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红水河畔一家人 - 颜色:中短篇小说 - 赵君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红水河畔一家人

红水河畔一家人

在红水河畔,两省三县的交界处,有一个古里村。村不大,历史挺悠久,有二十多户人家。红水河在这里形成一个丫口,上面两岔分为南盘江和北盘江,汇流而下,形成红水河的主流。站在村沿满是砂积石的河滩上,眺望对岸,是广西天峨县的地界。若站在村子西边易长寿家的包谷地上看去,是望谟县和紫云县的群山层岭。这些山峰看着高,其实海拔平面低。最高点也不过相当于省城贵阳市的地平面。这是云贵高原上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雨量充沛,气候易人,土地肥沃,亚热带的植物一个劲疯长。荒山上乱扯一颗草,都比一人高。

易长寿是一个二十八岁的汉子,上有一个老爹,村里有名的易哨公,大半辈子在红水河上撑船。下有一个儿子,叫易勤富,是1988年出生的。他本来不叫这个名,那天长寿的媳妇菊英靠在床头,一边给儿子喂奶,一边说:“娃都快满月了,快给取个名吧!”易长寿瞅着媳妇的白奶子和儿子的红脸蛋,抓耳挠腮想个半天,说:“是呢,人们都说福起祖业,名罩一生。我爹给我取了个长命的名字,可是命长日子苦,越活越难熬。我看要给他取一个又长命、又享福的名字才成。”

菊英说:“那你就取一个呗,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长寿想了半天,脑子里还是没词。转儿就去院里问易哨公:“爹,您老看这娃该取个什么名好?既能显示他长命,又能显示他富贵。”

易哨公正在石桌边品一壶米酒,满是皱纹的额上缠着粗布头巾,混浊的眼角挂着眼屎,神情有些呆滞。他常这样独坐着,傾听红水河滔滔的水声,想一些过去的事情。长寿见爹没反应又大声喊他,易哨公才转过脸来。长寿把话重说了一遍,易哨公却不紧不慢地端起酒杯,没答他。

“爹,你说说呀!”易长寿催促道,拿起石桌上的烟杆,装了锅烟叶递给爹,又帮他刮火柴点燃。

“这个,嗯……”易哨公在儿子的这份殷切下吭声了:“要达到你说的两全齐美,恐怕叫‘天意’才好。”

“天意?……”易长寿瞪着老爹,片刻间恍然大悟说:“唔,对对,叫他天意。易天意,哈!好名字,爹真不愧见多识广。”说着转身欲回屋去跟媳妇说,易哨公却叫住了他:“寿儿啊,想当初你兄妹五个,如今只剩你一人。我们祖辈在红水河畔生活,进出外界都要撑船,风里浪里的难免出个意外。我的意思是你要劝菊英,多生几个。”

“这……现在政府抓计划生育紧着呢!”

“别管这些,要罚款我来罚!你照办就是。”

“爹你放心,咱家断不了香火……”长寿点点头,回屋后就把这个名字告诉菊英:“爹说了,叫他‘天意’,你看这名好不好?”

菊英斜过眼来:“这名好在哪里?”

“你们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人要既显长命,又显富贵,当然是天意造就嘛!”

“屁!”菊英见婴儿睡着,身子一挺,奶头一缩:“天意,那是命相八卦的说法,你想让儿子长大扛一面阴阳八卦图游说四方啊!”

“那……也比我们啃几亩坡地强。”

“亏你说得出,村里是人多地少,但遍山野岭的荒山又没谁画了押契,你可以去开荒呀,你们成天只会打牌,用那时间,一年就可开一座荒山。”

“说着呢,沿河的山岭都是政府的,谁敢去动一锄一镢。嗳,闲话少说,你说儿子叫什么名吧?”

“就叫他‘易勤富’,我们家不要算命先生,不要懒汉玩家浪荡子,不要靠什么天意来指望后代,要实干苦干勤劳致富的儿子。”

等到易长寿把媳妇的意见转告给易哨公的时候,老头子说不出反对的理由,只是在他脑门子戳了一指头:“你个龟儿,无出息。取什么名由她去,你只要让她多生几个就行。”

日子一晃,勤富八岁了,他们的日子并没有富起来。一天,菊英去乡里赶集,在娘家歇晌的时候,听见乡亲议论,说是大关村发了。大关村的村民们在荒山野岭劈山造田,人均一亩,政府号召全县乡村向大关学习。听说那边还来了北京和省里的大官参观,接村支书何老者去北京开会哩。这消息如磁铁石吸引了菊英,隔了个赶场天,她就跑到大关村去看了一趟。这一看不打紧,菊英心里打起了小鼓。大关村虽然是邻近他们的一个村庄,但自然条件比古里村差了多少倍。这里的山全是石头,而他们的山尽是沃土;这里没有水,每造一块田必建一座水窑蓄积雨水,而他们依傍红水河,水用不完。菊英看着大关村在石山间造出水田,被大关村的精神激励着,捡了一颗石头装进背篓就往家返。她来到乡里,正好赶上回古里村的渡船。刚散场的村民们在船上谈论着一天的见闻,菊英不和人搭话。她默默站在船首,看着河岸上绵延不尽、植被葳蕤的荒山,心下坚定了一个主意。

薄暮时分,船到了古里村。菊英匆匆下船回家,路过邻居柳奎家门口时,他媳妇梅花正在檐下石凳上纳鞋底,梅花喊道:“菊英,赶集回来了?”

菊英站住,笑说:“是呀!”

“看你的背篓沉沉的,莫不是在娘家得了猪娃?”

菊英娘家是乡里有名的养猪专业户,她时常得到娘家的周济是众人皆知的。但是这会儿菊英却把背篓给梅花看,梅花见只是一块嶙峋的石头,就说:“菊英去娘家要这石头来干啥?”

菊英说:“给我老公做样本。”

梅花疑讶:“什么意思哦?”

菊英觉得三言两语说不清,就说:“你不懂,这是一块大关村的石头……不过这是我家的事,空了我在跟你慢慢聊。”

易哨公在院里修一把船桨,柄裂了,他用铁丝把它缠起,又用布条包住。见儿媳妇回来,就停下手中的活,撸一撸下巴的山羊胡,瞪着她:“一个集赶了两天,你玩耍心大着呢!”

菊英把背篓搁在门口的台阶上,说:“爹,我去了一趟大关村。”

易哨公斜眼瞅瞅背篓,见她正把石头拿出来,说:“你去干啥,买这石头?”

菊英想说是把它拿来给长寿一个启示,但她忍住了,只说:“爹,你可知道大关村在石头窝里造田,人均一亩。”

“哼,那地方鬼都打得死人!造出田来也是等望天水,有什么好看的?要看,何不多看看咱家的牛、田、地!”

菊英觉得跟爹说不上话,于是把石头拿回屋放在平柜上,就去灶边烧火做饭。把猪喂了,去后园摘菜。天快黑了,饭菜摆上桌,才见易长寿和儿子从堤上小路走来。

“妈的,我看勤富的学不上算了,一来可省几个钱,二来可省几分力。每天早晚都撑船接送,真烦劳人!”长寿进屋就嚷嚷,儿子取下书包朝堂屋的大桌上一丢,,噘着嘴恨恨地盯着他爸。菊英说:“勤富,过来,妈妈帮你洗洗脸,准备吃饭。”

在灶边菊英帮儿子洗脸时问他:“你爸今天的火气从哪里来?是不是你惹他生气了?”

儿子委屈说:“才不是呢,他在村口小满叔家打牌,我放学在对岸喊他半天,他才撑船来接我。”

古里村小学隔着一条岔河,是深圳援助的希望工程。因为筹建时在村里没有合适的地盘才建到那里去。这岔河是红水河的支流,汛季要撑船,旱季可直截从一排石磴子上走过去。菊英听儿子一说,明白了事情原委,对儿子说:“好乖儿,我们家再穷也要供你上学,好好读书长大才有出息,不要像你爸当懒汉。好,吃饭吧。”说着瞥瞥丈夫,这话是故意讲给他听的。

吃饭时爹又埋怨她一个集赶了两天,家里这么多事也不管。易长寿说:“一个妇人家,东跑西颠的,成何体统!”

菊英憋不住说:“你话是什么意思哦?至从我嫁到你家,就把古里当成了归宿,莫非你说我不守本份?”

易哨公喝下一口米酒,端起酒壶酒杯要到外面的石桌去,起身时盯着菊英,又瞟瞟长寿说:“你俩听着,外面的世界谁发不发都不关我们的事。老天爷让我们易家祖辈生活在这里,就得守这里的规矩,我们家只一个根不够,还得再生两个。人穷不怕,怕只怕香火暗淡,人丁不旺。”说罢出去了。

易长寿说:“就是嘛,人穷要穷得有志气!”

菊英冷嘲热讽道:“你这话算是讲了句人话,我问你,什么叫志气?”

“这个……”长寿皱眉瞪眼还真答不上来,对媳妇他向来是说不赢也犟不过的。而菊英这分钟蓦然升起一个念头,一定要把丈夫的懒散调教过来。

当晚,月明星稀。她来河边清洗衣服。红水河很宽,对岸天峨县地界笼罩在夜色里。河水湍急浪涌,千古不息地流淌着。她把一盆衣服清洗好,找个小树林遮挡的回水湾擦身子。当她梳洗完毕正要往回返的时候,见滩口那边有渔火闪亮起来,并且传来人声。她站住听听,有小满叔的话音。于是便朝那边走去,她喊:“满叔,满叔——”

对方听见了,问道:“谁呀?”

“是我,菊英,你来,我有句话要问你。”

稍会儿,一条小船撑到她面前,满叔跳下来:“菊英嫂呀,这晚了有什么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