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死神的乐园(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2)
第23章死神的乐园(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2)
王耀武不知道,第二十六军已经被日军击破,自顾尚且不暇,根本就对七十四军起不到掩护作用,更不知道,薛岳命令七十四军开往黄花镇的电报又落入日军之手,阿南已传令日军第六师团做好攻击七十四军的准备。第一个与七十四军遭遇的并非日军第六师团,而是第三师团。日军第三师团亦属老牌精锐师团,在此次湘北作战中风头最劲,一路过来基本没遇到过什么强悍的对手,阿南称赞该师团是立了头等大功的部队。
日军第三师团没有接到过和七十四军作战的任务,它原本是要通过春华山直奔长沙而去的,七十四军不偏不倚,正好就闯进了其搜索范围。
9月26日,上午九点,日军第三师团花谷先遣队(由旅团编成)所属的池边大队在到达春华山附近时,突然遭到前方不明方向的子弹射击。由于前方为小松林所遮蔽的丘陵地,观察视野不清,大队长池边实大尉推断,他们可能遇到了溃败的部分中国残兵,于是立即下令尖兵中队进行攻击。
一打下来才发现不对,丘陵上的中国军队不仅出乎意料地顽强,而且火力凶猛,甚至可以用重机枪进行连续射击,尖兵中队根本无法前进。
与池边大队不期而遇并交火的正是五十七师,当时他们也刚刚进入春华山,之所以见敌就火力齐发,并不是一种轻率行为,而是要给对方一个下马威,让日军知道山上有大部队埋伏,不敢上山搜索。
池边至此才如梦初醒,知道遇上了中国军队的主力,他果然不敢恋战,趁着守军尚未完全展开,向西迂回而去。
随后开来的花谷先遣队主力自然不会这么容易就避战退走,在春华山东侧,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五十七师居高临下,轻重机枪由疏渐密,集中火力横扫着仰攻中的日军。
如果忽略数量对比,七十四军原先配备的捷克式轻机枪和二四式重机枪,在性能上都要超过日军的同型武器。以后增加的苏式轻机枪,从仿制马克沁的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再到中国人熟悉的转盘机枪(正式名称是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也被证明实战威力要盖过日军所使用的“歪把子”轻机枪。这样的轻重机枪火力组合,用来制压正面之敌还是非常有效的,中川大队以火炮为掩护,组织几个中队并列进攻,一时都很难攻得上去。
唯一的机会就是等机枪换弹。趁着这一间隙,万年中队猛掷手雷,方于下午3点25分冲上并占领了一五三点三高地。
一五三点三高地失守后,五十七师以侧防火力对高地进行集中射击,同时敢死队员们也抱着捷克式轻机枪,前仆后继地向高地上的日军展开反击。
中川大队急忙用机枪中队进行阻击。日本九二式重机枪的整体外形酷似一只斗鸡,枪声类型听起来也像“咯咯咯”的鸡叫声,所以中国人把这种机枪称为“鸡脖子”。“鸡脖子”采用三十发弹板供弹,射速相对较低,连续射击能力远不如用弹带供弹的二四式重机枪。如果单挑,“鸡脖子”重机枪占不了上风,它的优势主要是数量多,日军每个大队(相当于加强营)都会配备一个机枪中队,拥有十二挺重机枪,而即使在七十四军这样中国最精锐的头等部队中,每营所设的机枪连中也只有六挺重机枪,少了整整一半。
九二式重机枪“咯咯咯”地狂叫了半天,共击退中方发起的十余次冲锋,而就这么半天时间,机枪子弹居然就打没了。无奈之下,日军不得不采用最拿手的白刃冲锋,这才勉强守住高地。
难解难分
下午五点,日军第三师团所属第六联队到达春华山西侧。联队派出的尖兵中队经过搜索,未发现中国军队的踪影,于是向联队长报告:“敌已退却,不见踪影,就此继续前进。”
联队长重信吉周大佐知道花谷先遣队正在山的东侧接战,他不相信西侧会没有中国兵,便以炮队镜进行仔细观察。
炮队镜又称剪形镜,它不同于一般的望远镜,原先是炮兵用来测定坐标的一种双筒潜望镜,后也用于步骑兵搜索,其观察距离和视野都较大。透过炮队镜,重信看到了一个中国士兵的头部,马上断定春华山西侧高地也有中国军队固守。
加藤大队奉命对高地展开攻击,很快也领教到了“虎贲师”擅长固守的特点。尽管五十七师在春华山立足未久,但他们已经在高地松林中构筑出了相当坚固的阵地,而且在火力组合和发挥上一如既往地出彩。加藤大队展开攻击不过半个小时,已经不断出现伤亡,其间,他们曾一度进入高地端部,五十七师见状,即以军官带头冲杀,将日军赶了下去。
加藤大队接着投入预备队,从反攻部队的右端切入,在担任指挥的中队长下岛阵亡的情况下,经反复三次冲锋,在晚上六点夺下了高地。
至此,春华山被日军完全占领。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随即下令占领天鹅山,与日军对峙。
当五十七师下午激战于春华山的时候,向永安镇开进的五十八师也遇到了麻烦。作为先头部队的五十八师一七三团原以为捞刀河南岸会有友军驻防,没有料到那里早就空无一人,他们只好临时为桥梁站岗,而此时日军第三师团第十八联队的森胁大队正好沿着桥梁直冲过来。
进入永安和桥梁边的只是一七三团的少数尖兵部队,也就刚刚来得及在桥头插一杆团旗,猝不及防之下,不仅桥梁失守,团旗也被日军夺去了。
见情况紧急,五十八师后续部队进行猛烈反击,将森胁大队和跟随前进的日军第三师团司令部拦腰斩断。
正打到难解难分,土屋大队赶到,日军兵力加厚,师团司令部这才得以摆脱危机。此时虽然敌我战线异常错综复杂,但师团长丰岛房太郎中将综合各方面信息,仍做出了眼前出现的中国军队就是七十四军主力的结论。
丰岛看出七十四军的防守势态尚未完备,乃是乘人之危的最好时机,于是下令各部对七十四军“予以击灭”。
入夜之后,花谷先遣队首先对天鹅山展开进攻,双方激战彻夜,但在“虎贲师”面前,日军未占到一点便宜,至第二天凌晨,不得不退却下去。五十七师乘势发起反击,重新占领了春华山。
晚上六点,日军第十八联队(含森胁大队、土屋大队)攻入永安,然后继续向五十八师实施急袭。五十八师则依托永安以南一公里的一四七高地顽强固守,战斗十分激烈。
午夜两点,在师长廖龄奇的指挥下,五十八师突然转入反攻。霎时间,机步枪声、手榴弹声、军号声冲破云霄,震撼大地,官兵们排山倒海一般地向日军猛扑过去。
到处都是手榴弹的爆炸和白刃发出的寒光,枪支之间的铿锵碰撞以及被刺杀者临死前的凄厉惨叫,让这个夜晚成了死神的乐园。五十八师连续发动三次反击,森胁大队的两名中队长战死,日军攻势因此受挫。
日军主力部队的进攻通常都是在短距离内以密集队形进行冲杀,一旦中途被遏止,便尽量保持无声无息,绝不轻举妄动。中国军队对日军的这一战术特点也很认可,称它符合《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善守者,藏于九天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可是现在不是需要中规中矩的时候。日军打破了常规,大队长森胁常市少佐亲自指挥一个小队加入冲锋队伍,冒着五十八师的迫击炮和手榴弹汇成的弹雨,拼死往高地上猛冲。在日军不顾死活的冲击下,一四七高地终告失守。其后五十八师虽多次发起反击,但均未能够奏效。
此后,土屋大队在山炮的支援下,又向五十八师据守的另一处高地——一五六高地北侧台地发起冲锋,并当即予以占领。五十八师则还以颜色,掷出的手榴弹雨点一样落向北侧台地,作为土屋大队基干的第七中队伤亡了六十余人,中队长西谷诚太郎大尉以下军官一次性全部阵亡。
当晚的激战基本是平分秋色,谁也没能够完全压倒谁,然而日军第三师团损失惨重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仅第十八联队中就战死中队长八人,所属旅团伤亡达八百余人,其中大部分官兵都折损于永安之战。
得知第三师团损失不小,阿南“深为同情”。在此情况下,日军第三师团还强打精神,申请击破七十四军后再向株洲追击,被阿南很体贴地给驳回了。
另一方面,对七十四军自投罗网式地出现在自己的包围圈内,阿南又“欣快万分”,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第七十四军终于进入永安市(即永安镇)附近,破敌良机业已到来。”
在研究第三师团的战报之后,阿南、木下及其作战参谋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湘北战场的中国军队虽多,有些部队的作战士气也很旺盛,但能在作战精神和战斗力方面起骨干作用的仍然是七十四军。现在既然已经掌握了这支部队的确切位置,当务之急是要一口吃掉,其他什么株洲、平江,甚至于长沙,都可以暂且放到一边。
根据参谋们的意见,阿南决定集中战场上的主要兵力实施大规模围歼战。他让日军第三师团继续保持与七十四军的战斗接触,同时命令第六师团急速南下,与第三师团协力围攻七十四军,而其他师团则负责对中方第十军、第三十七军、第二十六军进行牵制,使之不能增援春华山。
一个很大的空隙
日军第六师团此前对七十四军是只闻其名,双方从未面对面地交过手。9月27日黎明,前卫部队松村大队到达捞刀河畔,让他们深感诧异的是,中国士兵与其距离已经非常近,却不知什么原因始终一枪不发。
松村大队派三个步兵中队向春华山逼近,一千米,三百米,两百米,一直保持沉默的五十七师突然发作,开始用机步枪集中猛射。子弹射来的方向非常刁钻,多为斜射、侧射,来自正面的射击很少,日军在阵地前遗尸累累,到这时,松村大队才感到自己确实是遇到了劲敌。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当天天气情况良好,使得日军可以投入大量的航空兵,协同第六师团、第三师团进攻七十四军,战局迅速恶化。
战至中午,在黄花镇指挥作战的王耀武发现日军防线出现破绽,遂命令五十七师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野补团迂回春华山以北,向东侧击,以支援五十七师。
李翰卿奉命向日军第六师团侧翼发动猛攻,一下子打乱了日军阵脚,却不料一批日军援兵正好也于此时赶到战场,又从后面将野补团给包围起来。
李翰卿深知战斗已到了有进无退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将这股日军援兵击退,不但野补团本身不保,五十七师阵地也会被敌军突破。
一般情况下,中国军队在防守时都会以火力将日军阻击于一定距离以外,为的就是限制日本兵在劈刺术上的优势,实在需要发起白刃战,也要争取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进行,但野补团既无足够火力,也无充足人数,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纵身一搏。
李翰卿跳出工事,大声疾呼:“弟兄们,全局胜败在此一举,我们只能以生命报效国家了,不怕死的,跟我冲!”
李翰卿端起刺刀,率先冲向敌阵,士兵们被他的精神感召,纷纷跃出工事和日军展开搏杀。在这场血腥的白刃格斗中,李翰卿以身殉国,随其作战的一千余名部属也一同血洒疆场,场面极其惨烈悲壮。
在李翰卿率部发起决死攻击之后,日军又投入第四师团一部攻击五十七师左翼,等于用两个师团同时夹击五十七师,但正是因为李翰卿部冲乱了日军第六师团的阵形,从而减轻了五十七师的防守压力。余程万重新调整防守部署,以当日即伤亡三千人的代价,顶住了日军的凶猛攻势。
这时候第五十八师却支持不住了,在日军第三师团及第六师团一部的夹攻下,参加第一线作战的两个团,仅连排长就伤亡了半数以上,力量遭到极大削弱。接着,该部便遭到分割包围,各级指挥官均对部队失去掌握,混战不到几个小时,即全师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