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按部就班
第154章按部就班
渤地这边,武飞将兵事转交给武恒羽,自己转入处理政事的位置上。
武恒羽领东市军精兵,任用赵献忠为先锋,继续北上战斗。金戈铁马,拖运的战车,带着擂鼓声渐渐地向北。
而武飞身边愈发安静,更多的是竹子筹算盘,啪嗒啪嗒的算计声,以及一卷卷的竹简归档声。
一方面,武飞预备未来转交此地给武恒羽,他的封地在这,更适合于建立君臣名分,故提前把军队交给他适应。
二来:则是武恒羽太适合镇守北方了,从顾首关到燕北境内,一路向北补给难度会变大,燕地在夏日,四处都是大泽,冬季则是一片冻土带。这里能支持的用兵总数,以不超过三千人为上。需要前线作战的部队少而精,以及足够优秀的后勤规划。
武恒羽带的兵就足够精锐,武飞:兵力在三千以下,骑兵在五百规模左右,武恒羽是可以万人敌的。
武飞综合“间”传来的情报知晓,燕地这个战场上,敌人受限于糟糕路况,动员的规模再大,局部兵力规模也不超过五千。而己方有一支数量少,但是万人敌领导的部队,就掌握了战略战术上主动权。对面哪怕是兵仙都施展不开。
三国时期公孙度扫平辽东就不说了,
最经典是唐朝,高句丽聚兵十五万,李世民不惊反喜,不仅没有聚集更多兵力对峙,更没有采纳李道宗的偷家策略,反而是主动围点打援。李世民为什么敢这么狂?抑或是说,这位马上皇帝为什么如此自信?
武飞:燕地的生产力或许能撑起暴兵十万。但此地的交通支撑不了大兵团的聚集,聚集十万兵团,需要“大城市交通枢纽”汇聚足够的粮食和物资才能支持。
燕地没有这样的交通枢纽,各个城堡虽然多,但是想要把燕地的粮草汇聚到一个点,其损耗将是巨大的。
所以其就算动员起来十万兵团,也要分散部署。这些散开的兵团则是会被外部派入的精锐部队逐个击破。所以接下来,落在武恒羽擅长的领域上。
武飞这边开始为武恒羽少而精的部队准备足够后勤。
在顾首关南边,武飞建立大量青贮点,采用风力机械对草料进行打碎后,撒入发酵粉进行风干。哦,这个技术出于大爻北方跑马的商家,而武飞买了这个技术后,调动了徭役进行了大地窖的建设。
这些青贮点武飞先进行国营,预备十年后交付给那些和东市军军官们联姻的当地士族们经营,给燕渤之间来往的客商提供草料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归纳交通部管辖。
注:封建官府内的职位体系太少不能适应这种大型屯点的管理。如果时间一长,缺乏直接对点对人的责任制,就会荒废。
宣冲是把平日的民营的盈亏甩给这些世家们自负。因为世家们内自有一套绩效管理体系,那几十个相关岗位最后要是干亏了,都是有家法来控制。
宣冲:这种草料场真的要搞官营,最后会年年亏损积压,最后会出现刚入职三个月的读书郎被定罪平账这种荒唐事。
而草料场挂靠在世家这里,那就不是能找某个倒霉蛋平账了事了。至于现在军用,军方下达“服务订单”就行了。
而若是草料场民营上真的出现亏损,要靠着借贷来维持,宣冲则会通过启用一些工程运输工程,例如去燕地的深山大规模开采原木这类需要用马的活计,制造一些订单让其能喘口气。——南疆的各路商家就是这么被宣冲吊着一口气死死的支撑着,撑下去,直到来一场大规模战争,一举吃饱。
目前武飞负责渤燕后勤诸多事宜,一切皆稳。除了粮草之外,高浓度酒精,棉布,草药,以及防止疫病驱邪的符文,也都得储备稳当。
注:驱邪符文,武飞确定是有用,这个符文烧过后似乎是有微波炉效果,可以对水进行杀菌。
虽然武恒羽的兵力仅在三千,但武飞足足准备了五千后勤人员,其中包括转运车马船舶之类种种复杂考量,武飞是完美辅助武恒羽大军运作。
顾首关一线,武飞开始渤地和燕地进行举孝廉工作。(燕地的孝廉名额,不一定要燕地本地出身,就如同后世蒙地特招,可以是纯粹首善人。)
武飞从渤郡内开始打造一套“臣属体系”,也就是把自己先前治理渤地的人,领给武恒羽见一面后就行了。
人才都是现成的,赵诚在的时候,武飞和他高烈度对抗的过程中,就已经把班子养成了。
…人才的淬炼过程…
双方策动的所有相关军事行动,要考虑粮道,攻城辎重等进攻路线的漏洞,还要考虑后方被收买,粮食,铁,草料等环节被破坏。
各种“细枝末节”,赵诚作为“良师益友”是在用“事”教武飞进步。
武飞老爷也不是吃素的,抓细作的安排也是如同一张大网,各家编户保甲,甚至货郎都是经销商给的名额,外地人想要靠近水井,都会被揪住。细作搞破坏就很不容易,搞破坏后想要全身而退更难。
相对的,赵诚在后期用“间”难。基本上出不了重大的破坏成果,但是为了搞点情报,又不得不花费重金。否则“间”会反水的。
根据武飞攻下顾首关后汇总的情报,赵诚聚集的大量“珍珠珊瑚”等稀有物品,都已经被挥霍得差不多。赵诚再不走的话,他府库也是撑不住了。
当赵诚走后,那些位于渤地的“间”们也都没好过。他们拿着财宝能跑到哪里去?带着财货转移到大爻其他地界去,封建时代人离乡贱。只有游侠才会逃窜到其他地界,有钱人迁移时,就如三岁小儿持金于闹市。这些“间”只能在自家土房子中挖了坑,把钱财悄悄埋了,以便于后人挖出来花。
然而武飞刮地雀的名声岂是浪得虚名?——埋了就能不认账吗?
在顾首关昊军守将黄涛的储物室内,武飞拿到了这“百官行述”的一系列受贿名单,表情是非常精彩,“行贿记账写日记”简直是个最好的东西。
武飞并没有学习曹丞相那样一把火烧掉,而是回归了“刮地雀”的嘴脸。所有当了敌“间”的家族统统被点名,他们从赵诚那收的财货全部被武飞挨个挨个收缴。
至于“间”联系的那些首鼠两端的世家们?其中大部分是黄玉城内的世家,被武飞狠狠的刮过一次,他们心里有不忿,武飞是很理解。并不准备搞断头台处理。
武飞:毕竟人之常情嘛,我心眼虽然小,但是还没小到看谁不爽就夷三族的地步。
就在武恒羽在前面猛打时,武飞一个一个把渤郡内那些个世家们喊过来喝茶。
这些和武飞同甘共苦的渤郡世家维持会乡老们,在看到“百官行述”自家人的名单后,一个个脸色骤变。
武飞和他们说道:“我是没问题,但我大哥小心眼。未来的话,他要在本地做主,尔等可能不好过。”
这些渤郡的乡老们连忙表示:“武飞大人,我等离不开你。”
这些渤郡两面派们,言下之意,未来渤地出现争权夺利,要站在武飞这边、
然而武飞点了点头促狭地笑了笑:“我也离不开你们,诸位不妨就跟我走吧。”
武飞说出了让这些倒霉世家们心跳骤停的方案,那就是武飞没打算留在渤郡,而是直接要返回老家那边。当然顺手要再刮一波,只不过相较于最先是“刮”财,现在是直接把人全部刮走。
“大人你要回去?”一个为首的世家代表颤颤巍巍的问。
武飞:“怎么,不愿意?你们不是都要追随我嘛。刚刚你们的话都说了,矢志不渝,我最讨厌三心二意不忠之徒,在我老家那儿这样人要浸猪笼。”
武飞不学曹操的“大度”,而且“烧书信”是因为曹操需要控制该区域,所以回避自己和地方世家的矛盾。
曹老板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徒。横槊赋诗捅死了没说对话的人,为了称王,对荀彧不顾情面地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