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夜玄游走
最终,在这群三国时代最杰出工匠的努力下,一艘堪称奇迹的巨舰缓缓下水。它通体呈现钢铁的冷硬灰色,船身线条因工艺所限算不上流畅,但巍峨如山,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与其说是战船,不如说是一座漂浮的钢铁堡垒。
尽管它行动相对缓慢,转向笨拙,消耗燃料堪称恐怖,但其存在的意义是颠覆性的:
1、绝对防御:东吴任何弩炮、拍竿、火船,在其坚厚的钢制船壳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几乎无法对其造成有效损伤。
2、无视风向:稳定的蒸汽动力使其在无风或逆风条件下仍能保持航向和速度,彻底摆脱了水战对风力的依赖。
3、心理碾压:这艘完全由钢铁打造、冒着黑烟、发出轰鸣巨响的庞然巨物出现在长江上时,对东吴水军士气和认知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
这艘被秘密命名为“兴汉”号的钢铁巨舰,成为了蜀汉准备送给东吴的一份“大礼”。与此同时,常规水军的训练和木质战舰的建造也在同步加紧进行。
此外,在夜玄的建议下,神匠营的另一项绝密任务便是尝试配制“火药”。虽然最佳的硝、硫、炭比例需要反复试验(不同时期的材料配比不同,夜玄只能提供相对稳定的比例,具体仍需反复试验),初期威力有限且不稳定,但用于制作爆破筒、炸药包或简单的火矢箭头,在特定场合(如爆破城门、水战纵火、惊扰敌阵)足以产生颠覆性的效果。这是知识层面带来的降维打击。
夜玄将国内事务托付同僚,自己则再次化身暗夜行者。他卸去标志性的玄甲重锤,易容改扮,腰挎双刀,凭借他的恐怖精神力带来的超强感知、学习能力和思维敏捷度,在离开国运战场以后,在龙国的最顶尖特种兵学习的敌后渗透、侦察、伪装、刺杀、爆破、野外生存等全套技能,孤身一人,如同幽灵般潜入了东吴地界。
他的目标明确:制造混乱,尽可能削弱对手,若能刺杀孙权,则事半功倍。
建业城,吴宫深处。晚年的孙权因合肥之败和内部倾轧,早已不复当年雄略,变得多疑而怕死,宫禁守卫森严。夜玄凭借超凡的身手和特种渗透技巧,竟一路潜行至孙权寝殿附近。然而,就在他即将找到最佳刺杀位置时,一道隐晦却强大的气息引起了他的警觉——那是孙权身边秘密供奉的高手。行动暴露,夜玄毫不犹豫,双刀出鞘,瞬间格杀数名冲来的侍卫,而后在更多守卫合围前,凭借鬼魅般的身法和精准投掷的暗器,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远遁而去。
虽未成功,但“蜀汉夜玄潜入建业欲行刺吴王”的消息不胫而走,吓得孙权心惊肉跳,旧疾复发,竟一病不起,东吴最高决策层陷入短暂混乱。
夜玄并未离开江东,反而利用其高超的破坏技巧(如制作简易定时燃烧装置、破坏粮仓锁具、投毒马料)和心理战手段(散布谣言、书写恐吓信),在江东各地持续制造事端,令东吴军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休养生息的效率大打折扣。
在江东搅动风雨约一月后,夜玄又悄然西进,目标直指洛阳。
曹魏得知东吴遭遇,警惕性提到极致。司马懿的府邸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巡逻队昼夜不息,几乎无隙可乘。夜玄观察后果断放弃,转而将目标对准皇宫。
洛阳皇城守卫虽严,但范围更大,漏洞相对较多。夜玄再次施展高空潜入(利用飞爪攀爬)、阴影潜行、声东击西等技巧,竟一路摸到了皇帝曹叡寝宫附近。
就在他于殿宇阴影间无声移动时,一股锐利如剑的杀气瞬间锁定了他!
夜玄猛然回头,只见月光下,一人悄无声息地立于不远处廊柱之旁。此人年约三旬,面容冷峻,身形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得仿佛能刺穿人心,手中一柄长剑虽未出鞘,却已散发出令人肌肤生寒的剑意。他身着宫廷侍卫服饰,但气质超然,显然绝非普通护卫。
史阿!
剑师王越的嫡传弟子,当代宫廷剑术总教习,曹魏皇室最后的屏障。此时三国时期的战力天花板。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如同两柄绝世宝刃相撞,激起无形的火花。没有言语,下一刻,史阿的长剑已然出鞘,化作一道惊鸿,直刺夜玄咽喉,剑速快得不可思议,且角度刁钻至极。
夜玄双刀瞬间格挡,“铛”一声脆响,火星四溅。史阿的剑法兼具王越的灵巧飘逸与自身剑术的大开大合,已臻化境,每一剑都蕴含着精纯的内劲和致命的威胁。
然而,夜玄的刀法是在无数次的生死搏杀中磨砺而出,期间更是请教了龙国数位用刀大师。融合了现代搏杀术的狠辣直接,讲究效率与毁灭,完全为杀戮而生。面对史阿精妙绝伦的剑招,夜玄多次采取以伤换命、两败俱伤的凶悍打法,逼得史阿不得不回剑自保。
转瞬三十合已过,双方看似平分秋色。但夜玄已敏锐察觉,史阿的剑法虽高,却少了几分真正沙场血战的决死历练,更多的是较技和护卫的套路。若生死相搏至百回合外,他有信心以轻伤代价斩杀史阿。
但此刻,两人的激斗已惊动了大批宫廷侍卫,嘈杂的脚步声和呼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夜玄虚晃一刀,卖个破绽。史阿果然一剑疾刺而来,势大力沉。夜玄双十字交叉硬架,借力向后飘飞。
“休走!”
史阿厉喝,但已是不及,却只见夜玄的身影已在数十步外,几个起落便消失在重重宫阙的阴影之中。
此次皇宫之行虽未竟全功,但其影响巨大。曹魏皇室惊惧万分,洛阳全城戒严,巡逻队数量翻倍,甚至组建了专门的“反夜玄巡逻队”,配备套索、渔网、强弩,日夜搜查。官员人人自危,士兵精神高度紧张。
接下来的日子,夜玄如同幽灵般游荡在曹魏腹地,时而现身袭击一處偏僻的粮仓,时而爆破一座小型军械库,时而刺杀一名积极为魏军筹粮的官员。他的存在,像一把杀戮之剑,高悬于曹魏和东吴头顶,使得两国虽想休养生息,却始终无法完全放松,国力恢复速度大受影响。
秋收之后,各地的粮食相继收获入库。
蜀汉境内,府库充盈,兵强马壮,新兵已练成,钢铁巨舰(虽只一艘)已下水测试,火药也积累了可观的数量。
东吴和曹魏,虽也收获了粮食,但军民疲惫,精神紧张,国力并未恢复到理想状态。
微凉的秋风中,所有人都知道,粮食入库之时,就是大战再起之刻。一场决定天下最终归属的终极决战,已然迫在眉睫。诸葛亮、韩信、夜玄站在成都城头,目光仿佛已穿越千山万水,落在了洛阳与建业的方向。
经过半年的全力休整与发展,天下三方的状态对比鲜明:
蜀汉(季汉):气势如虹,国力鼎盛
士气:接连大胜,还于旧都,光复关中陇右,全军上下信念无比坚定,士气高昂至顶点。无论是百战老卒还是新募之兵,皆深信“汉室必兴”,求战之心迫切。
兵力与训练:总兵力达四十万。其中原有的二十万老兵历经血火淬炼,本就精锐,经过系统性、现代化的整训(源自韩信的练兵之法),战力更上一层楼,堪称虎狼之师。新募的二十万关中、陇右良家子,在韩信超凡的魅力和高效科学的训练方法(结合了纪律、体能、战术协同)下,已非寻常新兵,迅速形成了可观的战斗力,士气高昂,只待沙场建功。
后勤与资源:坐拥益州、汉中、关中、陇右四大粮仓,在“沤肥法”和“优选种”技术推广下,秋收粮草堆积如山,府库充盈至极点。战马资源得到根本性解决,可组建大规模骑兵军团。
总结:四十万将士,外加十万后勤部队。人人享有15%的全属性加成,使其单兵素质和军团战斗力产生了质变。虽总兵力少于敌方,但气势、士气、装备、训练、后勤均处于绝对优势,可谓“猛虎添翼”,锋芒毕露。
曹魏:外强中干,疲态尽显
士气:连战连败,损兵折将,名将凋零(典韦被俘、徐晃重伤),国土沦丧(丢了长安和整个西部),士气极度低迷。从上至下弥漫着失败主义和畏蜀如虎的情绪。
兵力:虽通过紧急征募,凑出了八十万大军(号称百万),但其中三十万是新兵,训练不足,仓促成军,战斗力与老兵相差甚远。原有的五十万部队也因屡遭打击而心有余悸。
内部:夜玄持续不断的敌后骚扰、破坏、刺杀,不仅造成了实际的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更让曹魏腹地官员百姓人心惶惶,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严重影响了国力的恢复和集结效率。
东吴:心存侥幸,难挽颓势
士气:较曹魏稍好,合肥之战大败后,长期未经历大战,军队的锐气和实战经验不足。对蜀汉的迅速崛起感到恐惧,战意不高,多存守成自保之念。
内部:同样遭受了夜玄的渗透和骚扰,虽然程度不及曹魏,但也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和压力。国君孙权年老病重,更使得东吴决策层趋于保守和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