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章
“那两个是什么东西?”
一个士兵探头探脑地看向城门左右随风摇晃的人型物体,难不成是永和县的的特殊风俗,用来驱邪禳灾的?怎么来的时候没看见?
走在他前边的人显然消息灵通,撇嘴道:“还能是什么,没听说吗?永和县的县令李鸣和他妻子吴宣仪狼狈为奸,把县内良民全部掠为客户奴婢,硬是将永和县的人饿成现在这样,郡主知道后一怒之下把他们两个的皮扒了!”
“郡主那么和善的人,竟也被气成这样?”另一个士兵闻言惊奇道,“我瞧着郡主往日同曹仲稷说笑,并不是暴戾之人啊?”
“咱们这次匆匆前往大谷关,便是因为李鸣那厮暗中勾结张定,郡主扒得好!”
消息灵通人士撇撇嘴,对李鸣极为不满,他是高阳本地人,要不是李鸣,他现在正可以休沐出营同妻儿团聚,结果提心吊胆地跑了一趟,还什么战功都没捞着。
梁华注意到队伍里的动静,打马过来,吓得几人急忙噤声。
他扫视过队列,见没人敢再交头接耳,方才低声对赶上来的姚绍道:“你怎么敢纵容殿下做下这等事?这可不是先前杀了杨浦能比的!”
杨浦死于秦婉之手,虽然出格,但秦琬身份高于他,属于阶级内部的相互倾轧,勉强可以遮掩过去,这次秦琬杀李鸣夫妻的手段和罪名,则让梁华嗅到了一丝不详的气息。
作为被秦琬杀鸡儆猴的一员,姚绍的感悟则更深,若高阳郡主不是周国宗室而是流民帅,只怕李鸣家里连条狗都不会剩下,哪像现在,只杀了一部分行迹恶劣,手中沾了人命的败类。
正因为意识到了秦琬已经有所收敛,他才越发无可奈何:“殿下执意要做,我难道还能强行阻拦?没将你我扯下水,已然是殿下手下留情了。”
秦琬特意挑在梁华前往大谷关的时候组织公审,又不让姚绍插手公审流程,公审当日更是当着国中大小官吏的面将姚绍支去维持秩序,摆明了就是在对外表示此事是她自作主张,也给姚绍和梁华留了向建元帝告状的余地。
这种固持己见之余的体贴,让姚绍有火也发不出来,只能在这里半是抱怨半是试探地同梁华道:“我若依职守将此事如实禀告陛下,倒显得不顾情面。”
梁华神色自若:“我一介武夫,本不通政事,便是上奏陛下,也只能说一说此番镇压李鸣乱军的事,至于再往后的事,我正带兵支援西县侯,哪知道什么内情。”
镇压李鸣乱军……
姚绍琢磨着梁华的用词,问他:“西县侯知道吗?”
梁华道:“西县侯只知我等趁夜占了永和县城,不知内情。”
很好,看来是一开始就打着替高阳郡主遮掩的主意,姚绍自以为懂了梁华的意思,顺着他的话感慨:“李鸣夫妇不识天数,死在流失之下。殿下念在李鸣是高祖旧臣,将其以礼安葬,却不料永和百姓恨其暴虐,发坟戮尸悬于城门示众,也算是他夫妻二人罪有应得。”
打定主意替秦琬隐瞒,姚绍去了一桩心事,毕竟高阳郡主干得事要是被捅出去,他也要被参一个辅佐不力,能与梁华达成共识一同将事实按下去,自然极好。
随着聚集在永和县的大小官吏先后离去,永和县逐渐恢复平静,秦琬却依旧忙得不可开交,永和县被李鸣祸害了几十年,县中人口凋零,她统计户数,居然只有八百余户!
算上李鸣家中的部曲和奴婢,永和县平均每户人家要供养一个半的脱产人口,这还是按照正常供给计算,如果考虑到李鸣一家人的奢侈生活与部曲作为习武之人大于正常男子的粮食消耗,这个数目还要继续扩大到恐怖的每户三个!
而秦琬去年背靠高阳县一千多户人家,加上多年积攒的粮帛与杨浦的私库,在招纳流民与上山抓土匪种地之前,也只敢养一百县兵和五十护卫,生怕人多了给县中百姓造成负担。
李鸣这种竭泽而渔的政策下,永和县还能剩下八百多户,简直是个奇迹!
“李鸣仓库里的粮食不要动,我已经定下要将其分给永和百姓。将李鸣家中除粮食以外的金银财货充作这次梁将军出兵给士卒的赏赐,如果不够就从我私库里出,对,用布帛,今年的气候实在奇怪,多储些粮食有备无患。”
秦琬一心二用,一边核算庆破胡报上来的账目,一边给她交代接下来的事务,庆破胡运笔如飞,旁边的林获鹿同样将算盘打得飞起。
“今年高阳国中百姓不用缴纳赋税,永和县百姓如今的样子,哪像是能负担徭役的?便额外免去三年徭役,把身子养好了再说,别闹出什么撑过了李鸣的磋磨,却死在高阳国的徭役之下的事来。
你说县中需要疏通水利修缮城墙兴建道路?那就让李氏从前的部曲去!他们吃了那么多粮食,一个个人高马大,正是用他们的时候。”
一连串话说下来,秦琬口干舌燥,拿起一旁的温水一饮而尽,又道:“吴宣仪当初账目记得清楚,被李鸣侵占田地的人家,若仍有后嗣,不拘男女,凡是三代以内,都将田产如数奉还。余下无主的田地,全部收归官有,不允许私下交易。”
“还有新种也要尽快安排下去,永和县今年没人往农学堂,便先从实验田里抽几个人过来。”
秦琬说着又从旁边拿起一张裁好的白纸给郑平写信,那几个副手不是别苗头吗?干脆把人分开,派个人来永和县主持农事吧!
“依照高阳县退税的例子,领种子的时候顺道把他们的户籍重新理一遍,新农具需要凭借户籍领取。”
庆破胡又领了一堆差事离开,秦琬支起一条腿毫无仪态地歪着身子倚在凭几上,哀叹:t“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果然还是得早日将永和县令定下来。”
林获鹿多年学艺使得手指格外灵活,用来打算盘同样极快,她将手中的账目算完才看向秦琬:“殿下已经有人选了?”
“已有头绪。”秦琬点头,“倒是你有什么安排?回去种地嫁人?”
“我不想嫁人。”
林获鹿认真道:“我父母的血脉只剩下我与小妹,女子生育又是一道鬼门关,我还要找小妹,实在冒不起这个险,便想从族中过继一个孩子到我膝下,来日我到了父母面前,也能有个交代。”
秦琬问她:“你预备怎么找你妹妹?张定治下可不太平。”
林获鹿叹气道:“先从商队入手慢慢打听着,当初带走小妹那个胡人,我瞧着倒像是匈奴人。”
“匈奴鲜卑之间部落甚多,他们又互相通婚,仅凭相貌很难断定部族,你可知那人姓氏?是髡头还是索头?”
林获鹿回忆着当初的情景:“那人是髡发,我记得李鸣叫他…宇文?”
这消息其实已经很明确了,秦琬同林获鹿解释:“那人应出自鲜卑宇文部。昔年匈奴为汉军所破,部众尽皆流散,鲜卑趁势坐大,部分匈奴遗脉便自号鲜卑,与鲜卑人通婚,却又保留了匈奴人髡发的习俗,便是宇文鲜卑。宇文鲜卑早年与燕国虞氏相争,被虞氏击溃后部众四散,想必那人便是那时流落到了尚州。”
没想到真能从秦琬这里探听出那人的身份,林获鹿当即起身道谢,秦琬连连摆手:“我这也是有求于人,如今永和县还缺一个户曹,不知林娘子可愿就任?”
这哪里用得着“求”?
分明是许多人打着灯笼都找不来的好事!
林获鹿当即答应下来,又问秦琬:“不知殿下欲命何人为永和县令?”
“此人名唤韩豹,表字子猛。”秦琬道,“是一位隐世大贤举荐给我的人才,颇有抚民之能。”
秦烨当初向秦琬说起韩豹被秦琬婉拒之后,便没有再提起他,秦琬却始终记在心里,在拿到自置僚属的权力后本着试试看的原则,将韩豹放到郑鸿身边做了个大夫。
诸王麾下的大夫并无具体职掌,能发挥什么作用,全看上司的性格,韩豹走马上任后仔细揣摩着秦琬的脾气,上了一份关于招抚野人的建议,试行之后效果斐然,这才有了今天的提拔。
永和县的事务被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建元帝也终于收到了经由晋王之手传递到大兴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