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死神的乐园(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3) - 虎部队:国民党抗日王牌七十四军 - 关河五十州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4章死神的乐园(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3)

第24章死神的乐园(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3)

混战至半夜,特务连阵地被日军攻破,师指挥所被迫南撤。因为没有向导,走了没多远又和日军遭遇,师部被冲散,五十一师变得更加混乱。日军发动的夜袭本来是浅尝辄止,没有想到纵兵深入,但在连续取胜的刺激下,不再有人考虑什么常规不常规,大部队乘夜直接奔袭黄花镇。

突围

湘北地形与赣北一样,以山地和湖沼为主,加上第九战区逢会战必彻底破坏公路,使得机械化和摩托化兵种基本失去用武之地,能够让日军提高运动速度的,只剩下骑兵。

此次湘北之战,日军骑兵充分发挥出其突袭作用。在与中方第九战区所属的第十军作战时,日军第十一军的骑兵联队曾取道崎岖小径,对中方第十军预备第十师最靠前的一个营发起夜袭。该营官兵正在营舍内鼾睡,日军骑兵就纵马突入,以乱刀砍杀,一夜之间就砍死砍伤了两三百人,使得预备第十师乱作一团。

除了突袭前线部队外,骑兵还专捡中方的指挥机构打。一军调度,全靠指挥,指挥机构一旦遭到突袭,通讯被破坏,指挥意图就无法下达,部队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往往遇到敌情也无心应战,只能一味后退。

偷袭黄花镇的正是大队日军骑兵。当时王耀武正与战区长官部派去联络的中将高参沈九成商量撤退事宜,对骑兵飞速杀到毫无提防。军直属部队当即被冲散,眼见日军逼近,王耀武急忙与沈九成一起钻进大路边的树林里。

王耀武的卫士排舍命进行掩护,卫士排排长被日军骑兵用军刀劈死,而王耀武自己也只差几步,因天黑才侥幸脱险,整个过程惊险之至。

当晚天阴无月,一片黑暗,对突围者来说有利有弊,其中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不辨方向,不知道应该寻哪条正确路径往后撤。五十一师师部被冲散后,李天霞及其幕僚们被迫各自突围。李天霞身边有卫士,情况相对好些,一般的参谋就只能自己凭运气了。师参谋处参谋黄幼衡一个人握着手枪,背着公文包,爬上了一座长满灌木林的山头,山下村子里不断传来日军讲话、吃饭和问口令的声音,但他又不敢随便下山。

一直等到天亮日出,能够看清南面的方向,黄幼衡这才动身出发。走了十多里路,他在一户农家吃了点东西,将公文包连文件带包全烧掉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完全摆脱危险,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重要文件落入日军之手。

果然,在接近浏阳河时,黄幼衡又遇到了日军,他想爬山避开,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两名日本兵紧随其后,用刺刀连刺两次都未刺中,黄幼衡跳下陡坡,接着跑到浏阳河边,不顾一切地跳入河中向南游去。

日军在岸上连开数枪,黄幼衡急忙潜入水中,日军以为他中弹沉了下去,便没有再打。

黄幼衡爬上南岸后,经历千辛万苦才到达浏阳城北。副师长周志道已经在收容部队,师长李天霞也到了浏阳河南岸,正在布置防线,掩护全军收容。

在这次全军溃退中,五十一师的情况还算不错,大部分团、营、连长在混乱中都掌握着一支或几支部队,而且都把部队带了回来。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炮兵营,副营长刘炳均返回找寻各连,并以猛烈炮火向追击敌人射击。敌人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没有紧咬追赶,从而使得炮兵营安全返回,未受丝毫损失。战后王耀武到五十一师讲话,当众表扬刘炳均在强敌面前能够处变不惊,机智勇敢,特晋升他为五十八师炮兵营中校营长。

三个师里面,损失最大的是五十七师、五十八师。五十七师伤亡了百分之四十,五十八师受创更重,仅军官就阵亡八十五人,负伤和失踪一百四十八人,总的伤亡率接近参战官兵的一半。

折戟春华山是七十四军战史上为数很少的几次败仗之一。尽管兵败退却,但他们仍展示了铁军本色,不仅消灭了相当数量的日军,而且正因为他们的有效牵制,给阿南留下了身后的一个最大隐患——平江。

9月28日,日军占领长沙,9月29日又攻占了株洲,10月1日,阿南认为已达到目的,下令沿当初的进攻道路北撤。这时杨森便指挥第二十军等部从平江杀出,实施侧击、尾击、阻击,使日军遭受不小伤亡,并缴获大量马匹、枪支和弹药,这也是此次湘北会战最后被宣传为“湘北第二次大捷”的主要原因。事后日军第十一军参谋长木下勇在自己的日记中如此记述:“阿南军司令官认为不占领平江是本军的一大失策。”

在日军撤退的过程中,中方第九战区实施了全线追击,七十四军也在其列,但这样俟日军过尽,再随之“收复”失地的所谓追击,对一支从不用靠投机取巧来获取荣誉和战功的英雄部队来说,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当王耀武接到命令,部署追击时,他却不知道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现在在哪里,五十八师也因此没有与五十一师、五十七师一起进行追击。

廖龄奇并不是在战斗中失踪的,也就是说阵亡和被俘的可能性不大,倒是很有可能逃到后方去。这种事情在抗战中并不鲜见,可是发生在七十四军身上,却简直不可想象,王耀武急忙电请长官部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啼笑皆非。

微妙关系

廖龄奇原来乘火车回到了老家湖南祁阳,正准备组织民兵打游击,并请当地县长给予援助。县长致电湖南省政府,省府再转电当时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薛岳。薛岳一听,马上电令祁阳县政府将廖龄奇予以逮捕。

另外一个说法,是说廖龄奇在火车上与第九战区的一个高参不期而遇,是这位高参向薛岳告发了廖龄奇。

廖龄奇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人说他是在全师崩溃面前被吓破了胆,乃至张皇失措,临阵退缩,把部队都抛下不管了。不过也有人认为,廖龄奇在战将中向来以骁勇著称,不像一个贪生怕死的鼠辈,擅自离队回家应该是有另有原因——当初俞济时煞费苦心地对五十八师人事进行调整,把原来老资格的正副师长予以调离,扶正黄埔资历较浅些的廖龄奇,是为了便于王耀武掌握五十八师。没想到的是,廖龄奇也并非一盏省油的灯,他早年在德械师第八十八师任职,曾随俞济时参加过“一·二八”淞沪会战,以后又在八十八师当过旅长,未加入七十四军之前就称得上战功赫赫。

俞济时在时,廖龄奇当然唯命是从,但对素无历史渊源的王耀武态度却相当傲慢。他认为王耀武没什么真本事,能够飞黄腾达,不外乎会走关系以及机遇较好罢了。以廖龄奇为中心,五十八师军官层平时跟王耀武以及军部的关系就有些微妙,即便是善打人际交道的王耀武对之也深感头疼,将张灵甫调入五十八师任副师长,就有加强对五十八师控制的用意。

据此推断,廖龄奇很可能是因为对战区以及王耀武本人的失误感到不满,认为上面瞎指挥搞垮了自己的师,所以才负气走人。

不管何种原因,这在讲究纪律的军队体系里都是难以容忍的,王耀武当即将相关情况据实报告,薛岳则以临阵脱逃罪向蒋介石呈报,请求予以严惩。

会战结束后,蒋介石亲自在南岳主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薛岳因为指挥失误的问题在会上受到了严厉批评。七十四军虽然吃了败仗,但是表现仍受到肯定,五十一师、五十八师分别被奖励法币一万五千元,王耀武及下属的两个师长余程万、李天霞被授予宝鼎勋章,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勋章共分四种,宝鼎勋章仅次于青天白日勋章居第二位。

廖龄奇最倒霉,蒋介石当场宣布按革命军人连坐法予以就地处决。宣布一结束,廖龄奇即被押出,枪决于南岳庙山门外。

廖龄奇被处决一事大大激怒了五十八师的几个团长。他们认为这件事处理不公,五十八师在永安之战中同样英勇卓绝,若以功抵过,廖龄奇完全可以罪不至死。

团长们当然知道王耀武与廖龄奇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觉得王耀武没有站出来为廖龄奇求情,显得无情无义,颇有落井下石的意味。

悲愤之下,四个团长中有三个集体辞职,不干了,五十八师的其他官兵也因师长人头落地而变得士气低落。

见此状况,向来对七十四军非常重视的蒋介石坐不住了。他破例安排让廖龄奇依阵亡官兵例优恤,以此安抚五十八师官兵之心,同时亲自批示,以副师长张灵甫出任代师长(后正式升为师长)。

张灵甫上任后,除对原先的一些军官或慰留或提拔外,还从五十一师调来一些骨干用于补充缺额,其中既包括刘炳均这样“王军长的人”,也有曾在五十一师带过的亲信旧部,比如刘光宇。

刘光宇为人有胆有识、重感情、讲义气,不过他有湖南人常说的那种骡子脾气,秉性非常倔犟,一般上司很难驾驭。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尽管他在淞沪会战中就已经官居营长,其间也屡建奇功,可是升迁并不是特别快,即便被张灵甫调到五十八师,也还只是一个团长。

调过去后,刘光宇表面上仍然跟张灵甫吵吵闹闹。部队训练时,有时看到情况不如意,张灵甫会对着刘光宇说气话:“明天是纪念周(国民党军队的一种制度化纪念活动),你团里有几个?”

他的意思是有哪几个官兵平时表现不好,可以拖出去枪毙。刘光宇马上给他顶了回去:“我团里没有!”

张灵甫下不了台,便说:“你们团里总是没有,明天一定要给我找几个出来。”

刘光宇干脆回答:“实在没有,要不你拿我去枪毙得了。”

两个人一个说有有有,一个说没有没有没有,每次都是同样的把戏。别人还以为他们上下级不睦,其实刘光宇平生最钦佩最服帖的就是张灵甫。军人直率,不会拐弯抹角,这是他们特有的一种情感交流方式。

有这么一批肝脑涂地且能力出众的下级辅佐,加上张灵甫本人不管军功还是威望都不在廖龄奇之下,因此他掌印后不久就稳住了军心。

七十四军先在江西宜春集结整顿,接着又开赴广西柳州进行补充整训。五十八师缺员最多,每连不足百人,于是由贵州拨补了部分新兵。经过一段时间的补充和训练,部队稍稍恢复了一些元气。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几个月后,七十四军再次奉令到长沙参加会战。当时各部都驻扎在柳州以南的铁路沿线,动员比较容易,登上车皮就往北走。

1942年元旦沿着湘桂铁路出发,1月4日晨即到达湖南的起点站霞流市附近。大家正准备下车徒步行军,长官部打来电话:“犯长沙之敌已败退。”

七十四军于是在衡山附近集结待命。不久传来了长沙会战获得空前胜利的捷报以及第十军坚守长沙战功卓著的嘉奖令。

长沙会战已历三次,为什么第三次长沙会战会打得这么好?第十军此番如何能做到克敌制胜,一战成功?

王耀武决定去取取经,他从军、师、军部直属部队中抽调部分指挥人员和幕僚,组成参谋旅行团(参谋团),报经长官部批准后,到会战的战场上去进行考察和旅行训练。

一切都不容假设

第九战区长官部对七十四军组织的这支参谋团非常重视。长官部参谋处处长赵子立亲自介绍了会战经过和取胜经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