情绪非常激动,大声呼喊道:“朝中有奸人。莫要欺骗我等!”“将军你不能回去,他们要害你!”

毕竟大家都记得,木星语就是被朝廷召回去的,然后莫名其妙没了,且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说法,反倒是被速旺抹黑成了宫变主谋。

兵卒们很淳朴地害怕武飞上当,嗯,尽管他们知晓武飞比他们聪明的多,但是“周王这么个狗东西,现在能坐在帝位上,并且到现在都没有赏赐他们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说明有奸邪在朝中蒙蔽圣心了。”

营地中将士们的激愤越来越强。钦差已经被煞气锁定,吓得两股战战了。

有人道:“将军你可不能离开大营,我等正在奋力向前,你岂能弃我等乎?”

这还是比较温和的。    有人则是拿着刀子直接怼着使者道:“此人定是伪昊派来的奸细,来我军中乱我军心!”说罢就要抄刀子砍过去。

也多亏这位使者亮出了宫骞的信物,这才被武飞拉到了帐内,幸免于难。而营地外的武恒羽也刚好赶到,用他的神勇进行了弹压。

…怨气不是一日攒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