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天寒地冻
第224章天寒地冻
“大头哥,家眷老弱都撤走了。”赵海此刻说道。不过他没有怀疑,毕竟马国才是孟小六的人,而对小六的本事,即便是至今谢大头已经成家立业却也从心底里有些崇拜,这或许就是从小塑造成的印象吧。
谢大头此刻点点头道:“派十来个弟兄秘密护送,别给人家三门的人添麻烦。剩下的随我来,既然小六说了,小鬼子要来,那他们就指定会来的。哼,咱们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这大山里还是咱们爷们的天下。”
谢大头没有完全遵照孟小六不可久留的安排,而是自作主张准备干上一架。而日本人想的也很好,毕竟在九一八之前,长青震山好牛壮是这一片绿林的总瓢把子。一旦他能屈服,为己所用,不光对收拢这一代的胡子有着一定的帮助,还能对其他武装力量产生一定的震慑和打击。可他们万没想到的是牛壮竟然软硬不吃,他熬过了日本人最残酷的严刑拷打,即便被打的气若游丝也没有松口。
在二柜张小春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后,日本人觉得他们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耽误了许久工夫竟然一无所获,他们决定彻底剿灭震山好这支绺子。所谓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把抵抗的最顽强的一伙儿胡子恰又是最大的一波剿灭了,或许会让其他武装心生畏惧。
谢大头听从了孟小六的建议,让老弱妇孺们跟着三大门的人撤了,但他并没完全听从,他有他自己的想法。看着小鬼子摸上山来,渐渐的进了自己的埋伏圈,一个个鬼鬼祟祟的清理着路上的陷阱路障,谢大头举枪扣动了扳机:“给我狠狠的打!”
这一场埋伏打得十分成功,但小鬼子也不是吃素的,当即寻找掩蔽进行还击。因为他们也同样是有备而来,加之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人还多于谢大头他们,所以即便谢大头占了先机,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却还是最终难以抵挡小鬼子精准的枪法和猛烈的火力压制。
“撤!”谢大头下令道。
所谓撤可不是撒丫子跑,而是边跑边打,引着小鬼子往林子更深处钻。老林子情况复杂,尤其是现在大雪未化的时候,无论是设计陷阱还是雪洞冰窟,都是很好消耗敌人的方式。至于雪地上的脚印,对于这群常年混迹野外的胡子来说,很容易掩盖,甚至还会利用反穿鞋、倒着走等方式诱使敌人上钩,耍的他们团团乱转。
若是奉军,这时候早就知难而退了,赶着那脾气硬的非得追到底的,也会被复杂的老林子和指不定哪里冒出来的黑枪给拖垮。但不得不说,小日本虽然可恨,有些想法也令人费解,可论军事而言,其实力还真不是盖的。他们不慌不忙步步为营,在这不熟悉的老林子里稳扎稳打,竟然与以山林为家的谢大头他们打得平分秋色。
五天后,孟小六从旅顺港上岸,随后由人带着前往哈尔滨。
“卧槽,真他妈冷啊,冻死了。”孟小六哆嗦着坐在炕上搓着手道。
上次孟小六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时候,那时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即便晚上凉快些也只是微凉。在奉天的时候更是没觉得东北有多冷,可现在到了哈尔滨,那感觉真是都快冻成冰棍了。
“六爷,您是没在最冷的时候去沈阳,其实沈阳别看靠南,昼夜温差也大的很,当然了,比起哈尔滨来就差些劲儿了。”赵海端了一杯酒,酒是温的,孟小六一饮而尽,顿时只觉得酒劲儿冲头,不禁呛得咳嗽连连。
赵海笑道:“六爷慢点喝,这酒儿劲儿大,不比你们南方人的酒温和。”
“我这正儿八经的北京人,怎么成南方人了。”
“嘿嘿,对于我们东北人来说,过了山海关都算南方人。”赵海笑道。
“大头哥呢?”
“哈哈哈哈。”谢大头人还没进来,声音先至了,他夹带着一股寒气推门撩帘钻了进来,把那狗皮帽子一扔抱着孟小六连连擂了几拳道:“好兄弟,还是我的小六。”
孟小六推开了谢大头,继续缩在火热的炕上,打着哆嗦道:“你先别急,让我缓缓,那谁,海子,再给我来杯酒。”
“你穿的太少了,你以为这是上海滩,还穿着毛呢大衣。海子,去弄身貂儿。”谢大头道。
“好嘞。”
几人叙了几句家常后,牛蕊问道:“六哥,我大哥被抓了,你说咱们该怎么救?是否还和上次救海子的时候一样,乔装改扮偷梁换柱。”
孟小六摆摆手道:“这个方法不行,我上哪儿弄这么多会日语,个子矮,又长得像军人的人去。而且日军纪律森严,口令严格,咱们太容易露馅了。听说现在有不少奉军在为日本人卖命,攻打咱们这儿省城齐齐哈尔的就有中国人?”
“不错,这些二狗子最可气了!”谢大头道,随即眼睛一亮问道:“难道你要扮成他们?”
孟小六还是摆摆手:“当然不是,大当家的肯定被人严密看管起来,寻常那种汉奸走狗怎么可能见得到。不过他们也可以利用上,但并不是关键所在。我不了解情况,还得容我想想。”
“那我们能做什么?”
“等,除了等待,别无他法。我稍微暖和些了,会立刻启程去齐齐哈尔转转,毕竟我不太熟悉,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如果可能的话咱们软硬皆施,但这一切需要等待。你们不能轻举妄动,我也不敢跟你们保证一定能救出牛壮。”孟小六道。
牛蕊急道:“可六哥,我大哥还在牢里受苦,如今严密看押,生死未知,咱们拖不得啊。”
“可不等又能怎么样?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的确他们没别的办法,在东北的抗日队伍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原奉军,他们从刚开始的抗命与日本人对敌,到后来的全力以赴,绝非那些一触即溃之徒可比拟的。后来有些就脱离了队伍,自己逗留在东北,并未跟随大部队撤离,而是在故土进行抗日。
但他们目标大,人数多,又接受过军事训练,跟日本人也多是正面战场交锋,更代表了原政府合法性的残留,所以被日本人重点对待,也是首当其冲被日本人打击的对象。至东北全境沦陷,奉军残留抗日部队就已经被打的残破不堪难成建制了。
第二类就是绿林的胡子和保安队了,就如牛壮他们一样,胡子如今是东北境内最大的抗日武装力量。虽未进行过专业军事训练,但军事素质也不弱,尤其是在荒野和老林子里,更是寻常士兵所无法比拟的。
但这伙人纪律差,不光打鬼子也同样扰民,而且并非个个都是好汉。这么说吧,在为日本人卖命的汉奸狗腿中,目前的军事力量大致有五个警备军六个支队三十个旅。其中有一半是原奉军,倒不是说这些当兵的孬种,国土沦丧了,有不少拖家带口的也只能跟着当官的一起投了日本人。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但剩下的另一半,就是大小绺子的胡子和乡间保安队自愿投靠过来的了,尤其是胡子,本来大部分就没什么仁义道德可讲,助纣为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愿投靠日军不是因为胁迫牵挂所致,所以最得日本人器重,属于铁杆汉奸。
第三类是抗日决心最为坚定,但力量却是最弱的一拨人。他们是民间的武装力量,或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或是普通老百姓,他们用血和肉,保卫着自己的家园,捍卫着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故此,当第一类抗日武装被消灭后,日本人便对准了剩下抗日的胡子们。他们神出鬼没藏于山林,是不是出来劫上一波,附骨之疽般赶也赶不走甩也甩不掉,着实让日本人头疼,更对日本彻底征服东北,留下了不小的难题。牛壮作为附近最大的绺子头儿,整个东北道上赫赫有名的大掌盘,日本人恰巧抓住,肯定要谨慎处理。能利用就利用,不能利用也要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孟小六穿着一身貂儿,带着海龙的帽子,身上却还是不觉得暖和。作为省会的齐齐哈尔比哈尔滨还要冷上几分,孟小六只感觉哈口气都要结成冰了。而用谢大头的话说,这马上马的就开春了,要是前些天,耳朵都能冻掉了。
“六爷你就是虚。”马国梁站在一旁说道。
孟小六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问道:“看明白了吗?”
“看明白了,”马国梁说道:“共有六个工作人员,我看了看,分别是四男两女,其中四个是中国人。你别说日本子开的银行服务真好,我就是去开个户存个钱,他们就快把我供成老佛爷了,一句一鞠躬的,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孟小六点点头,说道:“行,过两天再去存一笔款,看看是不是还是那些人。饿不饿?”
“有点,这位马家兄弟,城里哪一家酒楼好吃?”马国梁笑着问向身边一个马家的人。
几人去了一个很有名的餐馆,据说这家餐馆从大明时就有了,后来前清的时候迁到了齐齐哈尔,牌匾都是宁古塔将军给提的。说得这么有来头,自然要好好品尝一番了,结果他们刚刚入了包间落座,就见有两人闪身进来,随即关闭了房门,回头凝视着众人。
其中一人的目光落在了孟小六身上,不由得身子一震。而孟小六一时间没看出来这个裹得和个熊一样的人,旦看仔细了,也不由得大吃一惊。就在这时候,外面吵闹声四起,伴随着掌柜唯唯诺诺的询问和中日混杂的大声呵斥愈来愈近。
孟小六窜了上去,那俩人一老一少,老者不动声色,少者刚想反抗就被马国梁给制住了。一两分钟后,房门再度被粗暴的推开,一帮军警涌了进来,他们面色不善横眉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