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章
那年阮行三百岁。
当之无愧的天纵英才,出生便是金丹圆满;百年筑仙骨,相当于凡人成仙;三百岁,证道心,只是无人知晓他所修究竟为何。
只知天道承认,仙途顺遂。
——练气、筑基、金丹,三个大境界后,才是成仙。
——之后悟道、元婴、羽化,其后方为渡劫,有资格踏入仙界核心,“三清川”。
——至于半神,仙界当年不过三位;化神已万年不出。
方恪并不知救下的是何人,他出剑,故意装出惊人的气势,已近强弩之末的杀手知道不敌,逃遁进夜色。
他们一走,青年体力不支,摔在地上。
兴许是离天更近,仙界的月亮很大、月光很亮,方恪去看青年的眼睛,里头仿佛盛有一束月光,千万年流淌着,漂亮得惊人。
漂亮得不像坏人。
方恪有点不好意思,“您好,还有力气让下吗?我要走这条小路。”
黑市还没关,他想抄近道试试。
他出现得突兀,帮了人,又不问姓名身份,也不问追杀者是谁、为何追杀。青年水一样的眼睛望着方恪:“对不起。”
他语调很轻,看来是没力气了。
再见到青年,是在杂役的寝屋内。
“可以叫我行止。”青年对方恪说。
方恪眨了眨眼,看到行止身旁跟着的侍从,明白他身份不一般,只是反应仍有点迟钝:
“行仙君,你来报恩吗?”
他不知道,“行止”是青年的封号,不是他的名字。天生仙人都有封号,在他们六十岁成年那日,由天道亲授。
行仙君弯了弯眼睛:“不是。”
他说他与方恪一见如故,来找他做朋友,为弥补方恪耽搁的时间,一个月一万灵石。
方恪当时的薪水是五百。
他想,这大概是年轻仙君想出的报恩法子,既有效,又不伤人自尊。
行止见方恪不过一周,已经认识方恪周围所有人。即使除去他一看就显赫的身份,也没人能不喜欢这样一个青年。
“只要他想,任何人都可以是他的朋友。”
茶楼内,李平安喝茶像喝酒,摇头晃脑。“仙凡有别啊方恪,到了上界、嗝,也一样。”
方恪说:“我认真待人,与人何干呢?”
李平安又打了个嗝,笑了下,“实心眼。”
“阿恪。”清凌凌的声音,好似玉石相击,嗓音放轻,又柔和了攻击性。
没人觉察到行止的到来,他修为太高。李平安顿时立起身体,一改吊儿郎当的神态,朝行止很谦顺的笑,又找了借口,离开茶楼。
沾了行止的光,方恪总算喝上了真正的仙茶。
方恪坐在行止对面,给他剥松子。
他习惯照顾人,自发现行止不贪口腹之欲、唯独对松子情有独钟后,总爱随身带一些。
倒也不是巴结,只是看行止高兴、眼睛弯起时,他心里也高兴。以前在凡界,有亲近的人说过方恪这点:“你就是人太好,才惯得别人一身毛病!”
行止接过那盘松子,“阿恪心灵手巧,不像我。”一笑,像春日残存的初雪,手一碰,就化了。
不仅是对方恪,任何人为他做了什么,他总会夸一句。
仙界有人传“某某一笑误终生”,很俗、很酸,今日方恪才意识到,那些人说的未必是虚话。
上界果然是好地方,随便撞见一个仙君,都这般钟灵毓秀。
隔壁桌也不是瞎的,有人被行止吸引,看了过来,低低的议论钻进方恪耳中。他隐约听见自己的出现,不是什么好话。
“可是有不适?”行止注意到他说话声变小,“我去请那几人离开。”
方恪把第二盘松子递过去,了然道:“不用。赶走了他们也一样。”又很坦然地说:“他们嫉妒我呢。”
行止笑了。
最后他还是出手了。
他没亲自去,只是一拂手腕,便有随侍出现在茶楼。仙君的随侍都是气度非凡,走过去,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吓得旁边桌道歉、逃走。
但方恪太熟悉人的眼神。
那些人分明是不服的,他们修为不低,有一战的能力,只是不想在行止前表现出来,所以恶意只能投掷在仙君身旁的幸运儿身上。
——这里是五沌川,上界最贫穷、天赋最烂的人聚集的地方,凭什么人人都在淤泥里,他却有爬出去的希望?
——他这样普通,天赋一般,修为一般,也不会讨好仙君……凭什么如此幸运?
几天后,方恪的住处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