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雪尽峰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87章

第187章

秦琬的登基大典定在建元二十年的元日,又或者绍元元年正月初一。

所有人都对新帝的抠门有了新的理解,谁家皇帝能为了省钱把登基大典、元日大朝和新年庆祝活动合到一块啊?

一钱三用了属于是。

就是可惜了礼部尚书的头发。

而年号更是延续了这位一贯的取名风格——绍元,那不就是继承建元年间(由当今一手草拟并参与施行的)各项政策,并将其发扬光大吗?

冗长的祭祀仪程之后,秦琬在太极殿接受了众臣的朝拜,正式登基。

而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书。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追封t哀献太子为章献皇帝,哀献太子妃段氏为章献皇后,哀献太子良娣杜氏为敬怀皇后;册王妃茍氏为皇后;长子泓为太子,次子潇为楚王;改元绍元,凡殊死已下减罪一等;赐民年六十以上者帛两匹;高阳人免税五年;孩童交口钱的年龄推迟至十周岁。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父在,子亦需为母服斩衰三年。

按理对于礼法的改动往往会引起反对,但这次所有人都识趣的保持了沉默。

新帝要擡高母亲的地位,显然是为了确保自己在宗庙中的地位,他们要是反对成什么了,不让陛下传位给自己女儿还是不让陛下进宗庙?

他们几个脑袋也不够当今砍的。

与其在此事上纠缠,还不如努力竞争下东宫属官,太子今年都九岁[1]了,哪怕临朝听政都使得,趁着现在储君年纪小混个脸熟,将来才好保住自家的荣华富贵。

(绝对不是对秦家人的寿命没有信心)

秦琬暂时还不知道朝中还有没好好研读周律的奇行种,居然丧心病狂的把才刚过了七岁生日的孩子说成了九岁,她正在研究登基大典当日出声之后再也没动静的系统。

她初入朝时系统给出的引导任务是【百僚之首】,监国的时候系统一直没动静,她还以为对方时隔多年软件老化不太行了,没想到系统对此的判定标准竟然是正式继位。

但系统结算完任务就没影了,说什么要去写总结报告给她申请个惊喜。

秦琬对着系统研究了半天,好在民心商店和抽卡功能都没什么问题,索性不再管系统,而是专心给两个孩子挑起伴读来。

毕竟按照民心商店的升级规则,她下次想要升级需要民心值一亿,可现在周宋两国加起来人口也才两千万出头,她大概三辈子也看不到民心商店再次升级,系统想必也是因为这个才没继续发布引导任务。

不管怎么说,周国的皇位交接在一片其乐融融中落下帷幕,除了被特意留到大赦之后再判刑的燕国旧贵,没人不高兴。

出于邻居的道义,秦琬特意往宋国派了使团,重申了希望两国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

并表示你们的留在洛州的祖坟年久失修,朕帮你们维护了一下,顺便让你家边将看好你们的马,再有军马跑过来啃我国边民的麦子别怪朕不客气。

具体怎么个不客气法,秦琬没说,但宋国并不想尝试下最坏的结果。

至于前边说的和平相处,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在胡扯,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方愿意维持表面的虚假和平,总比之前那个赵国疯狗一样直接带兵打过来好多了。

且高阳王一个女子,他们本以为建元帝一去她就要被周国宗室雪藏,却不想对方居然会按照标准的宗室权臣篡位流程登基,还没有一位重臣站出来明确反对,就算是男子也少有能做到这种地步的,何况是女子。

宋国朝堂上下对其升起忌惮的同时又不免生出好奇。

尤其是临朝摄政的王太后。

这位王太后二十岁成为皇太后,前后两次摄政加起来足有二十四年,因为其第一次摄政时在皇帝成年后毫不犹豫的还政,还被称赞为德侔二妫,淑美《关雎》,有和熹皇后之风,是一位极符合士大夫要求的贵族女性。

现在年近半百,突然听说邻国出了位女帝,还有众望所归之势,焉能不好奇。

大约是不想让臣子旁听,王太后在西苑设宴召见了使者。

西苑是宋国皇室五十多年精心修筑的皇家园林,依山傍水,树大林深,重楼起雾,飞馆生风,步步皆景,看得人眼花缭乱。

王太后见使者不自觉流露出赞叹,便轻笑道:“邵西天府之国,贵使想是见惯了珍奇园囿,却不想此处景致亦能入使者的眼。”

“说来不怕陛下见笑,外臣确未见过此等景致。”

使者从容自若,语气略微苦恼:“我高祖不忍耽误农时,便以西堂为帝寝,食不兼味衣不重彩;及至世祖,学官、医官、农官深入乡里,同样耗资甚巨,多年间也只修缮了式干、显阳二殿为帝寝;今上为推迟国中孩童交口钱的年龄,更是连太极殿的金漆都不舍得补,又哪有余财修筑园囿。”

王太后脸上笑容一僵,这哪是在炫耀周国历代国君节俭爱民,这分明是在讥讽宋国拿着百姓的民脂民膏却只顾自己挥霍!

偏偏对方说得有理有据,态度也足够坦诚谦逊,她若因此发作,反倒显得自己气量狭小大惊小怪。

真是好利的嘴!

她想到自己今天的目的,便顺着使者提到的世祖问:“吾闻贵国昭襄皇帝膝下尚有数子,同胞兄弟亦不乏才德兼备者,怎么堂侄践祚,周国上下却无一人为其张目?”

“世治则先嫡长,世乱则先有功,今我国中四方安定,未有贵国海西、晏陵之乱,可知此言不虚。”

你国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立了个傻子皇帝,结果宗室直接造反大乱斗,有什么底气在这阴阳怪气。

“贵国昭襄皇帝时亦有四王之乱,可见这先有功的法子也不怎么靠得住。”

使者笑道:“若非才足堪任,我世祖何以保全祖宗坟茔?”

总不能学你家丢下祖坟直接南渡跑路吧?

一场宴席在双方你来我往阴阳怪气的奇怪氛围中持续到了午后才宣告结束。

王太后临走前瞧了眼周使案上几乎没怎么动过的菜肴,忍不住摇头叹气。

周使回到住处更是对着同行的副使大倒苦水:“我以为宋国权贵既然都骄奢淫逸了,好歹菜色应当还不错,结果他们吃鱼生……哕!”

她现在满脑子都是医学院向大兴百姓科普时看到的一团虫子,当时就给她恶心的一个月吃不下饭,结果今天看到那道鱼生,往日阴影卷土重来,要不是宋国太后还在上边坐着,她可能真要当场吐出来。

同僚用饴糖给她泡了块干粮,算是勉强压住了反胃的感觉,她有气无力继续吐槽:“我如今算是明白辽东的米怎么敢卖那么贵了,它真好吃。”

宋国人过得这是什么日子啊,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吃穿二字,结果他们服散弄得自己只能穿旧衣裳,现在连吃食都没什么花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