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美国人》(5)
纽曼悠然踱回先前坐过的沙发,坐在了另一侧,望着保罗·委罗内塞[39]画的那幅著名的《迦拿婚宴》[40]出神。尽管有些疲惫,纽曼却发现那幅画非常有趣,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幻觉,那正是他心中能够想象的豪华盛宴。画的左下角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士,金发披肩,头戴黄金首饰。她的身子微微前倾,脸上露着迷人的微笑,聆听着邻座客人的诉说。纽曼在人群中揣度着画中的女士,钦羡不已。他发现她也不乏专情的临摹者,一位蓄着短发的男青年正在临画描摹。突然,他有一种试试做“收藏家”的狂热冲动,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为什么不可以继续呢?就在二十分钟前,他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画,此时他已经想到艺术赞助也是一项不错的事业。他越想越有劲,几乎立刻就要奔过去向那位年轻人再次“询价”了。显然,他觉得有几个理由可以让自己与那位青年建立某种关系,当然,建立关系的逻辑链似乎并不十分完美。他清楚诺埃米小姐的要价太高,他并没有为此对她不满,但是,他决定付给男青年的钱一定要不少于她。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绅士的出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的手里既没有拿导览图也没有拿望远镜,举止异乎寻常。他的手里拿着一把白色的遮阳伞,伞布内里衬着蓝色丝绸。他漫步来到委罗内塞的那幅画前,茫然地看着,可是因为站得太近,他只看到画布的纹理。就在纽曼对面,那位绅士停了下来,转过身子。这时,已经观察了好一会儿的纽曼终于打消疑云,看清了对方,于是从座位腾地站了起来,大步迈过去,伸出一只手抓住了那位带伞的绅士,对方狐疑地看着他,小心翼翼地伸出一只手。只见那人心宽体胖,面色红润,蓄着漂亮的褐色胡须,精心从中间分开,向两侧梳去。他的脸上看不出有很强烈的表情变化,但看起来是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没人知道纽曼当时是怎么揣摩那张脸的,但是,他发现自己那伸手一抓却没有产生预想的回应。“噢,瞧!瞧!”他边说边笑,“不要说我手里没有白色遮阳伞,你就不认得我了!”
他的声音勾起了对方的记忆,那位绅士张大了嘴,也笑了起来:“啊,是纽曼,你把我吓到了!我说,谁能想到在这儿碰到你?你变化还挺大的。”
“你没变!”纽曼说。
“嗨,只是没有越变越糟而已。什么时候来巴黎的?”
“三天前。”
“为什么没有通知我?”
“我也不知道你在巴黎啊。”
“我在巴黎已经六年了。”
“我们分别也有八九年了。”
“差不多吧,那时我们都还很年轻。”
“那是在圣路易斯,当时还在打仗,你在当兵。”
“不对,当兵的不是我,是你。”
“我想应该是我。”
“你没事吧?一切还好?”
“我安然无恙,一切还算满意。好像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你来欧洲多久了?”
“十七天。”
“第一次来欧洲吗?”
“是的,差不多是那样。”
“发财了吧?”
纽曼沉默了一小会儿,然后带着静谧的微笑答道:“是的。”
“所以就到巴黎消费来了?”
“哦,看吧。本地人都带着那些遮阳伞?”
“是这样的,伞非常棒!这里的人都很会享受。”
“你在哪里买的伞?”
“到处都有,随地可见。”
“好吧,特里斯特拉姆,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了你,想必你对巴黎已经轻车熟路了,还望在游览方面多多指点。”
特里斯特拉姆先生并不自谦,喜形于色地说道:“没问题,我想比我更熟悉巴黎的人应该不多吧,有什么问题就问我。”
“可惜的是,几分钟前你不在这儿。我刚刚买了一幅画,要是你在,兴许可以帮我把把关。”
“你买了一幅画?”特里斯特拉姆先生说着,茫然地环顾四周墙壁,“是真的吗?那些画可以买卖?”
“我的意思是买了一幅描摹画。”
“噢,明白了,”特里斯特拉姆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对着提香和凡·戴克[41]的画作点头,“我想,墙壁上的那些画应该是真迹。”
“希望如此,”纽曼嚷道,“我可不想要赝品的赝品。”
“哦,”特里斯特拉姆先生神秘兮兮地说道,“那可没人说得清楚。您知道,他们模仿得太逼真了!就像用假宝石做的珠宝。如果去皇宫酒店[42],你会看到橱窗里的一半展品都是仿制品。你知道,法律要求给仿制品贴上标签,可谁又分得清呢?”特里斯特拉姆先生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继续说道,“说实话,我对绘画的了解不多,我都是让妻子去处理的。”
“啊,你有妻子了?”
“我没有对你提起过吗?她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女人,你一定要认识她。我们就住在耶拿大街[43]。”
“那就是说,你现在已经安居乐业了,有了固定的家、孩子和一切。”
“是的,有一栋不错的房子和几个小孩。”
“喂,”纽曼伸了伸胳膊,赞叹道,“你太让人羡慕了!”
“噢,不,千万别!”特里斯特拉姆先生回道,并用遮阳伞轻轻捅了下纽曼。
“对不起,我就是羡慕你!”
“唉,等你……等你……你就不会羡慕我了。”
“你肯定不是想说等我看到你的成就?”
“朋友,我意思是说等你熟悉巴黎以后,你也会自作主张、成家立业,不必羡慕我了。”
“噢,我一生都在自作主张,走南闯北,早已厌倦了。”
“那么,试试巴黎怎么样。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六岁。”
“正当年[44],这儿的人都这么说的。”
“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个人不该在最好的年龄阶段拒绝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