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诗词会前夕 - 穿越大宋,我为岳飞保命 - 任之轩辕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13章诗词会前夕

马车缓缓行进在江南的冬日古道上,车窗外,寒风虽烈,却也挡不住沿途的景致。李清照掀开车帘一角,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江南水乡独有的温婉与坚韧。田野间,残雪覆盖着麦苗,偶尔可见农人披着蓑衣,在寒风中劳作,那份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让李清照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夫人,这江南的冬景虽不比春日里繁花似锦,却也别有一番风味。”驾车的小厮老李转过头来,憨厚地笑道。

李清照微微一笑,道:“是啊,老李,这江南的每一处风景,都像是能说话的故事书,让人看不够,想不够。”

“夫人说得极是,咱们这一路行来,遇见的每一处风景,都是老天爷给的福气。”老李应声附和,言语间透着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激。

随着马车继续前行,李清照注意到路旁不时有孩童嬉戏,他们穿着单薄,脸蛋冻得通红,却依然笑声连连。这一幕,让她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无忧无虑,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怜爱。

“老李,停车。”李清照轻声吩咐道。

马车停下后,她从包裹中取出几块糕点,递给那些孩童。孩子们见状,纷纷围拢过来,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感激。

“多谢夫人!”孩子们齐声说道,稚嫩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脆。

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李清照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她知道,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份纯真与善良,都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

数日之后,马车终于抵达了分宁县。县城虽小,却自有一番古朴与宁静。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李清照下车后,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只觉心旷神怡。

“夫人,咱们先去县衙拜见赵县令吧?”小翠在一旁提醒道。

“嗯,正是此意。”李清照点了点头,随即带着小翠和行李,向县衙方向走去。

县衙内,赵子昂县令早已等候多时。他听闻李清照到来,亲自出迎,态度极为恭敬。

“赵县令,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李清照行礼道。

“李夫人客气了,能请到夫人这样的当世才女,才是本县之幸。”赵子昂回礼道,言语间满是钦佩之情。

一番寒暄之后,赵子昂邀请李清照前往书房详谈。书房内,书卷满架,墨香四溢,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夫人此次前来,定是为了诗词大会之事吧?”赵子昂开门见山地问道。

“正是。”李清照点头应道,“我虽一介女流,却也深知诗词之于文化的重要性。此次前来,便是希望能为诗词大会贡献一份力量。”

赵子昂闻言大喜,连忙将诗词大会的筹备情况一一道来。原来,他与宁都书院的泠轩先生早有商议,欲借此机会弘扬文化,促进学术交流。

“夫人既有此心,本县自当全力支持。”赵子昂郑重承诺道。

商议既定,赵子昂便亲自陪同李清照前往宁都书院。书院位于县城郊外,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步入书院,只见庭院深深,古木参天,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这便是宁都书院了。”赵子昂介绍道,“此地虽偏远,却人才辈出,乃是我分宁县的文化重镇。”

书院内,学子们或埋头苦读,或三两成群讨论学问,一派勤学好问之景。李清照心中暗自赞叹,不愧是文化之地,果然名不虚传。

在赵子昂的引领下,李清照来到了泠轩先生的书房。泠轩见李清照到来,连忙起身相迎。

“李夫人光临书院,实乃蓬荜生辉。”泠轩拱手道。

“泠轩先生客气了。”李清照回礼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一番客套之后,众人围坐一堂,开始商讨诗词大会的具体事宜。除了泠轩和赵子昂外,还有书院的山长欧阳山长以及青年才俊陆子逸等人。

“此次诗词大会,旨在弘扬文化,促进交流。”泠轩首先发言道,“我等当群策群力,共同办好此事。”

“所言极是。”赵子昂点头附和道,“夫人有何高见?”

李清照微微一笑,道:“我虽不才,却也愿尽绵薄之力。依我之见,诗词大会不仅要比拼才情,更要注重意境与内涵。我们可以设置多个环节,如命题作诗、即兴赋词、诗词品鉴等,让参赛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学识。”

“夫人此言甚妙。”陆子逸拍手称赞道,“如此一来,诗词大会将更加丰富多彩,也更能吸引天下才子佳人前来参与。”

欧阳山长也点头表示赞同,他补充道:“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文士前来担任评委,以确保诗词大会的公正与权威。”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气氛一时之间变得热烈起来。李清照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期待。她知道,这场诗词大会将不仅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聚会,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清照与泠轩、赵子昂、欧阳山长以及陆子逸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他们一起商定了诗词大会的具体流程与规则,还就诗词创作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夫人以为,诗词之要义何在?”泠轩先生在一次闲聊中问道。

李清照沉吟片刻后答道:“诗词之要义,在于言志抒情,表达内心之真实感受。它不仅是文字的堆砌与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流露与灵魂的共鸣。”

“夫人所言极是。”泠轩点头赞道,“诗词之美,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赵子昂也加入讨论道:“我虽不擅诗词,但也深知其重要性。诗词乃我中华文化之瑰宝,应当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欧阳山长则补充道:“不错,诗词大会便是一个极好的平台。它不仅能够展示才子的风采与学识,更能激发更多人对诗词的热爱与追求。”

陆子逸则是一脸兴奋地说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诗词大会的盛况了。到时候,我定要一展所学,与天下才子一较高下。”

李清照看着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温暖。她知道,这场诗词大会将不仅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交融。

在深入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李清照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词大会的一些看法与建议。她认为,诗词大会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确保诗词大会的公正与权威。”李清照认真地说道,“只有公正的评判与权威的评委,才能赢得参赛者的尊重与信任。”

“其次,我们要注重诗词的意境与内涵。”她继续说道,“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与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流露与灵魂的共鸣。我们应当鼓励参赛者深入挖掘内心真实的感受与体验,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与独特意境的佳作。”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诗词的传承与发扬。”李清照补充道,“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通过诗词大会这一平台,吸引更多人对诗词的热爱与追求。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年轻才子的培养与引导,让他们成为传承与发扬诗词文化的中坚力量。”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李清照的这些建议不仅切中要害,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场诗词大会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随着诗词大会的筹备工作逐渐进入尾声,李清照也即将迎来她期待已久的盛会。她站在宁都书院的高台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与清澈的溪流,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期待。她知道,这场诗词大会不仅将为她带来一场文学的盛宴与心灵的聚会,更将让她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无论前路如何坎坷与未知,”她心中暗自思量道,“我都将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书写属于我的传奇篇章。”

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李清照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定与自信。她知道,属于她的诗词大会即将拉开序幕,而她也将以最好的姿态迎接这场文化的盛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