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174章
被秦琬十分隐晦地埋怨了一通,建元帝转头就让人把茍纯叫走了。
也不知道建元帝对他说了些什么,茍纯回来时失魂落魄,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
尖尖和圆圆趴在窗前,瞧着茍纯眼神空洞地从她面前飘过去,还是第一次被这个便宜继父无视。
两人对视一眼,有问题。
秦琬将笔搁下,仔细检查了一遍她的的关东规划准备下午给建元帝送去,才擡头看向一左一右坐在她下首的两人:“说吧,找我什么事。”
圆圆把方才的场景描述了一遍,尖尖问:“陛下明明和其他人一样,为什么所有人都听他的,还有人会害怕他?”
“因为陛下能让所有人相信,所有人都听他的。”
秦琬这话成功把两个孩子绕晕了。
不过她们心态好,现在听不懂就先记住,以后总会懂的,就好像她们听大学的课,同样的课多听几遍,她们懂的就越来越多。
解答了两个孩子的问题,秦琬反过来问她们:“为什么说陛下和其他人一样?”
回答她的是圆圆:“阿娘、阿姊和我都不怕被蛇咬,陛下却害怕,所以陛下和其他人一样。”
尖尖补充:“阿娘要听陛下的,我们还以为陛下也不怕呢。”
这是在为昨天的事解释?
秦琬微微颔首表示接受了两人的理由,还欲再言t,却见杨挽急匆匆冲进书房:“王公病重,陛下今日启程回京,急召殿下随行护卫!”
秦琬手下传来一道脆响。
她比任何人都明白王肃病重意味着什么,伐髓丹改善身体的效果对普通人来说堪称立竿见影,王肃在用过丹药的情况下依旧病重,那就只有寿数如此这一个可能。
“尖尖先带着妹妹去找锦城姑母,如果阿娘晚上没回来,你们就听姑母安排。”
“那阿娘记得休息。”
秦琬点了点头。
尖尖瞧着秦琬的脸色,强行拉走了还要说话的圆圆。
“殿下。”
杨挽递过来一张帕子,“陛下动静失措,殿下如此情状面圣,岂不是平白勾起陛下悲意。”
临漳唯二能做主的人相对垂泪,那场景他实在不敢想象。
秦琬接过帕子,沉声道:“多谢留益提醒。”
她得冷静,王肃病重已成定局,建元帝绝不能出事。
临漳的宫殿布局和大兴差别不大,秦琬步入东堂时建元帝表面上已经平静下来:“不用行礼了,朕要大赦境内殊死以下为景穆祈福。”
秦琬眼都不眨一下便应了下来:“陛下要亲拟诏书,还是召中书侍郎代拟,臣现在便让人知会临漳邮驿,又或者让军中擅骑者代为传旨,后者会更快些。”
建元帝眉心微展:“我已经让人去传旨了。”
秦琬心头一跳,垂首应是。
既然已经做下决定,又为什么要用询问的语气试探她?
这前后的称呼变化就更值得揣摩了。
秦琬心思电转,小心应对着建元帝的问题,最后才听建元帝语气沉痛地说:“景穆特意让我带你回京,说有话要亲自向你交代。”
伴着建元帝这话递到秦琬面前的是王肃的上表。
大约是害怕自己撑不到建元帝回京,王肃对他身故之后的政事交接做了详细安排,还特意叮嘱建元帝天下百姓苦于乱世,要坚持休养生息,轻易别打仗,又举荐了一批堪当大任的官员,秦琬的名字正在首位。
总共一千多字的上表,秦琬一个人占了十分之一的篇幅。
所以方才的试探是因为王肃对她的重视程度远超他人,怕王肃被师生感情蒙蔽所托非人?
这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秦琬在心中默默换了个说法,王肃在表文中虽然提到了阳平王,但他不会察觉不到建元帝对阳平王别扭的态度,因此对阳平王的推荐更像是客套。任谁都能看出,王肃真正中意的继任者是她这个高阳王。这和建元帝对她的安排是相同的。
这样一来就有了新的问题,王肃的子一代年纪尚小,大都入仕没几年,将来少不了要在秦琬手里讨生活。
而她和王肃之间的师生关系由建元帝一力促成,即使这些年秦琬一直对王肃保持着足够的尊重,却始终与王肃的子一辈关系平平,不免让人揣测,她是不是碍于王肃宠臣的身份才毕恭毕敬。
建元帝大约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所以才只是试探了一句便就此作罢。
借着看表文的机会想通其中关节,秦琬心中大定,面上也越发悲戚。
“臣昨日还同陛下说多年未见大兴亲眷,原想着回京之后先带着孩子去拜访老师,谁知今日便……”
她拿着王肃的表文泪如雨下。
“显则亦在临漳,老师却没有只言词组提及显则,我,臣……”
显则正是王肃的长子王宪,如今正在临漳任功曹,王肃在这篇极有可能是遗书的表文中把朝政和秦琬安排的妥妥当当,却半句没有提及自己的子孙,让人如何不动容。
秦琬哽咽难言,建元帝亦是如此。
他认识王肃时尚未及冠,到如今王肃陪了他半辈子,用建元帝自己的话说,两人一见如故,精契神交,情逾骨肉。在他一度认为自己会走在王肃之前的情况下,当年曾经对秦琬说过的“侍王公如侍朕”更是被他时时用来叮嘱太子和新平王。
结果现在王肃居然要走在他前边,这让他怎么接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