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178章
酒楼修缮渐入尾声,这一年又至初夏时节。
年初洒下的草种已经长得郁郁葱葱,负责侍弄花草的伙计们,将之修剪成自然生长的形势,又不会过分溢出到游廊上来。
万事就绪,只欠东风,酒楼的开业,必须要择一个吉日,而且是最适合的时机,将名声一炮打响才好。
“名字呢?酒楼取啥名,要不还是叫萍水?”
宣苹觉得,取原来的名字有助在短时间之内拓展声名,但盛天晶却不赞同,道:
“这名字不好,酒楼之名必得契合经营之策,譬如江天楼,菜系揽尽天下江河名鲜,才不负此名。”
“萍水二字,并不契合酒楼目前主营的山野风味。”
“对,那不如就叫山歇楼,如何?既有山字,又是个歇脚的地方,一下就把吃饭和住宿二字合起来了。”
咏墨想到了一个好名字,提议道。
“山歇,倒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是少了一丝琢字的雅气。”
盛天晶思虑一二,半是赞同,又觉得还可以再琢磨琢磨。
“不如,就叫山梦吧。”
“山野萤光,梦入川河。”
谢灵将咏墨的意思,升华成了一副美妙的画卷。
“哎、好啊!这就对了!”
宣苹兴奋地鼓起掌来,十分赞同这个取名。
“嗯,这个不错。”
盛天晶这回没有意见了。
旅思遥听着众人群力群策,选出一个名字来,自己也有了主意:
“那我就依照这八个字,绣屏风吧。”
酒楼摆设主要是赵闻玉出力,但最后的点睛之笔,自然少不了旅思遥,她的手艺这些年来不断进益,已经到了一绣难求的高度,这段时间她特意空出了日子,为的就是帮酒楼多做一些绣品,装饰点缀。
酒店入门之处,需要一副巨型屏风表形达意,旅思遥花了很多心思,不断遴选丝线用材,最后选中了一种并不名贵,甚至有些粗糙的蚕丝线。
这是为了应和山野之题,若是一味名贵反而不美。
萤火虫需要烁烁发光,而为了在白日也荧亮若星,旅思遥选取了云母片,一点点敲碎了用丝线坠在屏风上,其形幽幽飘然如星河,白日若隐若现,散发着柔珍的亮色,却又如碎裂的镜片般,晶光浮染,形成的波影映到人们的脸上,如同空中浮流,带来丝丝阴凉之气。
这还不够,旅思遥事先又用草汁混合河珠粉末,浸泡了丝线,因此绣上去的每一寸,都荧荧如虫,一吸一烁地栖息在屏风上,几乎栩栩如生。
屏风亦绣烟色山野,幽蓝如凝露的野花,丛丛铺落而下,更若沉静流淌的一湾川河。
而一到灯烛引夜之时,萤虫逐光漫游,便与同样染了珠粉的幽凝花丛交相辉映,令人不禁心神驰往,几乎沉溺在梦幻的山色之中。
其余的帘帐,也绣上了同样荧荧生亮的各色花草。
开张吉日是在夏末未尽,狂雨尽歇之时,这一日天气凉爽,适合出行游玩,人们在几日的潮热雨水下憋的不行了,一涌而出,大街上比前些日子热闹了不止一倍。
食客们的消息都很灵通,听闻街尾有一家酒楼开张大吉,便想过去瞧瞧热闹,而有的人过去一看,嘿,竟然还是老面孔,这不是萍水客栈的那些伙计吗?
“你们这消息,瞒的可真严实。”
食客惊讶地对宣苹道。
“嘿嘿,您先进去瞧瞧,保证不让您失望。”
宣苹笑眯眯地展开手,做了恭迎的姿势。
食客便走进去,一进去,轻薄如水的帘纱落下,内里渐暗,荧光渐浮,宛若游动的萤火虫,在她周身轻盈点舞。
脚下地板光洁,倒映出幽蓝的花形,轻轻一踩上去,便踩碎了那娇嫩的花瓣,幽淡的蓝花如水褪去,在她离开之后,又缓缓恢复原状。
“好美,好别致。”
食客下意识屏住了呼吸,连脚步也不自觉放轻放缓,生怕惊动了周身栖息的精草灵植,一个伙计行至她身前,将她引到一处靠近游廊的矮座上。
随后又有一个伙计奉上茶水。
山梦楼——
她进来时,依昔记得酒楼的名字,又望向那粗制的瓦陶壶,却包了一层油光水滑的茶釉,这制壶人的手艺不如何高明,但从这细微之处,却能看出颇显用心。
茶杯形状也凹凸不一,上面描画了花卉野果,有春杏、夏梅、秋栗、冬橘,亦有梅兰竹菊四君,不过皆是简笔画,但在楼内充满山野之气的氛围里,却丝毫不显得违和。
周围墙角用作装饰的器皿,瓶瓷之上,刻画的不是山水形意,却是详见妇女劳作之景,虽然常见,但又很新鲜,让人不由得心念随之而动,生出了一丝祥和安宁之意。
这些显然是乡间的女子用私窑所制,即便用尽巧思,也不及大师一笔,但各花入各眼,放置在这山梦楼,倒是天然的契合。
因在夏季,时人多饮冰,所以山梦楼准备的是莲子茶冰饮。
不过莲子不是真莲子,是用木薯粉染色制成的莲子糖,茶杯里盖着莲子糖,茶壶里是冰镇的莲子汤,倒入其中,再畅快地饮上一口,莲味清香冰凉,沁人心脾,莲子糖染甜而又富有咀嚼之劲,喝个茶,竟像是吃上了一道甜品。
美哉,妙哉。
食客不由心生感慨,随即喊人点菜,山梦楼的菜肴经由盛天晶精心改善,虽然大多是不起眼的农家小菜,但经由她手烹饪,竟别有一番滋味。
这位食客就点了一道什锦野菜饺,一道姜辣河蟹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