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青州(一)“引蛇出洞。”……
第63章青州(一)“引蛇出洞。”……
沈老夫人看着一前一后共同远去的二人,苍老的面容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许是久病缠身的缘故,她的脸透着股病气,五官都无力地耷拉垂着。即便笑了起来,可那眼角却像是在与什么对抗一般重而难提,整张脸呈现一种割裂感。
管家凑上来,露出两颗大牙,笑得有些谄媚,“还是老夫人高明。”
“只是委屈了赵葵,要去勾这根木头。”
沈老夫人叹了口气,握紧拐杖,眉间爬上一丝阴狠,“李氏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做事的人很是得力,如今满城风雨,这悠悠众口一时半会难以堵住,宫里那位正忙着呢!没空搭理咱们大人!”
沈老夫人眉心微沉,“他最好识相一些,调转心意娶妻生子。若是还不肯,我自然还有其他招数。”
管家又附和了几句,才搀扶着沈老夫人进屋去。
沈府门外。
赵家的马车停在路边,珠帘上挂着流苏玉佩,上刻一个“赵”字。
侍女守在旁边,一脸忧心忡忡地看着赵葵与跟上来的沈慕之说话。
沈慕之行色匆匆,追上来的第一句话却是——
“赵姑娘,我已心许他人,此生非她不娶。”
他的嘴唇无声地张合几下,仿佛从心底掏出的这几句已经用尽了毕生勇气,“无论如何,我心不可移。”
无论旁人再相似,也与梦中神女不可相论。
而且,若因皮相相似便朝三暮四,不过肤浅之人所为,一下子糟践了两个人。
赵葵方才还如临大敌一般,听他此言,眉目间却忽然轻松起来。
“若真如此,那倒是正好,也不需我多费工夫了。”
她t抚了抚袖子,春碧色的绸缎在风中缓动,似漾开一片水波。
“我不喜欢你,是我爹逼得我没有办法了,我才出此下策,想方设法说服了沈老夫人在沈家住了这些天。”
她略微一顿,眉间有些隐秘的高傲,“我也不想嫁人,若此次名声有损,了却了今后许多姻缘,倒是好事。”
“沈大人,后会无期。”
她告辞得如此之快,等沈慕之反应过来的时候,赵葵已经登上了马车。
他转身看过去,只来得及捕捉到最后一抹绿意,而后,彻底消失不见。
人间春色,也要落幕了。
*
整个五月,京城百姓有关“李氏”的传言只增不减,渐渐的,还将皇后的身世及遭遇衍生出了不同版本。
李茵对这些事情漠不关心,她同怀玉等人一起将户部的卷宗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发现,当年失踪的人不止她一个。
信王与太子相斗的那些年,局势混乱,官场倾轧之风盛行,有人则浑水摸鱼钻了这个空子,一计瞒天过海,用人命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年中,无端失踪者不少,可根据记载,被完好无损找回来的人寥寥无几。
“娘娘,您看这里。”
李茵顺着怀玉的提醒看过去,只见展开的微黄卷轴上面写着——
吴述,户部尚书,于承平元年乞骸骨……
这便是了。
与她同年失踪者,京中记录在册的共计二十人,这些人均是垂髫年纪的女子,其中多为官宦人家的子女。其父官位最高者,是官至尚书的吴大人,如今,他已经告老还乡。
不过,他在位时,不知是何原因,并未大肆寻找走失的女儿。
看得多了,怀玉的一颗心也跌落下去,“官至尚书都不能找回自己的女儿,更别提那些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孩子,哪里还能回来?”
李茵听了,却嘲讽一笑。
哪里只尚书家的小姐找不回来,若非意外,国公爷家的小姐也找不回来了呢。
失踪者中自然也有清白人家的子女,但因寻找失踪之人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颇多,穷极一生也未必能够找回来,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官府也派人前去搜寻过,但也没了后话。
“承平年间失踪案不断,还是年纪尚幼的女孩居多,也不知是谁一再包庇,让他们犯下这滔天大罪。”
致使无数人骨肉分离,埋葬于他乡。
怀玉沉吟片刻,忽然道:“娘娘,我倒是有一计。”
李茵:“什么?”
“引蛇出洞。”
*
彩霞渐收,天边泛起暗灰,仿佛蒙上了一层纱帐。
坤宁宫主殿内,隐隐有争吵的声音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