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寺庙
经过那个古怪的土地庙后,又过了一刻钟,并没有出现新的异常情况未,陈轩提着的心缓缓降下来,重新放慢了脚步,继续走在平淡的道路上。这是他第一次独自步行赶路,前进的速度实在让他有些难绷,一个时辰七八公里的长度,在眼下的环境里几乎感受不到变化——脚下依然是那条土路,两旁的荒野和树木也极其类似,这些都让有一种原地打转的感觉。
还好陈轩并不在是一个需要争分夺秒的上班族,不用赶时间去挤地铁,挤电梯。没有拥挤和排队,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少有的几个正面提升。
就这样陈轩努力的在脑子里发散思维,以免被空虚和不安淹没。时间就这样在陈轩的踱步中一分一秒度过。
临近中午时,天上的云朵散去了许多,太阳从云丛中钻了出来。多云时感受还不明显,但这阳光照在身上,炎热感一下子便生了出来。看了看天色,陈轩此时确实也有些疲惫,同时感觉自己腹中饥饿,于是环顾左右,在路的右侧找了一棵大树,取下肩上的包裹,从中拿出一块布料铺在地上,然后坐了上去。说实话,他此时身上的衣物也算不得有多干净,这种行为只能说是潜意识里的习惯了。人在树荫下立马凉快了不少,陈轩倚着树干,从包裹中取出张远家为其准备的干粮吃了起来。
那是一种圆形的面饼,有成人巴掌大小。这个时代的面食很难如现代那般磨的精细,咬在口中常常会有颗粒感。而且可能是小麦品种还未改良的原因,口味上还带有一丝苦涩,只是并不明显。不过有点也是有的,这里的人为了充饥,往往将面压的很实。他手上的面饼便是这样,个头虽不大,但只吃了两个,就已经有了饱腹感。
还是现代人的时候,陈轩对吃喝就没有多少讲究。到古代附身成了一个和尚,吃的东西大多也就是馒头米饭外加一些斋菜,基本上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很难说有哪个是好吃的,这口味就更加不会挑剔了。而且此时心中忧虑的事情太多,对于饭菜味道这种的细节根本无暇顾及。处在性命都得不到保全的境地,还计较这些就太过矫情了。
这饼吃着实在,但吃完后不免有些口干。陈轩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就能赶到镇子上,于是取出水袋,将袋中的水一饮而尽。这水袋还是在大唐出行前僧录司的人为他准备的。由于出家人的身份,这水袋并不是用皮革缝制,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树皮编织而成。当时交给他的僧人说这树皮质地坚韧,做工密实,经久耐用,现在看来确实不假。一路前行了这么久,风吹日晒,却并不见有多少磨损,属实有些黑科技了。
只是这水袋为了保证不会泄露,编织的时候只能采用完整的树皮,而这种树的树干较细,这就导致编织出来的水袋并不大,也就一瓶半矿泉水的量,饥渴时往往喝不了多久就空空如也,因此只能作为应急只用。一遇到可以补给的地方,就需要重新灌满。
用餐完毕,陈轩见阳光还是相当猛烈,便继续靠着树干休息。就这么靠着,没过多久便睡了过去。待到半个时辰后醒过来,此时太阳正好被云朵掩盖,他将行囊收拾好,接着赶路。又过了一个时辰,远处小镇的轮廓终于出现在他的视野中。
又走了一会,小镇的面貌渐渐真切了起来。除了张远那座木屋,这是陈轩这阵子第一次看到人类的建筑。望向镇子附近不时走过的行人,他的心情也扬起了丝丝波澜。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很难忍受长时间的孤独。
陈轩是沿路而来,这座小镇的入口正好朝向他。入口的样式倒是和大唐类似,设了一座两层高的牌楼,牌楼顶部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如龙凤、莲花等图案,正中的横匾常刻有小镇的名字“真如镇”,这名字念上去有些拗口,也不知是谁起的。
虽然到了小镇的入口,可陈轩并没有急着进去,而是打量起周遭的行人,选了几个面善的,上前打听玄奘的下落。
“昨日是否有骑马的僧人经过?”“此人又身在何处?”“他现在是否已经离开?”如此这般询问道。
这些路人见陈轩只是一个独自一人,面容清秀,看上去不似歹人。于是也并不因为他是陌生面孔而心生疑窦,全都回复了他。虽然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面对疑问时反应显得有些慢,但最终全都回答了他的问题。奇怪的是,陈轩准备的众多问题,最终用上的只有第一个,所有人都说昨日没见过有外来僧人到此。
其中一个老翁倒是挺严谨,告诉陈轩或许那僧人经过时自己恰巧不在所以并未得知,这镇子南边有一座寺庙,会给路过的僧人提供住宿,若真有和尚到此,多半会往那边去上一趟。
陈轩听过解释,双手合十朝老翁鞠了一躬以表谢意,而后看着眼前的牌楼心中满是不解。张远今日早晨送自己离开的位置应该和昨日送别玄奘是相同的。而陈轩一路走来,往西便只有脚下这条路。而这条路在眼下的位置往面前的小镇延伸了进去,横穿了整个小镇。只要玄奘还在继续西行,必定会经过眼前镇子。
而这老翁的解释对他来说确实根本不可能。古代的镇子和现代可不是一个概念,大一点的两三百户,小一点的只有几十户人。由于规模不大人数不多,里面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左邻右舍,宗族亲戚。加上古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男女老少似乎全都热衷八卦。村头发生了什么事儿,一顿饭的功夫就能传到村尾。
加上这种小镇过往的人也少,玄奘一个外来和尚骑马来到这里,还是相当惹眼的。即便他昨日来到此处发现时辰尚早,并未停歇,而是直接骑马穿行而过,大白天的也不至于一个人都没看到。
经历了这么多事,陈轩也算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在这个神话世界,如果他都能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那有大概率是真的有什么问题,而对于他一个凡人来说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意味着危险,遇事小心谨慎一点总不会有错。但是站在牌楼前感应了半天,他那可以预知危险的直觉却非常沉寂,并没有什么预警和提示,想来应该是安全的。
虽然心中还是对村民没发现玄奘的踪迹感到疑惑,但这个镇子也是目前唯一能供他补给的地方。既然碰不上玄奘,也没有危险警示,陈轩也就不再顾虑,径直往镇里走去。
在大唐境内时,一路上也经过了不少城镇,但众人为了加快行程,基本上都不会选择进城,而是去附近的驿站补给。这还是他第一次进入古代镇子里。
刚刚和老翁的闲聊中得知,此处已经属于宝象国境内,但毕竟离大唐不远,作为唐王朝文化的辐射地,光看着牌楼的样式,就能想象的到这里房屋的样式和百姓的装扮应该还是沿用了唐朝的样式。
待到陈轩来到主街上左右环顾,果然如此。
这条主街就是来时的那条路,延伸进镇子里的部分,自东向西横穿了整个镇子。而作为镇子主街,不同于镇外的土路,这一段地面上平整的铺着青石板。青石板面历经岁月打磨,光滑而洁净,映照着行人匆匆的身影。
青石板路两侧,是鳞次栉比的木质结构建筑,多是些店面。其中有酒肆茶馆,有卖米面盐粮,有客栈马厩,还有药铺和布庄,建筑大多只有一层,只有少数几栋为两层,两层的建筑会在二楼伸出一根竹竿,上面挂着写了店名的布旗,而只有一层的建筑只能将店名写在正门的牌匾上。如此多的功能作为一个古代小镇来说,配套的已经相当完善。
陈轩看了看天色,估计再有半个时辰便会天黑,便径直往客栈走去,想要在入夜之前找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当然他并没有去那白住的想法,毕竟包裹里还在存放着之前出逃时准备的一串铜钱。
来到客栈,发现掌柜正对着一层大厅中的空桌发呆,陈轩上前说明了来意,可对方并没有什么什么反应。在陈轩呼喊他多次后,也只是将头转向陈轩,呆呆的看着他依旧不发一言。陈轩被盯得有些发毛,而且他能感觉到,掌柜虽然看向自己,但是眼神依旧是放空的状态。
“这人是怎么了,怎么失了魂一样,难道是镇上住客太少,生意做不下去受刺激,现在摆烂了?”走出客栈,陈轩想了半天也没搞不清楚这客栈是什么意思,但入住这事显然告吹了。他总不能没经过人同意,就直接住到房子了。
“好容易碰到一个镇子,难不成最终还是要回荒野里露宿一宿?”陈轩不由苦笑。正在他准备重新往镇外走去时,突然想起之前老翁的说法,镇南边有个寺庙。
“同是出家人,去那边借宿一宿,讨点斋饭,应当不会被拒绝吧?”此时也是没了别的去处,陈轩只得怀着这种心思便往小镇的南部走去。
镇子不大,跨过主街穿过一条小巷,走了不过一刻钟,一座宏伟的寺庙出现在他眼前,红墙黄瓦,贵气逼人。琉璃屋顶在夕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还未走近,便可见寺庙上方香烟缭绕,耳畔传来钟声悠扬。这般情形,任谁来看都要夸上一句,“好一座佛门圣地。”
不知是否因为这阵子经历过多,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还是作为一个和尚看到寺庙就有了亲切感。见到眼前的场景,陈轩不自觉加快了脚步,不消片刻就来到了寺庙门口。
临近之后,陈轩更感觉这寺庙气势非凡。
大门为朱红色,估计得有四米多高,门分两扇,加一起接近三米宽。门扇上下各有一排门钉,按照惯例,这门钉是应用的铜铸,但不知这寺庙用了什么材质,这两行门钉显出一股金色。门上最醒目的当属两只门环,两扇门上各有一只,莲花底,狮子头,圆月环,同样是通体金色,端的是精美别致。抬头望去,门头正中放有一块红底金边的牌匾,上面写有三个金色大字“宝光寺”。
陈轩看过大门,只觉得这怕是自己见过最气派的寺庙,哪怕之前见过的金门寺也差之不少。他下意识的在自己身上打量了几眼,先是挥了挥自己的僧袍,抖落身上的尘土,然后轻抚衣襟确保领袖口平整无褶,这才走上前去,抓住门环敲了三下,然后退两步双手合十在一旁静静等待。
不多时门的另一侧传来门闩被拉开的声音,接着两扇大门向内缓缓打开,一个中年和尚迈步走出。只见他年纪约莫三十出头,身材高大挺拔,面容宁静深邃,称得上气宇不凡。
“贫僧法号定光,是宝光寺的迎客僧,敢问这位法师来敝寺有何指教。”和尚对陈轩行了一礼,语气平和的问道。
陈轩急忙回礼,说道,“贫僧乃一介云游僧,路过宝刹,但见天色已晚,希望能借此处休息一晚,还望师兄行个方便。”
“哈哈,都是佛门弟子,此等小事自无不可。我观法师气宇轩昂,必定出身不凡,莫不是从东土大唐而来?”
“师兄目光如炬,贫僧法号慧海,确是从大唐而来。”
“哈哈哈,果然是贵客,法师请进!”说罢,中年和尚先走进寺庙,似乎是觉得门开的不够大,随手又把右边的门扇往里推了推,然后对陈轩做出一个请进的姿势。
陈轩见状急忙道谢,朝和尚鞠了一躬,便准备进寺。
正准备跨进寺门,陈轩心中突然出现一种别扭感,并且这种感觉出现之后便急速放大,让他不禁呆立当场,身体保持着准备抬脚的姿势。
然后他听到庙门内侧传来一句,“还不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