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 未被幸福抛弃的他 - 遥知是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8章

第28章

因为暑期天气太热,加上近几年在农村实行火化的政策,所以父亲的遗体从医院接回家在家为父亲换好了发送的衣服,放置了小半天,然后火葬场的车便过来了,然后由王鲵他们姐弟三个陪同父亲这最后一程去的火葬场,在父亲遗体被接受火化之后,姐弟三人返回了家,等着隔天再去取父亲的骨灰,然后一边回家开始操持父亲接下来的葬礼。

因为暑期天气太热,加上近几年在农村实行火化的政策,所以父亲的遗体从医院接回家在家为父亲换好了发送的衣服,放置了小半天,然后火葬场的车便过来了,然后由王鲵他们姐弟三个陪同父亲这最后一程去的火葬场,在父亲遗体被接受火化之后,姐弟三人返回了家,等着隔天再去取父亲的骨灰,然后一边回家开始操持父亲接下来的葬礼。

王鲵对于老家的习俗对于这些该怎么去做坦白的说他是不怎么懂的,包括他的哥哥也一样,所以具体的事情他们兄弟俩都是听姐姐姐夫的,父亲葬礼上需要出钱的事儿自然他哥是当仁不让,这么多年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定律,王鲵想尽一份自己的心,但是哥哥姐姐他们两家都以他一个人不容易为由把他应出的那份给免了,所以他只要出个人就行,顺便再力所能及的出份力,至于钱财方面的,是没有指望过他。

对此他依然选择就按他们两家说的来,其实从多年前的王鲵从他嫂子建的那个名字很和睦的叫做‘亲密一家人’的微信群里退出来那一刻起到如今他们兄弟姐妹三人其实心里都明白,对于一母同胞的他们,缘分差不多已经只能到此了,如今所能唯一维系他们兄妹三个之间那仅剩不多的一点儿所谓的亲情的也只有他们在这个世上已经七十多岁将近八十的老母亲了,等到将来这唯一能将他们姐弟三人给聚在一起的母亲也离世了,那么他们兄弟姐妹的缘分差不多也就真的一别两宽彻底到头了。

这是显而易见就能预见到的,想当初父亲还活着的时候,王鲵跟他的哥哥就将近三年没有见过一次面,平常也没有打过电话发过信息什么的,即使父亲生病住院,回去探视照顾的时候他也是错开了跟他的哥哥一家照面的时间,除非万不得已实在错不开,王鲵是没打算再跟他们有交集的,就比如这次父亲的亡故,其实包括王鲵的姐姐对王鲵哥哥也就是她的大兄弟那家的态度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姐姐差不多跟王鲵一样,主要原因就是王鲵的嫂子,如果依照如今社会的人性来说,王鲵的嫂子也没错,你说作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心去爱自己的丈夫跟孩子,她能有什么错呢,王鲵不知道像他嫂子这样的女性在如今的社会上有多少,其实王鲵跟他姐姐对他的这个嫂子反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王鲵看来他可以不去沾老哥家的一丁点儿光,但是王鲵看不惯的是他的嫂子在他面前展露出来的那份怎么藏也藏不住的优越感,不可否认的是那个时候的王鲵跟她确实没有可比性,但是王鲵想的就很简单那就是既然你小日子过的不错,我穷就独善其身,一个人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也不指望你来施舍,但是你不应该在我面前没完没了的显摆自己。

这是王鲵所反感的,其实后来仔细想想,王鲵也能明白她嫂子这种人了,生活在大上海,那个地方比她收入高的家庭比比皆是,她们一家在大上海顶多也只能算是个小康,但是人都有攀比之心,王鲵的嫂子就是这样很好的一个例子,她羡慕身边比她更能挣钱的同事跟朋友,另一方面又喜欢假模假样的看似关心实则在对方面前显摆去不如她的人,也许像王鲵嫂子这种人在当今社会有很多,这种扭曲的人性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相对于王鲵对嫂子的反感,王鲵的姐姐反感自己这个兄弟媳妇儿的地方就很简单,那就是当初王鲵在二十多不满三十岁的时候,她的这个大兄弟日子过的还不错,在大上海那样的地方有房有车有存款,两个人年入近百万,为什么就不能帮一帮自己的这个小兄弟,让他成个家,为他们老王家留个后,这也是老父亲直到咽气都没能了去的遗憾,毕竟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没有男性的子孙传承那就相当于绝户,绝户这两个字是不好听的。

凭心而论作为姐姐对王鲵确实可以了,她一直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那份力去帮自己的这个小兄弟,当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要保证自己那一大家子应对日常的开销有一定保障之后才行,对于这点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虽然在农村,但是老姐一家老小的开销也着实不小,而且从王鲵的姐姐嫁到那个婆家第二天开始,她的公公婆婆就把当家的责任让给了王鲵的姐姐,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初促成王鲵姐姐跟姐夫两人这段婚姻中的媒人有一个就是王鲵的亲叔叔,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女有多能持家,所以从一开始王鲵姐夫一家人就知道王鲵的姐姐在娘家的时候就有一个绰号‘掌柜’,刚好姐夫那家人是一家子懒散聚堆聚到一起的人,也许真的是不进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吧,王鲵姐夫这家人在王鲵姐姐嫁过去之前没有什么存钱的概念,大概就是有了就花,没了再挣这么一个恶性循环,也正是在新婚后的第二天她的老公公也就是姐夫的父亲让权的时候,王鲵的姐姐才知道,原来伴随着转让当家的一起的还有七万多块钱的外债,那可是在98年的时候,七万多的欠债已经是不小的一个窟窿了,但是当老姐问起姐夫这事儿的时候王鲵的姐夫嬉皮笑脸的来了句:能借出来钱,那证明俺们这家人缘好,换做别人让他去借七八万块钱试试。

对于王鲵姐夫给他姐姐的这个答复,王鲵的姐姐当时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也许是姐夫太能忽悠,王鲵的姐姐还真觉得他说的还真挺有一番道理,就那样王鲵的姐姐从新婚伊始便接过了婆家交接过来的一切,任劳任怨最后还清了外债,还养育了三个大学生,记得那个时候王鲵姐夫的父亲是个会车床的老师傅,后来不在厂子里干了以后,就在自己家里弄了一套车床,姐姐结婚后他把这个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还有媳妇儿,所以有那么几年时间姐姐跟姐夫两口子就在自己家里做那个车工,通过熟人给介绍点儿活儿,然后就给人加工,完事儿以后再让人甲方过来验收,挣个加工费,好的地方是这好歹是自己家的生意,不像给人打工那样受人管受约束,不好的地方就是做那个确实不容易,记得有一次王鲵的哥哥过年回家跟王鲵兄弟两人在一起聊天就聊到了姐姐,哥哥说:我看到老姐在十冬腊月这么冷的天里去加工那些大铁块儿,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连个手套都不戴,那双手被冻的满手都是一条条又宽又深的大血缝子,我看的真是心疼。

那个时候哥哥还没结婚,而那个时候王鲵也还小,后来是王鲵的姐夫受不了那工作了,觉得太辛苦,就撂挑子不干了,因为姐夫觉得做那个还不如出去打工轻松,于是姐夫去了一个老家本地人在山东开的药厂工作,倒是在那里踏踏实实的干了两三年,都升到一个小领导了,后来被王鲵叔叔家女儿王鲵的小堂姐给忽悠到了杭州,那几年是传销这个行业最疯狂的时候,也往往都是亲戚朋友之间相互拉伙入坑,很不幸王鲵小叔家那小堂姐就是被她姨妈家的一个表姐给忽悠过去的,怀揣着挣大钱的梦,她把王鲵的姐夫给忽悠了过去,王鲵的姐夫当时一听她说去了那里以后坐着办公室吹着空调玩着电脑,月入过万不是梦,然后就很坚决的从那个药厂辞职去了杭州,结果到地方一看是那么个情况,于是他仗着自己身高体壮,冲开了负责看守着他以及把他给忽悠过去的王鲵叔叔家的那姑娘等等很多人被圈在一起的那个房间的两个小年轻,然后回了老家,当时他倒是喊王鲵那个堂姐一起走来着,但是那时的叔叔家这个女儿以及被洗脑的不轻,当然也有可能是被套进去好几千块钱,不弄点儿回头钱回来,回了家不敢去面对父母,无论什么原因吧,反正当时她不走,选择在那里留了下来,最后王鲵的叔叔在王鲵姐夫回去以后,听他说起来,然后两口子才从老家坐火车去了杭州生拉硬拽的把王鲵的那个堂姐给拉了回来。

在王鲵姐夫在山东药厂打工的那两三年里,王鲵的姐姐在家里依然做着给人加工零件的生计,姐夫不干了那就她跟自己的老公爹,后来因为去了一圈杭州这档子事儿,姐夫药厂的工作也丢了,回了老家他依然不想干车工这行,于是跟王鲵的姐姐商量买个农用车去农户家里收粮食然后给粮站送,一斤粮食从中挣个一两分的差价,王鲵的姐姐同意了,但是当时家里有了点儿钱就紧着先还债了,家里没钱,姐夫说那没事儿,大不了再从新找那些亲戚朋友去借就是了,但是王鲵的姐姐没同意,但是钱还是找人借来了,找的不是别人,是姐姐找王鲵老哥借的,那个时候王鲵哥哥虽然已经在上海了,但是还没在大上海安家买房,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当时确实买不起,当时王鲵的哥哥也还没结婚,或许可以说的更准确些,也还没认识后来王鲵的嫂子,当时王鲵哥哥想的是反正他眼下的那点儿存款想在上海这个地方买房,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刚好老姐有难处要用,就先借给老姐用了。

那个时候的老姐也是自尊心很强的人,或许也可以说老姐是个很强势的人,其实姐姐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强势,她没答应姐夫再去找已经还清人家的帐的那些姐夫家的亲友再去借钱,那也是觉得心里确实觉得别扭,前脚刚还给人家,没几天再去找人借去,着实有些抹不开嘴,所以那个时候她第一时间想起的也是觉得开口最合适的,那便是自己的大兄弟了,不过后来姐夫倒腾粮食挣回来回头钱以后,姐姐第一时间就把王鲵老哥的钱给还了,钱还了以后等于挣了个农用三轮车,王鲵姐夫又觉得枯燥累,这行也不干了。

又一番思索之后,姐夫想到了他伯父家的儿子,也就是王鲵他姐夫的堂哥,在做包工头,于是王鲵的姐夫又跟老姐商量说干包工不错,不用出什么力,找一帮人,钱还不少挣,最后依然把王鲵姐姐工作给做通了,然后王鲵的姐姐又再次开口找王鲵的哥哥借了两万块钱在加上自己家这些年还完外债以后攒下来的,花路几万块钱买了个面包车然后王鲵姐夫跟着他的堂哥做二道手的包工,结果又干了两年还清了欠王鲵哥哥的帐以后给家里挣了一摊子建筑工地用的那些电钻,榔头,电线斧子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以及那两面包车后姐夫又干腻了,恰巧这个时候赶上姐姐的老公爹突发心梗猝然去世,从此以后关于在家里给人加工零件的的活计剩下王鲵的姐姐一个人算是干不了了,自此那套车床算是在老姐家彻底的给闲置了下来,直到过了很多年,包括到现在,那一套车床也都还在老姐家正房旁边的配房里面安静的躺着,有几次有人想买下来,但是老姐一听差不多是按收废铁的标准去收,于是就不卖选择留了下来,一留就留到了现在,或许在老姐的有生之年在王鲵看来那一大堆铁疙瘩老姐是不会卖掉了,这事儿估计很大可能要以后由老姐家的两个儿子,也就是王鲵的两个外甥来做。

不过自从姐姐的公爹去世以后,王鲵的姐夫算是在家真正踏实下来了,也可以说算是找到了真正适合他来干的工作,那就是当官,如同他讲的那样,他们家在他们的那个村子里是很有声望的,这得归功于两方面,一是他的父亲那时候是远近闻名的车床师傅,而且在村子里待人一团和气,算是个好人,就让王鲵来说,他的印象里,姐姐的那个公爹,从来都是笑脸迎人,从来没见他跟谁甩过脸子发过脾气,包括对自己的包括王鲵姐夫在内的三个孩子,以及王鲵姐姐的婆婆,所以姐姐的公爹在村子里人缘不错,二就是王鲵姐夫的母亲也是跟他父亲同个村的人,只是姓氏不一样,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不怎么大的村子一大半一下子都成了亲戚,加上家里累积起来的好人缘,所以村子里后来村长空缺的时候,大家伙儿把王鲵的姐夫给推举出来填补了那个村长的缺,干了两年又遇见村支书犯事儿被人给拉下台,刚好王鲵的姐夫在乡里人缘混的不错,加上又是村长,老支书下台后便顺理成章的接班老村支部书记,还如了党,大小讲话也算是个国家基层公务员了,不过自从姐夫当了这个官,整天这里那里的到处跑,那王鲵姐姐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就拿家里那二十亩地来说,从种到收包括中间的浇水,打农药,除草,施肥等等这些差不多都是由王鲵姐姐来干的,有时候还不止干自己家地里的,还给其他的街坊邻居干,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多挣点儿钱,因为有些人该给庄稼浇水或者施肥了等等,因为在外面上班回不来,那就花钱雇人干这些事情,如果王鲵姐姐刚好有空闲,就把这活儿给接下来,挣些外快来贴补家用,因为家挨着她们村里的小学,所以还在家里弄了个专门卖小学生玩具小吃的小超市,在农忙的时候还在家里屯卖农资,也就是化肥农药之类的,还有就是在家里弄了个快递收发点儿,她们村以及隔壁村子的快递都是王鲵的姐姐每天从镇上用电瓶三轮车给一包包的给拉回来的,一年四季365天从来没有间断过,拉回自己家后分好了类等着人来领取,一个件好能挣几毛钱的快递费。

所以综上所述,王鲵对他的姐姐是没有什么成见的,恰恰相反,他也清楚姐姐这二三十年来的不易,如果真要让他说为什么跟老姐一家人也不怎么亲近的话,那很大的原因应该是出在他姐夫身上,或许也可以说王鲵跟他姐夫两个人是互相看轻的,早些年在他看来他的这个姐夫跟自己的那个嫂子比起来一点儿也好不到哪儿去,尤其是从开始跟着他的那堂哥当包工头那时起,便对王鲵这个小舅子满脸的不屑,觉得王鲵没出息,有时候甚至跟王鲵的父亲那时候看他哪儿哪儿都不是差不多如出一辙,于是渐渐的王鲵也就跟姐姐家隔阂越来越大,亲情也越来越淡,这种隔阂也延伸到了下一代,姐家的那三个孩子,也就是他的那一个大外甥女还有两个外甥,对他们这个二舅也没什么话讲,不过分的来讲,他的那两个外甥尽管一个都大学要毕业参加工作了,一个正在读大学,他这个做舅舅的连他们的一个联系方式都没有,这当然是两方面都有原因,一是晚辈外甥们也想不起来给,一个是他这个做舅舅的也不想要,所以不知道这算不算也是彼此间的一种默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