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从0到1创业课》(13) -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 韦康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六章《从0到1创业课》(13)

应该有的商业思维

商业思维是企业正确决策、顺利运营以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商业模式的行动指南。初创企业在从“0”到“1”的发展历程中,除了需要互联网这种商业思维外,还需要破坏性思维、横向思维、跨界思维以及跳跃性思维这几种。商业思维的方式虽然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创业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创新的理念。绝对不可以机械地复制原有的或者那些大企业的思维模式,而是要在不断的发展中,寻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并且最好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争一席之地。

商业思维是商业模式的行动指南,这也就意味着创业者在创办企业之前,首先要在脑海中确立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商业思维,然后根据这个思维来实行商业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从“0”到“1”的质的突破。

1.互联网创业的四层逻辑

如果要问当今社会哪种创业方式最流行,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互联网创业。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而说到信息,就不得不提及网络。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信息平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无论是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公司,还是李彦宏的百度集团、刘强东的京东商城,都是我国互联网创业的典型代表。它们的产品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它们的服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创业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趋之若鹜。

然而,虽然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可能、很多机会,但是对于很多企业以及创业者来说,它也带来了很多的焦虑和担忧。概括来说,这些令人焦虑和担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待改善,整体经济环境不好,且会持续较长时间。

第二,商业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制造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第三,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零售服务业价值机构被不断重组。不管是营销、渠道,还是支付、物流都在变化,这种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和隐患。

世界在变,人心在变,创业方式也在变。对社会、对商业领域而言,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创业者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把握机遇、坚持原则、努力探索和尝试,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方向、不断前进、迎接明天的太阳。

面对现实状况,创业者不禁会问:“明天在哪里?”“明天,是否遥不可及?”这也反映出创业者对待创业本身的态度——迷茫。一些创业者虽然有一腔热血,但往往容易冲动,在复杂的创业环境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有之,绝望后退的人有之,横冲直撞的人有之。那么,人们如何通过互联网创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从实际情况出发,参考互联网的现状,大致可以分为四层逻辑。

(1)互联网创业其实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业方式

这种创业方式要求创业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和技术,把握互联网创业的整体方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业。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造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实现企业信息化,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加强企业和外界的交流。如今,许多企业和创业者在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时,都会使用互联网技术。从这一方面来看,互联网技术对当代企业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而企业之所以偏好于利用互联网这一基础工具来发展自身,其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创业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互联网信息集合度高,各种程序和流程较简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创业或发展创业企业,可以减少创业启动资金和降低运营发展成本;二是互联网的信息更新迅速,处理问题的能力较高,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创业者或创业企业解决较多的事务,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创业的效率。

(2)用互联网改造商业环境,使商业界成为一片红海

如今,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这种普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互联网的普及。因为智能手机早已超出了单纯的电话沟通的功能,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对网络的需求。这种技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行业率先发起了改造运动,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通过这种改造,一举成为网络大众的宠儿。比如微信、手机淘宝以及手机百度等,它们在固线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和创业者争夺互联网改造成果的典型代表。随着互联网改造的风靡流行,百万互联网创业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路径,不断探索和尝试,试图改造传统行业中的种种弊端。于是,越来越多的行业成为互联网改造的热点。比如打车、餐饮、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都是创业者热衷改造的对象。然而,改造者越多,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领域的竞争越激烈。创业者的路径和方法不同,创业改造的结果也就不同。在众多的创业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取得了成功,大部分创业企业在商业竞争的战场上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还有一小部分则徘徊在生死边缘。极少数的成功者有陌陌、滴滴打车等,它们在互联网中找到了符合自身发展的良好方式,并利用网络效应迅速蹿红,为自己在互联网改造的大潮中占得一席之地。而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创业企业发现市场所剩无几,只能另辟蹊径,将心思和精力集中在细化市场等领域中来。于是,这些企业便收敛浮躁、冲动的脾气,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社交方式、在线旅游、上门o2o等领域,并希望从这些领域中实现再改造、发展细化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总体来说就是,通过互联网改造细分市场,利用复制的方式,逐步由互联网改造向互联网创造升级。

一般来说,互联网改造的路径有三种:一是技术手段,二是路径方案,三是细分市场。互联网改造是从“1”到“n”的过程,是在已有的市场上进行优化、深化以及细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改造不是创新,而是一种选择性复制。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在互联网改造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扩大企业规模以及占据市场份额。

面对互联网改造的问题,创业者要创造需求、顺应形势,也要强化品牌概念、做好宣传工作,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成功。

(3)互联网创造是商业界的蓝海

互联网创造是质变的过程,也是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创造是网络创业的主旋律,也是网络改造的升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结构重组、生产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创新、新产品制造。

对于结构重组,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来说明。如小米公司的内部组织管理呈现扁平化,也没有设置kpi指标,而小米公司通过组织重构的方式解决了这两方面所带来的问题和弊端。海尔集团是传统企业中眼光较为独到的一个,企业方针是“自杀重生,他杀淘汰”,能将这样犀利的语言作为公司方针,足见海尔集团的与众不同。然而,就是这个与众不同的企业敢于将自己化整为零。表面上来看,海尔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实际上,海尔通过组织重构早已将自己分解成上千个相对独立的盈利中心。当风险来临时,即使会遭受损失,但在这种相对独立的运营模式下,损失也不会过大。

积极共享是生产流程再造里最典型的案例。比如,有一家电器公司叫作小狗电器,吸尘器是其主要经营的商品之一。我们知道,对一家电器公司来说,售后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小狗电器在售后服务方面可谓煞费苦心,经过大量实践,它终于制定出一套成本极低的售后服务模式——全自动逆向物流售后服务“嗨修”,这种售后服务模式让生产厂家、销售商、用户实现了三赢。

商业模式创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收入模式创新、企业模式创新、产业模式创新以及技术模式创新。

新产品制造包括无人机、无人车、3d打印等,是一种具体的创新。

通常来说,技术模式创新都需要较长的研发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目前,网络上出现的所谓智能产品,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创造,而是一种伪创造,其目的是借新产品的名号吸引顾客群,骗取消费者的资金。

(4)社会变革是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通常来说,互联网会通过影响行业关系变化、社会规则变化、社会结构变化来引发社会变革。

行业关系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种生物圈的建立,二是企业跨界发展。互联网领域比较有名的生态圈有阿里构建的电商生态圈、腾讯构建的社交生态圈、百度构建的搜索生态圈,形成跨界的领域包括金融业、媒体业和o2o等。

社会规则变化的主要表现也有两个:一是旧规则被打破,二是新规则被建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领域出现了新旧势力的激烈交锋,如金融、房地产、网络媒体等。

社会结构变化既表现为社会协作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又表现在一些传统职业的消失。目前,社会协作新模式、新业态的典型代表有共享经济、网络协调以及众包众筹等,逐渐消失的职业包括车间工人、专职司机、银行柜台职员等。

2.把自己当成创业者的投资者

创业的形式有很多,创业者可以从“0”到“1”做融资,当然也可以从“0”到“1”做投资。在投资领域创业,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极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这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事情。商业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都在随时代而变化。一个好的投资者可以是一个好的创业者,这并不矛盾。

李潇是愉悦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他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创业领域,为许许多多挣扎在“0”边缘的创业者开辟了一种新的创业方式,同时也为他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创业的辛苦只有创业者才能真正了解,工作、思考、实践是每天必须重复做的事情。李潇做的是创业基金,因此,他必须要与许多的创业团队沟通交流,每时每刻都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但即使再辛苦,在合同签订的那一刻,他总是幸福和满足的。

和许多成功的创业者一样,在创业之前,李潇也从事过许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他以前从事的行业很广泛,曾经做过会计、bd、战略、政府关系、市场以及产品等。他去过德勤,去过oracle,还在初创美资企业任过职。后来,他辗转进入君联资本,成为一名投资经理人。2015年,李潇辞去了在君联资本的工作,与另外两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愉悦资本,从此开启了他的投资人创业之路。

从“0”到“1”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就像我们知道要成功就必须先努力一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努力,或者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成功。从横向上来说,努力是需要坚持的,只有在一个持续努力的状态下,才能积少成多,引发从“0”到“1”的质变。从纵向上来看,努力是需要方向的。这就像两头牛在拉一辆车,但如果一个往前一个往后,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地踏步,无法前进一步;另一种是一头牛比另一头牛力气大,大力气的牛拖着小力气的牛缓慢前行。但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努力才是成功的真正秘诀。

人们常说某某人很幸运,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目睹当事人不为人知的努力。在从“0”到“1”创业的过程中,幸运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它总是眷顾着那些十分努力的创业者,而李潇就是其中之一,从他那曾经的完美履历就能充分证明这一点。这些努力不仅能为李潇带来幸运,还能为他以后的事业提供切实的帮助。

在创业领域有一条不变的真理,即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一般来说,努力的人都是幸运的,换言之就是,努力更容易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所以人们常说“运气往往也是一种实力”。

现代社会是机遇与泡沫并存的社会。在这种大环境下,创业者要坚持本心,不受外界的干扰,不随波逐流,要坚持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根据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来设计和优化产品。这样,无论是在长跑还是短跑中,创业者总能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实现企业的从“0”到“1”。

和所有的合作一样,投资者与创业者的合作也需要志同道合。从不懂到懂,从学习者到主导者,李潇真正实现了从“0”到“1”创建一个投资机构。而在这一过程中,他最大的收获不是经济利润上的回报,而是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因为每天受到这些怀揣梦想、积极向上的创业者的影响,李潇才塑造出他如今的性格,他整个人才更乐观、更沉稳。因此,在投资上,李潇更看重一个早期企业的团队,而不是所谓的商业模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创业型的投资人来说,机遇和运气很重要,勤奋和努力很重要,专注和心态很重要,团队和梦想也很重要。一个优秀的投资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实际上,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实力的天使投资人都是拥有创业成功经历的人。对创业者来说,投资人是早已实现从“0”到“1”的那部分人,如今,他们为创业者投资,只是回来帮助别人实现从“0”到“1”罢了。

3.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企业从“0”到“1”的逆袭

目前,互联网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流创业方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创业的可复制基因受到很多创业者的推崇,人们希望通过复制别人的模式来获取成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山寨品牌的诞生。各种低价、低质量的山寨产品充斥着大大小小的b2c商城,扰乱着商品经济秩序。但是,这些非法盈利的方式无法长期持续发展,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创业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真正做到从“0”到“1”的逆袭呢?

(1)时机

很多人在创业时都会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比如有人会拍着胸脯说,如果他在马云还未创建阿里巴巴的那个时代创业,现在的商业风云人物将会易主;也有人抱怨自己之所以还未从“0”到“1”获得成功,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个能够施展拳脚的好机会。虽然这些人的观点有失偏颇,甚至有夸大其词之嫌,但不难看出,在创业者眼中,一个好的创业时机是十分重要的。的确,相比于其他因素,时机的好坏往往能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当然,创业更是如此。

在从“0”到“1”建立一个企业的过程中,创业者要想抓住一个好的时机,首先应该学会怎样判断时机的好与坏。而这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最简单的做法便是全面查阅与项目相关的公开资料。在从“0”到“1”开发一个项目前,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该项目是在做产品还是在做服务。如果是在做产品,就应该定位好产品的方向;如果是在做服务,就应该确定所要服务的用户群体。此外,在这一阶段,创业者还要预先考虑好融资途径和融资渠道的问题。在做好项目定位之后,就要通过查阅与项目相关的公开资料了解项目的行业前景、产品供需、市场占有率等,从而进一步确定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如果创业者发现自己的项目可以在特定的一部分人群中占得大部分市场,那么,通常来说,这个项目是可行的,否则,该项目就需要重新拟定。

(2)市场

市场足够大是创业者把项目或企业做大的前提。以移动互联网创业为例,如果该行业内出现了多家公司,市场变得十分狭小,那么,创业者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把企业做强做大,就不单单是创意、项目、团队等单方面的优势,还是许多外部因素综合的结果。

在从“0”到“1”建立一家公司时,可以用7个人的规模来计算盈利状况。如果一家公司在上市前要挣得1000万元人民币,而这种情况需要在拥有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下才能发生,那么创业者就需要倒着计算项目达到目标的情况。比如,如果能够保证第七位创业员工能在第四年或者第五年完成收入1000万元人民币的目标,那么,企业在4~5年完成盈利1000万元人民币的目标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在创业的路上,我们要满足自己的目标,也要时刻观察竞争对手的情况。扩大市场需要跨界合作,但很多创业者只满足于从“1”到“n”的复制,而常常忽略从“0”到“1”的跨界合作。殊不知,前者的利润回报率远远低于后者。

(3)法务支持

在法律规定下,创业者从“0”到“1”实现创业是受法律保护的,特别是在企业的融资阶段,企业的法务、财务、税务等业务受到了高度重视,往往其中任何一项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融资失败。因此,在企业获得投资的重要因素中,企业的法务必不可少。

当公司注册以后,很多创业公司遇到过抽逃出资的情况。对于早期创业企业来说,这既涉及企业法人的问题,又涉及企业未来融资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企业在以后面临过多的麻烦,创业企业需要在法务上获得足够的支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