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东府灿烂,西府惨淡 - 红楼帝业 - 挽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红楼帝业 >

第264章东府灿烂,西府惨淡

第264章东府灿烂,西府惨淡

元春难以掩饰的焦虑以及对娘家的深切关切,袁易自是看在眼里,亦能体谅。

元春贤孝端方,德才兼备。荣国府乃是生她养她的娘家,亦是赫赫扬扬百年的世勋之家,如今骤然被革去自第一代荣国公贾源传承下来的世袭爵位,这等塌天大祸,她若还能无动于衷,反倒显得冷血了。

袁易自己虽在权谋路上杀伐果断,不乏狠辣,他却真心喜爱元春的秉性,并不希望自己的妻子也变得如他一般心狠手辣。

然而,理解归理解,喜爱归喜爱,却不会动摇袁易处置贾赦一案的决心,不会令他出手相助,替贾赦减轻罪责,为荣国府保住世爵。

元春见夫君态度坚定,无转圜之意,便强忍酸楚,低声道:“不敢再打扰四爷清净,我暂且告退。”说罢就要转身离去,背影透着几分萧索。

“且慢。”袁易开口。

元春闻声止步,转回身来。

袁易望着她,语气平和:“我已做决定。将你带来的陪房张若锦,抬入部曲籍册。”

元春微微一怔。只听袁易续道:“往后,便由张若锦掌管府中外宅的账房事务。”

想当初一家子住在东郊时,家中大小账目皆由袁易、元春亲自打理。

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住的是郡公府,家业浩大,仆从如云,内外事务繁杂,非昔日可比,自需立下严密的规矩,任用专人分管。

袁易不设大总管,让元春执掌银库及内宅账务,外宅账房执掌人选,则悬而未决。他如今身边的心腹还不多,也就贺赟、蒙雄、贺忠等数人,倒是没有适合管外宅账房的。

张若锦乃是抱琴的哥哥,是元春自荣国府带来的陪房,也是元春的心腹之人。袁易冷眼观察日久,见张若锦品行不坏,行事稳妥,尤精于管家理财。

此刻袁易忽然提出将张若锦抬籍部曲并委以重任,分明是见元春因娘家之事忧心忡忡,特意以此等方式予以些许宽慰,

元春冰雪聪明,登时解了其中好意。她眼圈微红,敛衽一礼:“谢四爷的恩典。”

袁易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元春这才缓缓退出立身斋。

……

……

元春离开“立身斋”不到半个时辰,忽有太监疾步进来向袁易禀报:“启禀郡公爷,内务府及礼部将府上的匾额送来了。”

自泰顺帝明发谕旨宣告袁易归宗并册封郡公,至正式举行册封典礼,其间不过短短数日,“郡公府”匾额一时赶制不及,故而直至今日,袁易这座煊赫府邸的大门门楣之上,竟还空着,只余往日悬挂“敕造宁国府”匾额时的几处陈旧钉痕,颇与府中如今的尊贵气象不符。

今日,“郡公府”匾额终是送到了。

袁易闻报,便起身往大厅而去。

到了大厅,袁易受了匾额,仔细打量,见这匾额是以上好木材制成,正中是“郡公府”三个鎏金大字,因袁易郡公并无特定封号,故只以此三字为名,虽简洁,自有一股天家威仪。

袁易旋即对一旁的张若锦吩咐道:“你即刻去瞧瞧,前番我命你拿去制作的正堂与内书房的匾额,可曾完工?若已好了,便一并取来,今日索性都将匾额挂上,也算了却一桩事。”

张若锦忙躬身领命,快步而去。

袁易与礼部官员一同督着,将“郡公府”的大匾抬至府门外,又架好了梯子,小心翼翼地将沉甸甸、金灿灿的新匾额,稳稳当当地悬挂于朱漆大门的高高门楣之上。

阳光之下,“郡公府”三字熠熠生辉,与门上擦拭一新的鎏金铜钉交相辉映,气象顿时为之一新!自贾珍获罪,宁国府沦落以来,这空寂许久的门楣,今日终是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这般动静,自是引来了隔壁荣国府下人们的围观,他们窃窃私语,唏嘘不已。

“瞧瞧,才刚咱们西府里大老爷被革了世爵锁拿了去,转眼间东府就挂上这‘郡公府’的金字大匾了!”

“这世道变幻,谁能料得准呢!”

恰在此时,贾琏失魂落魄地从外头回来。

他方才奔走打探父亲消息,得知贾赦已被京营节度使鲁科多亲自押入了刑部大牢,情形极是不妙,正自心惊肉跳,六神无主,忽见袁易府邸门前簇新的“郡公府”匾额高悬。

他再回想自家府上如今愁云惨雾,世爵革除,父亲入狱……两相对比,直如云泥之别!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与慨叹:这沉寂破败了许久的东府,竟转眼间成了皇子府、郡公府,尊荣显赫至此;而自家西府,却顷刻间跌入深渊,连世代相传的爵位也丢了!真真是天意弄人,荣辱无常!

他不敢多看,忙低着头溜向西边的荣国府,背影狼狈。

……

……

“郡公府”的金字大匾方才在正门上悬挂稳妥,袁易便见张若锦领着几个匠人,捧着两块新制成的匾额回来了。正是袁易亲笔题写、命张若锦督造的正堂“德本堂”与内书房“立身斋”二匾。

袁易便又移步府内,亲自看着典仪官搭起梯架,将“德本堂”的匾额端端正正悬挂于正堂之内。旋即又至内书房,将“立身斋”匾额悬于斋内。至此,府中两处紧要所在也皆挂了匾了。

三匾挂完,袁易又来至府邸西侧。此处原有一扇直通会芳园的临街大门,门内是一片开阔之地,如今则是一片喧嚣工地景象,但见工匠往来,土木大兴,斧凿声、夯土声混杂一片,噪音颇大。袁易已下令,将此片开阔之地改建,欲打造一座府内校场。

他居于东郊时,曾特意购置土地,自建校场,练习骑射、步射,寒暑不辍。这番勉力并未白费,前番他在江宁追捕那刺客头目萧忠之时,他精湛的骑射技艺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终能克敌制胜。

如今迁居这西城郡公府,距东郊校场路途远了,往返不便。    幸而这郡公府占地甚广,会芳园临街大门内的一片开阔之地,又适宜改建为校场。一旦建成,非但袁易自己习练骑射、步射极为便宜,更可于此操演府中护卫、护军、家丁。

此刻,袁易负手立于工地之旁,视察工程进度,目光沉静,心中已在盘算着将来如何于此地磨砺技艺,操练人马。

这座郡公府,不仅是他安居之所,亦将是他演武修文、培植势力的根基。

……

……

荣国府内,荣庆堂中,此时愁云惨雾,压得人几乎透不过气来。

贾母歪在正中榻上,神色灰败,仿佛一日之间就又苍老了几岁,眼皮耷拉着,往日享乐时的精神气儿荡然无存。

虽说她素日不喜长子贾赦的荒唐行径,但贾赦终究是她的亲生骨肉,今日贾赦被泰顺帝下旨革爵拿问,她岂能不惊不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