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人是靠希望活着的(常德会战)(4)
第30章人是靠希望活着的(常德会战)(4)
作为军司令官,横山勇不能光用战术的眼光来审视常德战役,他还必须跳出常德,看到常德以外——无论常德以西的王耀武兵团,还是常德以南由第九战区派来的第十军,都在向常德中心区域极力推进。就战略角度而言,增援常德并不是中国统帅部的唯一目的,它更可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即用五十七师来牵制和消耗攻城部队,同时调动在城西和城南的主力,以野战的方式来围歼和消耗迂回常德的日军。
与幕僚人员研究后,横山勇认定,要想消灭眼前这支国家观念极强,并且在中国国内负有盛名的五十七师,不仅要付出数倍的伤亡代价,还将延长作战时间,影响全盘战略,是个很划不来的买卖。
简单点说,就是鱼很好吃,可是不能因为想吃鱼就让自己的喉咙被刺给卡住。横山勇决定弃鱼捞虾,也就是不再以完整歼灭五十七师为目标,只要占领常德城,就赶紧撤兵。
当天横山勇向指挥攻城的岩永汪发出命令,让他开放常德城的一侧,使第五十七师得以撤出。按照命令,岩永汪将进攻南门的日军第三师团第六联队撤至东门,让出了南门这一带地区。
在28日的战斗中,为应付险情,五十七师把仅有的炮弹都用完了,无论是火炮还是迫击炮,炮弹都全部告罄。没有炮弹的火炮等于一堆废铁,毫无用处,炮兵们只能取下炮闩,卸下瞄准镜,然后拆卸炮筒、炮架,将其全部埋入地下。
余程万下令将城内炮兵、工兵和师部人员全部编队,由一七一团团附率领,改换成步兵装备参加巷战。
没有火炮,接下来的巷战还能坚持多久,余程万心知肚明。11月29日,他向第六战区发去最后一份电报:“弹尽,援绝,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做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第七十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每一天都很艰难
电报发出后,余程万即和出任代副师长的原参谋长陈嘘云等人巡视几个巷战据点,并对附近正在抢修工事的一百多名官兵进行训话。余程万已经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两眼发红,而且全身上下都布满了泥灰,但这位戴着白手套的师长仍显得精神抖擞。他慷慨激昂地对官兵们说:“虽然现在我们伤亡很大,但日本鬼子的伤亡更大,希望全体官兵继续奋战,为保卫常德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不成功便成仁,不当亡国奴!”
简短的训话,激发了大家的斗志。余程万下令在每条街道口各设一掩体,同时打通市区房屋。
紧急情况下,附近商店的各种袋子都被拿出来,装上土后堆成掩体,就连附近糕点厂的一块大案板也被抬过来,筑成了机枪掩体。
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官兵们打通了各条街道的房屋,包括五十七师设在兴街口中央银行内的师指挥所也被打通——木头房拆掉板壁,砖瓦房沿墙打洞,窗口和大小门一律垒上沙包,房屋内的东西,甚至是日军的尸首都被用作巷战掩体。
黑濑部队接到命令:“烧毁常德市街,迅速取得成果。”日军开始点火焚烧房屋,但是城内几乎所有民房都是坚固的砖墙或土墙结构,大火无法蔓延,双方还是只能进行逐屋争夺。
五十七师喊出了“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的决死口号,把每一座房屋、每一条街道、每一堆废墟,都变成了杀敌的战场。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29日下午,黑濑部队进至百街口。一七一团李超班与五六个敌人展开白刃战,他们先是在街上对刺,接着又一直打到附近的染织厂。白刃拼刺对身眼步法等要求很高,李超因为左眼负伤,观察不便,结果大腿被从左边冲过来的鬼子刺了一刀。幸亏他的战友眼疾手快,迅速开枪射击,把这名鬼子给打死了。
李超班全歼了敌人。这时传令兵送来余程万的命令:“师长命令全体官兵,不准临阵脱逃,誓死不当亡国奴,不成功便成仁。”
李超因为腿部流血过多,被抬至百街口的一处民房包扎。天黑后和其他三十多个伤员一起,被担架员转送至城外安全地点。这说明在横山勇“围三阙一”的情况下,五十七师是可以撤退的,所以余程万才会特地再发一道“不准临阵脱逃”的命令。
当天白天,布上部队沿着东门被炸开的城垣缺口突入了城内,并以密集的扇形队形向前推进。在日军进入机枪的有效射程后,守军以一阵急风骤雨般的猛射,将冲在前面的敌人撂倒了一大片,其余敌人赶紧卧倒散开。
日军用来对付机枪掩体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步兵平射炮。在平射炮的猛烈轰击下,守军的机枪掩体遭到严重破坏,机枪火力也受到压制。原本已散开卧倒的日本兵趁势一跃而起,向守军冲来。
除了向守军的主阵地实施正面攻击外,敌人还分出部分兵力从侧翼进行迂回,随着双方距离的不断拉近,子弹像雨点一般地落进了交通壕和散兵坑内。
在近战中,中国军队真正赖以消灭敌人的是迫击炮弹和手榴弹,尤其是在巷战中,若能把握好手榴弹的投掷时机,就可以把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眼看日军越来越近,指挥官一声令下“投弹”,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甩向敌群,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利用手榴弹爆炸时掀起的硝烟尘雾和敌人瞬间的慌乱,士兵们迅速跃出工事,转入二线预备阵地。二线阵地是离主阵地不远的几幢尚未被完全破坏的二层楼民房,守军占领二楼后,居高临下向敌人射击,死死卡住了通往市中心的交通要道。
除东门被日军突入外,和尔部队也在晚间突入小西门(西门防守阵地分为小西门和大西门),但五十七师依然沉着防守,使日军死伤惨重。
在常德外围,五十一师、五十八师向敌人发动猛攻,激战至30日拂晓,完全占领了黄石市、漆家河两要点。第十军的第三师在同一天攻进日军第六十八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及其后方医院,并于傍晚拿下德山。
德山与常德城一水相隔,仅十数里之遥,而城内的五十七师又不肯弃守常德突围,这让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甚为不安。横山勇一面严令第十三师团、第三师团、第六十八师团等部死守要地,阻挡外围援军形成合围或直接增援,一面敦促一一六师团加紧围攻,务必尽快占领常德。
11月30日晚上,日军一一六师团长岩永汪将战斗司令所迁入常德城内,他亲自视察了第一线,并竭力给各部队打气——行下的秋风,望下的雨,你们给我可着劲再往前拱一拱,没准守军就会撤了。
由于有战斗力的兵员越来越少,五十七师也开始紧缩阵地以节省兵力。官兵们利用颓壁残墙和瓦砾堆构成的复杂地形,东一枪西一枪,还不时投上一颗手榴弹,用这种声东击西的方式弄得敌人晕头转向。
对所有选择坚守的人们来说,在城内渡过的每一天都很艰难,但也同时孕育着突围和获救的希望。他们饿了就吃炒米,渴了喝冷水,偶尔有人从糕饼坊找来一包糕饼,也会让彼此高兴得相视大笑。
最后一点努力
12月1日,巷战进入决战阶段。敌我双方以东西直街为界,五十七师占领南半城,一一六师团占据北半城。
在距离相当逼近的情况下,日军用平射炮向守军据守的民房内发射了燃烧弹。由于天气久旱,民房内部的木料非常干燥,被燃烧弹一点即着,霎时烈火熊熊,一些来不及从房内转移的官兵皆葬身火海。
火舌随风飘动,其他相距十几米的房屋也都不点自燃,很快,城内民房十之八九皆成废墟,守军失去了屏障和依托。四处弥漫、能见度极低的烟雾,也为日军的行动提供了掩护,他们三五成群,开始逐屋搜索和捕捉五十七师官兵。
守军的防御区域急剧缩小,剩余部队只能依靠少数残破碉堡奋力支撑。更严重的是,日军不断炮击和施放毒气,使得城内水源遭到破坏,渐渐地,大家连冷水都喝不到了。
战士们挖掘地面,试图找到新的水源,可是掘地三尺不见一滴水。人暂时不吃东西可以支撑,缺了水却不行。尤其是在激烈的战斗中,人们会忘记饥饿和睡眠,不想吃饭,只想喝水。
断水的恐惧在过去只是想象,现在则成为现实的考验。先是口干舌燥,唇皮开裂,接着便是眼睛发花,胸口发闷,浑身有气无力,就好像得了一场大病,濒临死亡边缘一样。防守阵地上,一时间呻吟声不绝,有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靠喝自己的尿来解渴。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当天王耀武兵团虽排除万难向前挺进,然而其侧背却遭到日军第十三师团箝制,不得不又退回去。第十军第三师的境遇更令人唏嘘,他的第七团在晚间已突进至常德的汽车南站,城里的人可以听到城外打信号弹和吹号,但就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有人认为援军是不肯渡河到城区赴险,所以才会假模假式地只发发信号,表示援军到了,在壮壮城内守军的胆的同时,也顺便敷衍一下他们的责任。事实上这是错怪了援军。第七团能够看到城内一片火海,也听到了炮声隆隆,可是因为没有船,他们无法渡过沅江与守城部队会合。
正在第七团想办法找船的时候,日军第六十八师团从四面合围过来。第七团增援不成,反陷入包围,经过英勇抵抗,最后仅有少数人突围退回德山。
留守德山的第九团不久也遭到日军围攻。第十军另外还有两个师,但这两个师在并列前推的过程中都遭到了日军的分割堵击,以致自顾不暇,无法增援德山。其中预备第十师尤其伤亡惨重,该师因遭到日军第三师团的伏击,师长孙明瑾将军阵亡,整个师指挥层几乎都被打掉了。
12月2日,城内守军遭到分割包围,部队已无法维持建制,只能各自为战。双方短兵相接,使得中方轰炸机群飞临常德城上空时,都因敌我距离太近且难以区分而无法投弹。
当天下午,日军突破大西门防线。至此,五十七师仅剩下兴街口中央银行至笔架城这一小块阵地。日军也遭受了极大伤亡,布上部队的代理联队长铃木兼雄少佐被子弹贯穿右下腹,因重伤而被送下火线。
从11月20日常德遭受日机轰炸开始算,这座有“湘西重镇”之誉的历史名城经历了12个昼夜的摧残,早已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之中,戴有“虎贲”袖标的五十七师官兵尸体和日军尸体混杂一处,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又造成了血流成河、尸堆如山的惨烈景象。
下午三点,德山方向由远而近传来了沉闷的密集炮声,有人说是友军的增援部队正在逼近常德城。大家精神为之一振,准备里应外合,配合援军出击,可是将近黄昏的时候,炮声却逐渐稀远了。
炮声是第三师第九团做出的最后一点努力。第二天,在日军第六十八师团的猛攻下,该团自团长以下大部分阵亡,五十七师从南面获援的希望也由此终结。
反而是西面五十一师组成的钻隙支队派人进入常德城,与五十七师取得了联络——可惜只有数十个便衣敢死队员,根本不能对局势起到任何缓解作用。
12月3日,凌晨两点,炮兵团长金定洲突然接到师部指挥所的电话,说余程万正在笔架山的一间民房里召开紧急会议,要他速往参加。
天色漆黑,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周围什么也看不清楚。金定洲带上副官,沿着笔架山的小路悄悄地前往会议地点。途中要经过孔庙,一七〇团余部还在那里与敌军激战。
五十七师的几名团长都被召集了过来。当金定洲进里屋开会的时候,副官便和几名卫士一起在堂屋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