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 未被幸福抛弃的他 - 遥知是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章

第27章

王鲵的哥哥叫王鹏,算是70后,虽然是70的尾巴,那也是70后,从小就热爱学习,一路走来都是品学兼优,用王鲵母亲的话来说,他的哥哥从小学开始就立志好好学习要改变命运脱离农村,后来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全国重点的大学,还是一本,在九几年那个时候,农村能出这样的一个大学生算是很不容易的一见事情了,为此王鲵的父亲专门喊了亲朋好友在家里给摆了几桌来庆祝,自己大儿子总算是给他们老王家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了,应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吧,父亲有意的想着跟自己大儿子多亲近交流一些,但是自从哥哥考上大学以后,回家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因为所学专业的缘故,每年的寒暑假他们的老师就会组织学生找景点儿去参观学习,所以在大学四年里,他的哥哥好像寒暑假也就回了两次家,刚好有一次还是因为王鲵的奶奶过世,最后取消了假期学习回的老家,再然后就是毕业分配工作了,那时因为在武汉读的大学,所以后来毕业给分配到了武汉下辖的一个区的林业局,算是一毕业就成了一位公务员,但是两年之后,王鲵的哥哥从那里离职了,当时父母劝也不行,坚决离职之后一个人去了上海,再然后就在大上海一步一步的安定下来,成家立业,买车买房落户,这一步步都是在农村靠着那几亩地的父母所帮不了的,所以后来村子里人都知道他们家大儿子扎根儿大上海了,混的很是不错,但是也正是随着参加工作,再然后在大上海那边稳定下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母亲都在上海那边帮着带孩子,父亲那些年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上海,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个农村老家他是更没怎么回去过,五六年还不见得能回老家一次,但是在父亲生病的这几年,由于母亲要照顾父亲的缘故,所以老两口回了老家,而王鹏他们一家四口倒是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回老家过年,如果国庆没什么其他的安排的话倒是也会选择回老家呆几天。

再反过来看王鲵,俗话说的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高下,跟他的哥哥相比,那他简直就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连个高中都没考上,做什么事情呢也就三分钟热度,所以在父亲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的家伙,所以父亲看到他是越看越不顺眼,最让王鲵觉得接受不了的是,别人家的父母都知道护犊子,最起码知道家丑不可外扬,但是这些在王鲵的父亲看来,一点儿也不用避讳,自己有个不成器的小儿子,他不怕被全村人甚至他所见到的聊天的每一个人知道,经常当着外人的面数落王鲵是个不成器的东西,就是个废物,起初王鲵不理解父亲怎么会这样,但是随着后来渐渐地成长,他明白了其实就是自己有个优秀的哥哥,兄弟俩一比较,高下立判,所以在父亲的眼里他就什么也不是,再后来王鲵索性也叛逆的破罐破摔了,挣点儿钱就山南海北的去玩,也不说存钱的事儿,尤其是在遇见石倩之后,他也索性不再想着找一个姑娘踏踏实实的谈个恋爱去结婚生子,就那样一个人吊儿郎当的过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里是他跟父亲关系最僵的时候,父子俩一年见不上两次面,就算是在一个屋檐下,那也是要么父亲自己呆在卧室房间里,要么王鲵呆在自己卧室房间里,期间老两口包括他的姐姐倒是托了不少人给王鲵介绍对象,怎么说呢,介绍的算是良莠不齐什么样的都有吧,有单身的,也有残疾的,有傻子缺心眼儿的,也有肚子里怀了孩子找下家的,也有离过一次或者两次婚带着孩子的,也有比他大好几岁,对方孩子都读大学了的,家里人给介绍的这些对象王鲵还差不多都去见了,但是最后一个都没成,没成的原因差不多都还是对方没看上他,最后让给他介绍对象的那些人都怀疑他这家伙到底是得多差劲,连最不起眼的一个女人他都搞不定,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估计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他倒是很乐意这些人把他当废物来看,也许起初的原因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父亲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他是废物说的是事实,后来对于这表面上的逢场作戏他也懒得去演了,于是直接堵死了这条在他看来很不堪成为所有人笑料的这件事,也正是因为从小的这些经历,所以他才会有当初跟石倩初遇时的那两种极端分裂的性格,不过对于王鲵的原生家庭来说,无疑是可悲的,他把活泼开朗能言善辩油嘴滑舌的那一面都留给了走出家乡以后在外认识的像霞姐,徐天等等这样五湖四海的人,而在父亲包括母亲以及亲戚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没出息呆头呆脑木讷寡言的即使放在农村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了。

但是在父亲生命中最后这两三年里,他们父子的关系缓和了许多,尤其是在第二次手术之后,父子俩相对于之前的相顾无言,倒是开始交流了,王鲵每次回家的时候也能跟他说一会儿话,包括在外面的时候每次给母亲打电话,如果是父亲接的也能在电话里父子俩聊一会儿,至于父亲为什么会妥协王鲵不知道,他也没有去问过,也许是父亲明白过来人各有命吧!很多时候面对命运不认也不行,也许还有其它的原因,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吧,如今伴随着父亲的离去,父子俩之前的种种好的也好坏的也罢,算是彻底的成为了昨日云烟。

其实全家对于父亲的离世跟王鲵心态也都差不多一样,毕竟父亲也活了近80岁了,就拿在这个村子里来说,跟他同龄的那一辈人比起来,王鲵的父亲算是长寿的了,很多他的同龄人在六七十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有的甚至过世的时候更年轻,四五十岁就没了,实打实的来讲王鲵的父亲最终能够寿享近80,应该归功于他的大儿子跟儿媳,因为那些年他没年去上海王鲵哥哥那里的时候王鲵哥哥两口子都会每年定期的带他们做一次全身的体检,也真是因为这个举措,所以在父亲检查出食道癌的时候是早中期,还处于最佳的一个手术治疗期,所以当时就立即安排住进了医院,然后由王鲵的姐夫托的关系没怎么耽误的就安排做了手术,手术也很成功,至于后来肺气肿包括心血管以及脑血管的这些个病,用医院主治医生的话来讲,那也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根治不了,只能维持,实在是喘的上不来气了就去医院排排气,要不就让村子里的医生过来家里给打几天吊瓶,就这样维持了三四年。

“你们也不用难过,你们爸走了也等于是不遭罪了。”母亲跟他们兄弟姐妹几个说道。

其实早在两年前母亲就跟王鲵包括他的哥哥说过放弃以后父亲去医院尝试其它治疗方法的话,实在是憋气的不行就选择在家里偶尔让村里大夫过来打几天吊瓶维系,没必要再去又是花钱又是让父亲受罪的去三甲医院治疗了,用母亲的话来说父亲活到如今这个年纪对于一个农村的老头子来说也算是可以了,不过母亲的这个提议遭到了王鲵哥哥的反对,因为他觉得这还是要看父亲自己的意愿,如果父亲觉得有那么一种治疗方案有希望能治好他,或者说能多活几年,老爷子愿意去尝试,那么做子女的就应该支持,不然的话违了父亲的意愿,再导致他心里不痛快,那不成了做子女的不孝了吗,所以最后还是让父亲自己选,如果他愿意冒风险去接着住院接着手术,那么就随他意,如果他选择就像母亲说的那样保守维持,那也支持,在后来母亲好好的为他分析了利弊以后,父亲最后算是放弃了住院手术的念头,选择了保守治疗,不过这一切对王鲵来说,似乎跟他关系不大,因为他每次回老家都会像多年前一样给人感觉混的不咋地,让周遭人觉得他一身的寒酸相,包括对自己的父母,老两口对他的认知也都认为他就是在这个社会的最底层摸爬滚打的一个人,没什么出息,能顾着自己温饱就不错了,也正是因为对他的这些认知,所以从父亲第一次住院做手术的时候,在住院交钱的时候,都想着他不容易,他的哥哥姐姐就把他给排除在外了,他也不谦让,索性不让拿钱就不拿,不让管事儿就不管,他反倒落一清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