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176章
隔了十天,王桂芬终于拖着刘三妹姗姗来迟。
她其实早两日便来到了藕河镇上,一来便四处寻客栈酒楼,推荐自家腌渍的山珍八宝,但正如谢灵所想,她们二人碰了一鼻子灰,待心虚踌躇了半日,才回到萍水客栈。
再见二人,王桂芬不再那么硬气,她似有些不安地搓了搓手,才对谢灵道:
“店家,我把山珍八宝带来了,足足有六大罐子,这可是我和刘三妹家全部的存货了,你要是还想买,可得给我们个好价钱。”
“对,这可是咱们辛辛苦苦腌制出来的,是家中的口粮,我说要卖,家中那口子还不依呢,娃也闹腾着说要吃,我好说歹说,才让他们老实下来……”
刘三妹边说边瞥着谢灵的脸色,见她一脸平静,丝毫没被打动的样子,心中顿时更没底了。
临过来之前,桂芬还跟她把这套说辞对了好几遍,谁承想……根本没用啊。
“二位,我的确想要这山珍八宝,价钱方面必不会亏待你们,但说到底这也不过是一道配粥吃的咸菜,若二位见日后卖的不错,想漫天要价,断了我这销路,那我可是不依的。”
“不会不会、我们咋能是这种人呢!”
刘三妹一听她主意没变,竟还有长期售卖的打算,瞬间喜形于色,连忙应承:
“只要店家一直要,我们就能一直送来,绝对不会中途变卦的!”
“只要价钱合理,我们就只卖你这一家,这够意思了吧?”
王桂芬见此,则又拿起了乔,矢口不提之前到处碰壁的事。
谢灵也不拆穿她们,定然露笑:“好,二位随我来,我要先试一试每罐的腌菜品质如何,能过关便都收下。”
刘三妹和王桂芬遥遥对视一眼,见事成了,不约而同从借来的牛车上各搬下一罐山珍八宝,随谢灵进了厨房。
品尝环节很快结束,六罐都是好成色,因每一罐都份量很重,谢灵用一罐三十个铜板的价钱,收了下来。
三十个铜板,这可是她们从没想过的好价钱!
而且山珍八宝都是自家山上采的,又是自己做的,这一趟简直是净赚啊。
刘三妹和王桂芬乐不可支,马不停蹄赶着牛车回去,要告诉家中这个好消息。
晚上,谢灵将山珍八宝分成一小碟的份量,作为食客点单的赠品,给她们挨个试吃。
小咸菜大家都吃过,一般都用来佐酒配粥,也没什么稀奇的。
食客们不以为意,多多少少吃了几口,起初倒没觉得什么特别,但热菜汤水灼口,用这酸辣冰凉的山珍八宝清口,细细咀嚼间,浑然滋生出一股幽清的香气,几筷下肚,就连唇齿也如漱了口般,染上了清爽的气味。
而这股凉凉的感觉,沿着喉咙一线而下,最终竟将胃腹也敷的冰冰凉凉。
食客们渐渐喜上这种滋味,不仅餐食吃的快了许多,也在不觉间将它们一扫而空。
这全都要归功于山珍八宝独特的开胃效果。
谢灵收拾桌子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心下顿时有了主意。
接下来,她连着赠送了好几日的山珍八宝,直到有人忍不住想买,她才将这道菜的食牌挂了起来。
但只限外带,一碟卖一个铜板,而在店里吃饭,只有点菜才会附赠,若不够吃,还可以续碟。
主动来店里吃饭的,本就是饿了想吃顿好的,如此一来,被山珍八宝吸引而来的食客,不仅念着它的开胃,多点了菜,吃上几次,习惯了萍水客栈的口味与物美价廉,便成了这里的熟客。
没过多久,刘三妹与王桂芬再次来送山珍八宝时,又带来了一种自家酿的酸果酒。
刘三妹不遗余力地向谢灵推荐:“店家您瞧,这酒是我亲手酿的,这酸果也是山中独有的一种果子,虽然酸涩,但酿造成酒后,酸甜可口,又不醉人,夏天往井水里一镇,再启出来倒上一杯,那叫一个沁人心脾,果香满院呀~”
“刘阿姊,这套说辞,你可背了好久吧。”
宣苹从她背后,单手往她肩膀上一搂,刘三妹被她夹住,脸色一虚:“唉、宣姑娘,我、我可没背啥词……我说的可都是实打实的真话。”
“是啊,你们尝一尝,若是不想买,我们再带回去罢了。”
王桂芬还是有些脾性,见宣苹打趣她们,便做主改了口。
“哈哈哈,我开玩笑的,阿姊们别生气,来来来,咱们进屋说。”
宣苹开客栈有一段日子,在迎来送往上琢磨出一些门道,又因个性活泼,这接人待物的活计就由她包办了。
进了客栈,谢灵早早给她们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餐食,刘三妹与王桂芬对眼一瞧,脸上不觉多了一丝臊气,她们二人这乡下脾气,着实是急了些,禁不得开玩笑,竟差点辜负了店家这般好意。
不过也是她们急着挣钱的缘故,唉,日后可得反省反省,再不能这般了。
刘三妹与王桂芬老老实实地吃了一顿饭,谢灵与宣苹跟她们坐在一桌,边吃午饭边尝了那酸果酒,味道的确不错。
果香也十分清新,虽不浓郁,但暗香浮动,引得周围食客都投来了热切的目光。
席间,王桂芬坦言,这酸果酒刘三妹的拿手好戏,别人怎么学都模仿不出她酿出来的味道。
谢灵知道她这番话,是借此擡价,便也应承:“既然如此,为了这个难得的手艺,我便用五十个铜板,换你这一缸酸果酒,这酒量虽大,但均算下来,也比外头市价要高出十个铜板了。”
外头一瓶梅子酒,也不过五个铜板,她这缸酸果酒分下来能有个小七瓶,在外头一共也才卖三十五个铜板,这哪止高了十个铜板,那是十五个啊。
刘三妹心花怒放:“好好好,就这个价,我回头再酿,一定快快再给您送来几缸,可不能让您这断了我酿的酒水!”
酸果酒滋味浅薄,并非名师水准,但果香清新,在春末入夏之季,非常受食客青睐。
如此,便渐渐吸引来一小批爱酒的食客。
店里的菜品因物美价廉,也再度被宣扬了出去,一些囊中羞涩的人们吃惯了熟悉的食铺,偶尔也会来吃上一顿,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每月都来光顾。
萍水客栈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虽不算得火热,但一整个夏季,刨除店铺租金和必要支出,纯盈余一下达到了四十五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