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互联网时代项目管理术》(2) -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 韦康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四章《互联网时代项目管理术》(2)

重新定义项目

◎我们把三流的项目交给一流的项目管理人,可以获得二流以上的回报;把一流的项目交给三流的项目管理人,却只能得到四流的回报。这是因为,“项目管理人”的素质比市场更能决定项目的生死。我们不但要评估项目本身的市场潜力,还要看看自己能不能组建一支优质的运营团队,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所以出色的投资者总是把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估,而不是仅靠市场数据分析盈利的可能性。◎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共享,它天生就是跟行业保护为敌的。这决定了我们本书的项目思维:第一,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第二,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第三,我们要勇于实践新的商业思维和管理模式;第四,我们要对正确的方向坚持到底、放眼将来。互联网时代的项目管理,既是知识管理,又是技术管理,还是思维管理。你是否愿意接受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创见性地对项目的投资模式、研发和管理结构进行颠覆式的创新?你是否愿意一切面向客户,以消费者为中心?

赚钱的前提——懂得什么是“好项目”

尽管今天已经是一个商机遍地的创业的黄金时代,但是,找到可以赚钱的“好项目”却越来越成为一门科学、一项十分考验人的判断能力的商业策略行为。怀尼特·布杰是洛城一家投资公司的创始人。他是精明的商人,也是拥有一双慧眼的项目专家。他的公司成立至今已经投资了240多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额为350万美元,总的账面回报则超过了投入资金的4倍。

他感慨地说:“钱越来越好赚,但好项目越来越难找。”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事实是,在资本席卷一切行业的狂潮中,稍不小心你就会丢掉口袋里的钞票。他以自己20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明白什么才是值得投资的项目,你其实是很难赚到钱的。

2013年,布杰的公司在洛城举办了一个“发现好项目”的投资论坛。对于什么是“好项目”,他认为,与其先去研究产品和服务,不如先看看项目管理人的素质能否适应这个新的时代。项目的盈利都要利用人性(市场)的弱点,就像他投资的一部电影打动了无数人而卖座,回报高达6倍。他对此的评价是“电影成功地利用了观众‘感动’的人性弱点”——真是出人意料的看法。而这恰恰是你在本书一开始就要学习的技能——从人性的层面看待项目,重新认识项目。要真正想做好自己的项目,你必须放弃过去的某些传统思维,转而从项目和人的结合部(获利角度)寻找突破口。

“项目”和“人”是不可分割的

北京有位生意人张先生这几年老是赔钱。他事业起步时在南方开过连锁酒吧。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他便来北京投资别的项目。两三年内,他接连拿出了1700多万元投了3个项目,分别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一款手机app软件和一种家居使用的空气净化产品。从市场的角度看,这三种产品都极有市场,人们的需求大,应用范围广,盈利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由此可见,张先生是很懂得赚钱的人,也知道什么项目值得投资。但他却只收回了500多万元的本钱,其他所有的钱都赔光了。

他为何在这么好的项目上赔钱了?

我就问他:“你的这些投资有什么标准吗?”

张先生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看项目的市场有多大。”

这是他唯一的标准,也是他对项目的定义:只要有市场,项目就可以去做。这句话看起来是非常有道理的,没有逻辑漏洞,但是,少了点什么?就是布杰强调的“项目管理人”——负责项目运营和执行的团队素质,比市场更能决定项目的生死。

1.把三流的项目交给一流的项目管理人,可以获得二流以上的回报。

2.把一流的项目交给三流的项目管理人,却只能得到四流的回报。

这是我十几年来始终坚持的标准。我们不但要评估项目本身的市场潜力,还要看看自己能不能组建一支优质的运营团队,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所以,出色的投资者总是把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估,而不是钻到市场数据中寻找盈利的可能性。

对投资者而言,这个选择项目的原则显然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项目本身的“执行者”呢?你有没有研究过自己的个性对项目成败的影响,并由此来寻求适合自己性格与兴趣的项目?一个好项目必须是符合自身条件的,项目和人不能互相契合,它也就很难赚钱——至少难以做到长久的盈利。

“好项目”不可缺少的三个特点

1.必须经得起充分的论证

软银公司的孙正义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最优秀的投资人之一。他在马云的事业起步期给予了十分重要的资金支持。当时,国内没有银行愿意把钱借给马云做阿里巴巴。孙正义却慧眼识珠,看到了这个项目的巨大潜质,并且做出一个今天看来无比正确的决定。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眼光,是由他严谨的性格和喜欢论证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大学毕业后,孙正义从美国回到了日本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他选出了50多个项目和可能的目标,然后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逐步考察。他不是“想一想”或“看一看”的那种蜻蜓点水的考察,而是写出了一米多厚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最后,他选择做软件。因为他在论证后发现,只有这个目标是适合自己的,是他可以做好的。

一个能够让你赚钱的好项目,它首先要经得起反复和长期的论证。阿里巴巴为何经得起论证?因为它为未来的商业经济规划好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阿里巴巴有一份成熟的计划,有一个广阔的未来,还有一个可靠的带头人。这就是论证的结果。有了这个过程,你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并且同时进行周密的准备。这样一来,在项目的起跑阶段,你就跑到了别人的前面。因为你的准备越充足,自信心也就越强。

2.必须传播正能量

即便在光怪陆离的互联网时代,有些传统道德仍然设有禁区,不可轻易触碰。有一位费城的投资人因为投资了一款“匿名社交app”而“损失惨重”——长达5年的时间都没能盈利,最后不得不以损失大半资金的代价从中撤出。这样的项目固然有可能增长,但很难变成真正被广泛认可的产品。像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项目是坚决不能投资的,因为它承载着一种社会的负能量。

凡是有较强增长性的项目,都有“传播正能量”的特点。比如即时通信工具、汽车导航、可定位的儿童手表等。当你的项目能够让大众看到并体会到它的积极价值时,盈利的前景就会非常乐观了。

3.必须有商业价值,最好是待开发的“新价值”

布杰曾对我说:“你要把项目视作一个人。一个人要在竞争中获胜需要具备哪些优势呢?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他有别人不具备的价值。”就是说,它必须具备足够大的商业价值,而且是有待开发的“新价值”——别人尚未发现,你已经看到并走到了别人的前面。当你找到这样的项目时,想赚钱就很容易了。

项目的基本元素

说了这么多,项目到底是什么?在本书中,我们所强调的“项目”首先包含下面这些基本的特征:

第一,我们开发项目是为了实现一个短期或长远的商业目标,这个目标以盈利为目的。

第二,我们要为项目准备相应的预算、时间和资源,它们要有量化的标?准。

第三,我们的项目有一定的操作复杂性,它绝少是一次性的。

第四,我们做的项目一定是以客户为中心,也就是市场。离开市场的生意没有意义。

第五,任何一个面向未来的商业项目都不得忽略互联网的存在——无视这一基础环境的生意在今天已无容身之地,或无盈利空间,或基本不被投资人看好。在互联网的介入下,项目比过去传统的生意增加了复杂的并且相互关联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市场的因素。

第六,项目有明确的商业目标和产品定位,必须在既定的周期内依据设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完成,达到满意的质量,并且控制好成本。

按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定义:项目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设立。例如,下面的这些行动都可以称为一个项目:

1.开发一项新产品,比如手机app软件或智能空气净化器。

2.策划一个大型会议,像商务论坛等,这是短期项目。

3.筹备一次“自驾游”。当然,自驾游是赚不到钱的,这是生活项目。

4.成立一个咨询公司,为大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在过去的传统时代,我们看到有很多创意发展成为垄断一个行业的生意。例如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它在20世纪60年代时还不被看好,在80年代却代表了电脑应用的未来。互联网搜索引擎有一段时间也无人问津,现在却已被几大巨头瓜分了全球市场。京东商城的创始人刘强东在2006年时还曾借钱为员工发薪水,10年后,京东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如何才能发现未来的项目?那些能开发潜在市场的好项目有哪些基本元素呢?人们总关心这样的问题——我们了解这些书本的知识,却不知道哪些元素能指明方向。因此,80%的投资人都在错失好项目,20%的投资人都把精力花在了一般的项目上,仅有不到0.1%的投资人和项目策划人抓住了上帝掷出的那个“幸运骰子”。

范德尼有一次对我说:“和20年前不同的是,今天已经不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他是指互联网行业的萌芽期成就了一大批网络巨头),所有可见的资源和市场均被先行者占领了,后来者多数只能在他们的阴影下艰难前行,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未来还有没有突破性的生意?这样的生意具备哪些特点?没有人为此设计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将来的一切生意都是和互联网挂钩的。网络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所有的行业,行业跨界的互联网整合已接近完成。假如会有一个新的‘谷歌’,它的诞生也一定是通过这种方式。”

定义“有效的项目”

和过去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有效项目”具备哪些特点?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有人感到奇怪:为什么投资赚钱还有这说法?一个项目有市场就行了,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吗?至少那位开过酒吧、投资过小成本电影和手机app软件的张先生就很疑惑。

“做生意怎么赚钱,我认为只要完成了几个既定目标,满足了项目的三要素:时间进度、成本控制和质量要求,就应该是成功的。另外,暂时没赚钱也不可怕,有时候项目的成果被消费者接受了,也可以认为是有效的。例如,我正在做的那款app软件,初期成本投入高是it行业的定律,产品研发的进度不可预判,有时会突破原定的时间,加之高昂的成本支出,项目没有取得既定的收益。但我们获得了技术储备,有了消费者的认可。我认为它是成功的,是对未来的投资。”

张先生的看法正是人们普遍的观点,然而这个理念却在现实的操作中频频碰壁。站在项目管理人的角度,取得一定的市场效应就意味着部分成功。但对投资人来说,没有持续性发展的项目就是失败的。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中,信息共享,机遇共享,缺乏持续性就说明你没有在市场扎根,等于给别人当了一回实验品。所以,一个有效的项目,它必须是连续性的,可持久获利并且一次性成功。中途铩羽而归,就等于退出市场,宣告失败。互联网时代,不会给你太多反思和蛰伏的机会。

项目的成败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即项目团队内部的竞争环境、管理生态、客户环境和外部的社会环境。从可控的角度看,有效项目需要着重考虑传统的“项目三要素”,但从未来的角度看,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更复杂的因素,包括环境、团队、计划、管理和市场等多个方面。而且,任何因素都脱离不开当前网络经济的大背景。

第一个条件:良好的运行环境

政策环境——国家政策是否支持。

在项目计划的初期,应该优先分析产品的政策环境和未来的政策变化。毫无疑问,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已经“人满为患”,冷门行业少人问津,大众行业则存在许多打擦边球的行为。项目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看看它能存活多长时间。费城投资人“匿名社交app”的项目虽然并不违反美国法律,却也因为较高的政策风险而搁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