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宋琼瑶受惊了
皇后的话刚落,宋琼瑶还维持着扑向湖水的姿态,双臂张开,指尖几乎要触到冰冷的湖面,嘴唇嗫嚅着,细碎的辩解卡在喉咙里——她还没让太子看清自己“贞烈”的模样,还没让在场贵女们生出几分同情,怎么能就这么被打断?可没等她吐出一个完整的字,身侧突然传来“扑通”一声闷响,那声音重重砸在青石板上,震得周遭宫人手里的宫灯都晃了晃,连湖面都泛起了一圈细碎的涟漪。
是宋桓。
这位宋国公平日里总以锦袍玉带、从容不迫的模样示人,墨色锦袍上用银线绣着暗纹,腰间玉带缀着成色极佳的翡翠佩,连鬓发都梳理得一丝不苟,走在人群里,世家勋贵的体面与威严一目了然。可此刻,他膝盖毫无预兆地砸在冰凉的石面上,锦袍下摆被石缝里的水渍浸得发皱,腰间的玉带歪了半边,翡翠佩垂在一侧晃荡,平日捋得整齐的鬓发也散了几缕,贴在汗湿的额角,那点从容气度荡然无存,只剩满脸的狼狈与慌乱。
冰凉的石面透过厚重的锦袍渗进肌肤,宋桓却浑然不觉,双手死死撑在地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连手背的青筋都隐隐凸起,掌心的冷汗几乎要浸湿粗糙的石板,黏腻地贴在上面。他垂着头,额前的发丝遮住了大半张脸,可那双露在外面的眼睛里,翻涌着难以掩饰的惶恐,像极了撞见猎人的困兽——疼惜宋琼瑶这个女儿是真,这些年她在府中作为庶女,虽有他护着,却也受了不少委屈,他总想着多补偿些,可他更清楚,宋琼瑶今日的所作所为,是要把整个宋国公府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脑海里飞速闪过前几日的画面:宋琼瑶红着眼眶跪在他书房里,手里攥着一方绣坏的锦帕,声音带着哭腔,说自己年岁渐长,婚事却迟迟没有着落,怕再拖下去只能嫁个寻常人家。她求他,想在皇后寿宴上寻个家世可靠的世家子弟,设计一场落水,借肌肤之亲逼对方娶她,还说只要能嫁得好,日后定不忘他的恩情。他看着女儿泛红的眼眶,念及她婚事确实难办,又仗着宋国公府在京中经营多年,势力足以压得住那些中等世家,就算对方知晓宋琼瑶早已不是完璧之身,也不敢当众驳了宋家的脸面,便松了口,只反复叮嘱她“莫要惹出大动静”。
可他万万没料到,女儿的胆子竟大到敢算计太子!
太子是大胤朝的储君,是皇帝皇后倾尽心血培养的继承人,身上维系着整个王朝的未来!皇家最看重名节,比世家更甚百倍——太子妃必须是身家清白、门当户对的贵女,这是朝野皆知的规矩。若是太子日后知晓宋琼瑶的底细,别说宋琼瑶要被赐死,整个宋国公府都会被牵连,上至他这个国公,下至府里的仆役,满门抄斩都是轻的!他这些年在朝堂上谨小慎微,靠着“不结党、不越界”的安分,才守住了祖宗留下的爵位,如今竟要被自己宠坏的女儿亲手推入深渊!
是他太纵容了。这些年总觉得亏欠宋琼瑶,她想要的衣饰、首饰,他从未驳回;她想认识的贵女、结交的人脉,他也一一为她铺路,对她的要求几乎是无有不应。却没料到,这份纵容竟让她养成了这般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连储君都敢当作攀附的棋子,连皇家的威严都敢公然挑衅!宋桓越想越怒,胸口像是被一块巨石死死堵住,连呼吸都带着颤抖,每一次吸气都像是吸进了滚烫的炭火,烧得他五脏六腑都疼。他抬起头,飞快地瞥了一眼宋琼瑶,眼神里藏着压抑不住的怒火,那怒火几乎要将他自己都焚烧殆尽——这孽女,简直是要毁了宋家百年基业!
他强迫自己压下翻涌的情绪,不能在皇后面前失态。宋桓深吸一口气,指尖在石板上蹭了蹭,试图抹去掌心的冷汗,再抬头看向皇后时,语气已带上了明显的颤抖,却仍努力维持着臣子的恭敬:“皇后娘娘恕罪!”他的声音不算高,却清晰地传到在场每个人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小女今日骤然落水,浑身湿透,定是受了极大惊吓,才会一时失了分寸,说出些糊涂话。”
他顿了顿,不等皇后开口,便重重磕了个头,额头撞在青石板上,发出“咚”的一声轻响,那声音在寂静的湖边格外清晰。他没有起身,依旧保持着跪拜的姿势,声音放得更低,带着恳求:“还望娘娘开恩,容许臣带她下去好好诊治,让太医为她瞧瞧,免得她在此处继续失仪,惊扰了娘娘与各位贵人,扫了今日寿宴的兴致。”
这话看似是替女儿求情,实则藏着精密的算计。他特意强调“受惊极大”“失了分寸”,便是要把宋琼瑶之前那些“以死证清白”“失了贞洁”的话,全归为落水受惊后的胡言乱语。如此一来,既解了宋琼瑶的围,不让她落得“蓄意算计太子”的罪名,也给了皇后和太子一个体面的台阶——皇家不必为了一场“意外”追责,太子“仁善救美”的名声不会受损,皇后也不必因“与小姑娘计较”落人口实,双方都能保住颜面。
皇后听着宋桓的话,凤眸微微眯起,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浅影。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的东珠手镯,那手镯是皇帝登基时特意为她打造的,颗颗东珠圆润饱满,冰凉的珠子触感透过衣袖传来,让她始终保持着绝对的清醒。她瞬间便看穿了宋桓的心思——这老狐狸倒是识时务,知道此刻服软认错比硬撑着更有用,既保住了女儿,又没让矛盾彻底激化,还顺便卖了皇家一个人情。
可皇后心中也在飞速权衡,每一个念头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若是不依不饶,非要追究宋琼瑶的罪责,固然能杀鸡儆猴,让京中其他世家知道算计太子的下场,却会落得“皇后容不下一个小姑娘”的话柄。今日寿宴上来了满朝文武的家眷,还有几位宗室老夫人,消息一旦传出去,难免有人说皇家小气、皇后刻薄,反而有损皇室颜面,不利于她日后执掌后宫、辅佐太子。
可若是轻易放过,又怕旁人觉得皇家好拿捏。今日宋琼瑶能算计太子,明日说不定就有其他世家子弟或贵女,效仿她的做法,借着各种由头攀附太子,到时候储君的安危、东宫的名声,都会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影响太子与崔家的婚约——这绝不是她想看到的。
再者,宋国公府虽不算顶尖世家,却也在朝堂上有几分势力,手中握着京郊三营的部分兵权,平日里对皇室还算恭顺,逢年过节的供奉从未短缺,也从未参与过党派争斗。若是因为这点事与宋家交恶,说不定会让其他中立的世家心生忌惮,觉得皇家猜忌心重,连安分守己的世家都容不下,反而不利于朝堂稳定。更重要的是,太子与崔尚书家的婚约早已定下,崔尚书手握京畿兵权,是皇室需要拉拢的重要力量,崔家小姐也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选。若是今日之事闹大,传出去说太子与宋国公府的小姐有牵扯,哪怕只是一场误会,也难免会惹得崔家不快,影响两家关系——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崔家心生芥蒂,对太子日后稳固储君之位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