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人是靠希望活着的(常德会战)(5) - 虎部队:国民党抗日王牌七十四军 - 关河五十州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1章人是靠希望活着的(常德会战)(5)

第31章人是靠希望活着的(常德会战)(5)

救命船常德保卫战进行期间,正值开罗会议召开。12月1日,蒋介石从开罗飞抵重庆,获悉常德战况后,他特地致电余程万,表示五十七师在常德奋勇歼敌的事迹,已“引起全世界各友邦最大之敬意”。

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乃至尊敬,当然是件再好不过的事,但问题是五十七师已撑不下去了。会议的焦点也不在于要不要突围,而在于大家不能全部突围,必须有人拖后掩护。同时因为五十七师撤出常德这件事,并没有向战区报告并得到许可,所以也要分出少部分力量留守以做交代。

据说会议一开始,是余程万命令一六九团团长柴意新率部突围,他自己率收容整补的一个加强连继续与敌军进行巷战。不过在军队里,这样一种方式也可以被理解为,在所有团长中,柴意新是余程万最欣赏和最亲近的一个,在此危难之际,余程万有让柴意新留守的意思。

柴意新毫不含糊,立即说:“师长为全师希望所寄,希望师长早日突围,我在此死守,等师长率援军来解围。”

会议最终决定以一六九团余部和一七一团一部合计五十一人,由柴意新指挥,负责牵制敌军。

谁都知道留守意味着什么。柴意新当时新婚才七个月,他这么做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真正无私无畏的精神。吴荣凯时任一六九团上尉书记,柴意新对他说:“你也去(指突围),和孙团长(一七〇团团长孙进贤)、杜团长(一七一团团长杜鼎)他们一起。”

把自己的团长单独留在城里,吴荣凯心里极不乐意,于是摇摇头:“我不去。”

柴意新急了:“我是在这里拼命,我命令你马上出城!”

吴荣凯只好说:“团长,那我服从命令,我走了。”

他给柴意新敬了一个礼,才回头走了两步,柴意新又叫住了他:“告诉你啊,沿途小心。”说着,把手往前面一指。

那一刻,吴荣凯的眼泪唰地就从脸上流了下来。

由于孔庙失守,不在会议地点附近的已无法直接通知,只能用发射信号弹的办法告知。还有的零散部队是在用话机呼唤团指挥所无果的情况下,自行向后联络,才知晓了突围的决定。

撤退人员登梯越过南门城墙,即撑船离岸。五十七师战前在沅江沿河吊楼下藏了几条木船,数量不多,当炮兵团团长金定洲赶到岸边时,余程万所乘的船已经离岸,他正好赶上一条带着卫兵的军官所乘的木船。在这条小船即将离岸的瞬间,金定洲跳上了船,岸上的几十个人见状,也纷纷跳下水,朝小船游去。

众人很快就抓住了船沿。由于船少人多,船只逐渐失去重心,往一边倾斜,眼看就要翻掉了,船上的人顿时乱成一团。卫兵发现不对劲,挥起一柄缴获的日军指挥刀便朝船沿砍去。当即有一个人被砍断手沉入水中。其他人还没有爬上船的人赶紧哀求,说我是师部副官,又或者是师部军需,但此时说这些都没用,除非你是余程万。

卫兵继续挥刀,人们哭骂着一个个沉入水中,情形惨不忍睹。金定洲发现自己的副官也在水中,眼看卫士的刀就要砍到副官头上,他急忙制止:“他是我带来的副官,请让他上来!”

卫兵听后方才收起指挥刀。金定洲抓住副官的手,拼命往上拉。副官已经有气无力,若不是金定洲救他一命,即便不挨刀也差不多要完了。

船上没有桨,只能用木板代替,他们借助强劲的东北风划到对岸,与德山方面的友军会合。

这是最后一条救命船。后来者以及部分负伤官兵,只能仰卧或徘徊河边,其中一些人沿着沅江北岸摸索,在天亮前脱离了险境,但是更多的人所面临的命运,不是牺牲就是被俘。

12月3日晨,柴意新率部固守华晶玻璃厂。他们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在打光所有子弹后,又端起刺刀做自杀性冲锋。冲锋过程中,柴意新身中四弹而亡,所部五十一人也全部遇难。

上午八点,常德沦陷。中方轰炸机群共三批九架对城内展开空袭,黄昏时,岩永汪不得不将大部分军队撤至城外,只留下一部兵力在城内担任守备。

既然已经占领常德,横山勇便准备撤退,但是他的上司、“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却劝他从长计议,对撤退计划做出变更。

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先畑俊六并不是这么想的。原先他认为由于发生常德会战,正向云南方面集结的中国军队已有不少被牵制在常德战场,中国远征缅甸应该不会顺利进行了,也就是说,只要横山勇能够攻占常德,就基本达到了作战目的。

畑俊六突然改变主意,缘于在11月25日,台湾新竹遭到了驻华美国飞机的空袭。尽管在此之前,中美都曾派飞机空袭过日本,但主要还是起宣传震慑作用,此番空袭则已不仅仅限于宣传,而是进入了战略轰炸的实际层面。

有证据表明,美国未来还可能将有“超级空中堡垒”之称的b-29重型轰炸机大批派到成都,从中国西部出发,直接空袭日本本土。

这件事让日军大本营受到了强烈刺激。于是大本营让位于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部考虑发起“打通大陆作战”,其目的是摧毁美国驻华空军基地,以及打通纵贯中国大陆的南北铁路交通线。

南京总部内的参谋们长期以来都想打大仗,但是一直没有条件,现在听说大本营有此想法,众人全都兴奋不已。倒是畑俊六表现得比较冷静克制,他叮嘱总参谋长:“这是一件大事,不能轻易接受,要进行充分的研究。”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派遣军”一直充当日本陆军补给源的角色,其兵力被不断抽调至太平洋战场。早在“打通大陆作战”之前,“中国派遣军”总部就曾秘密策划过“四川作战”(也称“五号作战”),也因太平洋战局不利而不得不予以中止。

俗话说得好,小来穿线,大来穿绢,有多少财力物力才能办成多少事。畑俊六非常清楚,在现有情况下,要发动任何超大规模战役,都必须从东北及日本内地抽调必要兵力,否则决无取胜的可能。

当畑俊六左右盘算的时候,他正好接到第十一军发来的“完全占领常德”电报。在给横山勇拍发贺电的同时,畑俊六突然意识到,将来要实施“打通大陆作战”,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击破薛岳的第九战区。在这一过程中,第六战区的去留动向显得非常重要,如果第六战区从侧背进行支援,毫无疑问会对进攻日军造成不利影响。

这样就涉及了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细节,即“打通大陆作战”的出发点设在哪里为好。畑俊六的判断是,从常德附近发起作战最为理想。

按照畑俊六的指示,总参谋长急忙向第十一军拍发电报:“关于从常德返还的时机,要暂时待命。”

对横山勇而言,上级的这份电报几乎就是在打主意揉搓活人。常德会战开始以来,日军第十一军已减员一万,而其前后补给线不过一条。此外,常德外围的中国军队仍在不断围攻,第十一军随时都有遭到包围的危险。

横山勇给畑俊六的答复既消极又冷淡:由于兵力所限及其他原因,缺乏确保常德的信心。这次暂且让我们返回原驻地,以后想来常德再说。

简单答复之后,不等畑俊六和大本营进行商议,横山勇便自顾自地撂了挑子,命令各部按原定计划北撤。

在常德沦陷后,中国统帅部一再向孙连仲和薛岳发出训令:“无论常德状况有无变化,决依既定计划围攻敌人。”各部队奉令行动,但是第十军为增援常德而遭到重创这件事,显然让大家或多或少都产生出心理阴影,没有几支部队敢于大胆实施包围、迂回、分割和穿插。即便行动最为积极的王耀武兵团,也因当面之敌较为顽强而推进困难。

直到12月7日,一支部队侦悉,日军在常德车运频繁,来是空车,去是覆盖得很好的重车。他们得出结论,日军正在运送伤亡人员和抢劫的物资,是准备逃跑的征兆。

第六战区长官部收到情报后,急电各军,准备实施追击战。第二天,日军果然开始退却。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在常德城郊,有一座东西向的小山,叫太阳山,在山上驻守的是五十七师一六九团三营。在师主力撤出城郊撤点后,三营仍然一直固守着太阳山,从11月22日起算,共守了十六个昼夜。

能够坚守这么长时间,首先是缘于地形有利。太阳山虽然不高,但毕竟也是高地,易于守军发挥火力,相反,当日军从无屏障的平地向上仰射或冲锋时,就要困难得多。其次是到了后期,日军大部队已将重点转向常德城,围攻太阳山的只是小部队,且附近有可以饮用的小水塘,不致受断水之虞。尽管如此,到战事结束时,曾经五百余人的一个营,也已锐降至不足五十人。

12月8日午夜,全线突然陷入沉寂。营长对大家说:“看来敌人是退却了,我们本应出击,但是我们现在都趴着,连站都站不稳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说完,他喟然长叹。

12月9日上午,已与七十四军军部及五十一师取得联系的余程万率部进入了常德城,并亲手将一面崭新的国旗插上了小西门的城楼。随后他派人通知三营,让该营撤出太阳山,到常德城内的天主堂集合。

三营幸存官兵还是第一次与经历浩劫后的常德面对面,这使他们感到触目惊心:城内面目全非,一片断垣残壁,有几处还冒着余烟。

参加集合的五十七师余部不足千人。余程万和步兵指挥官周义重先后讲话。当周义重说到全师会战初有一万七千人(一说为八千多,似不确),现在还不到百分之五时,大家都哭了。

不名誉的污点

常德会战结束两个月后,蒋介石在南岳会议上进行讲评。会上,蒋介石对七十四军尤其是五十一师、五十八师在外围的优异表现做出了特别褒扬,称他们以六个团对抗近六个日军联队,还能够立于主动地位,不断向敌人发起攻击,称得上是抗战史上最辉煌的战绩。

会后,被蒋介石夸赞为“模范军人”的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获颁云麾勋章一枚,他也是常德会战中有幸受勋的少数将领之一。除此之外,七十四军还有八十九人作为特殊立功人员受到表彰,其中就包括炮兵团团长金定洲、五十七师一七一团团长杜鼎。

七十四军中,唯一遭到处罚的是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蒋介石在讲评中,直接称他是“不名誉的污点”,罪名就是未能坚守待援,致丢失常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