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70章
秦良这口血吐出来,殿中的气氛越发尴尬。
好在太医即使回禀,秦良这是肝气郁结又长途颠簸导致的问题,并推荐了曾经治好高阳郡主呕血之疾的高秉之为秦良调养身体,
虽然建元帝对秦琬的身体到底是不是高秉之治好的始终存疑,但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还是将高秉之派到了秦良身边担任他的主治。
安顿好秦良,建元帝动了动手指,克制住了按太阳穴的冲动。
下首的王肃注意到建元帝的神色变化,担忧地看过去,正要提议暂且散了让建元帝去休息,却被建元帝暗中制止,他只得换了个说辞:“晋王世子年少至藩,并未在京城久住,初到异地只怕心中难安,若有相熟的长辈在侧看顾,想必会好些。”
此时在殿中的人,除去李辰与王肃两个外姓,便是建元帝与阳平□□阳王与平原王两对兄弟,既然要相熟的长辈,自然不可能是阳平□□阳王又有要事回禀,平原王闻弦歌而知雅意,主动请旨去照顾秦良,理由也格外冠冕堂皇。
“晋王将子嗣托付陛下,若出了意外,恐伤及陛下与晋王兄弟情谊。”
平原王说得情真意切,建元帝也没有心力分辨他是在阴阳怪气还是别的什么,只当他是真心实意,心里顿时好受不少,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
平原王一走,殿中顿时只剩下了建元帝的嫡系,丹阳王只觉得压力山大,还未开口便听建元帝问他:“卿代朕传旨召高阳郡主入京,郡主怎么没和卿一同回来?”
丹阳王将先前那套说辞重复了一遍,又将秦琬给建元帝的奏表呈上,却见建元帝看完后与王肃对视一眼。
王肃默契地收回目光,拱手询问的丹阳王:“敢问殿下,不知怀琰可有私信与肃?”
丹阳王可没错过建元帝与王肃之间的眉眼官司,这摆明是要看秦琬给王肃的私信,他不知道秦琬在信中写了什么,但私信大都不适合给皇帝看吧?
无奈形势比人强,他只得如实道:“怀琰确有私信,只是分量太大,不便带入宫中,王仆射若要看,不妨命人出宫取来。”
回答他的是建元帝:“怀琰与景穆通信一向不避朕,此番事大,她怕是又要洋洋洒洒上千言。”
原来是惯例,丹阳王略微放松,他就说,皇帝不是喜欢监视臣子的人,只怕是王景穆为了防止有人攻讦他勾连外藩才特意请皇帝过目,这事怀琰应当知道。
“怀琰确实写了满满一匣子。”
丹阳王比划了一个厚度,就见建元帝眼睛微微瞪大:“怀琰真是越发啰嗦了。”
“事关重大,郡主多说几句也是应当的。”李辰说了句公道话,“郡主在尚州日久,又是公主闺中挚友,由郡主从中斡旋正合适,臣请陛下下诏赦免郡主抗旨之罪,以安定朝局人心。”
“舅舅。”
建元帝拉长语调唤了李辰一声,李辰连连摆手,示意自己闭嘴,多大的人了还撒娇。
几人说话的功夫,已有郎官取了匣子送入殿中,王肃当着众人的面剥掉匣子外的蜡封,从中取出了一沓裁好的信纸,他看了眼上面潦草的字迹,眉头微皱:“怀琰写得匆忙,可否容臣将书信整理过再禀奏陛下?”
建元帝道:“只将与尚州内务相干的理出来便是。”
王肃这几年梳理秦琬的书信已经成了习惯,见王肃一目十行翻阅起秦琬的书信,李辰借机说起了正事。
“今国势危殆,晋王却愿以嗣子托付陛下,所顾念者不过大周社稷无缺而已,如此懿亲,陛下当优抚以涤荡风气。”
加封晋王是必然的事,但怎么加封就有讲究了,晋王此时官至尚州牧,都督尚陈二州诸军事,与列土一方别无二致,再往上的加官就只有丞相、三公及录尚书事,但这样的职位给出去,只怕有心人又要传播些建元帝是趁机征调晋王进入朝堂,以削减晋王在地方的势力之类的谣言,来挑拨建元帝与晋王的关系。
何况建元帝与晋王之间还涉及帝系之争,昔年高祖在时就对晋王多有偏爱,哀献太子尚在时,晋王位在诸王之首,连越厉王都要退居一射之地,若非年龄上吃了亏,哪还会有后头的事。此时下诏将晋王调入中央,难保不会重现当年的乱象,晋王如果成了,那就是新的建元帝,如果败了,那就是献王。
可要是加封地方的官职,致使晋王势力过大,势必会影响集权,同样不合建元帝的心意。
加封晋王诸子为王并授予官职又显得诚意不够,毕竟除去一个秦良能正经入朝处理事务,晋王余下的子嗣都还是读书的年纪,至少也要三五年才能入朝。
建元帝斟酌着开口:“朕欲加晋王为太傅,兼领梁州刺史,都督梁州诸军事,旧职仍如故。晋王膝下男三人,世子授翼军校尉,余者封王;女二人,晋为县公主,加食邑二百户。舅舅以为如何?”
既然拿不准给晋王合适,那就全都给了,让晋王自己挑,他不喜欢的自然会上表推辞。
晋王能在这种时候站在他身边,自然不会索求无度。
“三公兼领州牧,怕是不妥。”
李辰委婉地提醒建元帝,以三公兼领州牧的代表人物,可是架空了皇帝,为自己家族篡位铺上最后一块基石的武帝。
丹阳王也在一旁帮腔:“七兄一心为国,本非借此邀赏,陛下加恩逾制,一则伤及陛下英名,二则置七兄于不忠之地。”
他现在怀疑建元帝是在借此捧杀晋王。
接连被两个人反对,建元帝看向阳平王:“子信怎么说?”
建元帝显然想要坚持,阳平王只得换一个角度劝他:“苇津、邵城皆为周国门户,事务繁杂,岂可系于晋王一身?陛下此举,未免轻率。况且州牧之职,吏责甚重,不是用以优容功臣的职位。”
被年纪比自己小的弟弟说轻率,建元帝不禁皱眉,此时王肃终于整理好了秦琬的书信,他将自己誊抄出来的尚州情况交给建元帝,同样出言劝谏。
“陛下先时还欲怀柔诸王,使其罢兵以重修旧好,怎么能轻易将长乐王的官职授予晋王。长乐王不顾太后谋危宗庙,陛下固然痛心,然王者无私,陛下岂能因一时意气妄下决断,此实非明主所为。”
连王肃都不支持他,建元帝肉眼可见的萎靡下来,王肃又道:“陛下既有并一四海之心,何不以漳州刺史之职授予晋王。”
漳州,燕国都城所在,周国目前和漳州之间也就隔了一个悦力伐而已。
漳州刺史绝对是个要职,只要周国能打下来漳州并兑现晋王的刺史一职,晋王治下便兼具山川形胜与膏腴之地,即使想要划地自立也轻而易举,任谁也不能说建元帝不重视晋王。
但由于是空头支票,也只是听起来好听而已。
这个折中的法子算是兼顾了建元帝与众人的意见,建元帝当即看向其余几人。
李辰给了王肃一个“你就宠他吧”的眼神,看在王肃退了一步的份上,赞成了王肃的提议。
他们三个达成一致,阳平王与丹阳王的意见便无足轻重起来,建元帝当即拟招,预备等议事之后召来符玺郎用印。
建元帝拿起王肃总结的尚州情况,简单看过秦琬的安排,还未翻页便称赞道:“怀琰此番居功至伟,亦当有所封赏才是。”t
丹阳王再次出面替秦琬推辞:“如今大敌当前,封赏之事,还需等陛下平定四王后再付诸朝议。”
建元帝这次没坚持,而是交代王肃:“届时景穆记得提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