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转机
政府大楼的平面布局相对传统:南侧一条长廊,北侧一排办公室,楼梯设在办公室那侧正中。两人正准备迈步,看见楼梯口处一位老大爷缓缓的往这边走过来。他年纪看上去估计有七十开外,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的深邃皱纹,但两眼明亮有神,而且看上去身体很硬朗,爬到上二楼此时呼吸却并不显得急促。
老人上身穿一件浅灰色长袖衬衫,下身穿着一条深色长裤,显得正式而体面。陈轩很少见到这个年纪的老人是这般穿着的。老人没有带拐杖,只在右手拿着一个牛皮纸的信封,步履快且稳健。
或许是老人显示出来的气质不凡,陈轩二人一时忘记继续前行,而是对着老人行注目礼。没想到片刻之后,老人走到项目办公室的门口停下,然后转身看着陈轩他们。
“这大爷可真高呀。”陈轩心里惊叹。要知道陈轩的身高有1米8,而此时与老人面对面,竟觉得对方还要比自己高上一点。
“大爷,您有什么事吗?”在陈轩愣神的时候,旁边的王锐向前一步问道。
这时陈轩才反应过来这位是来找自己二人的。
见老人点了一下头。陈赶紧上去搀了一把,把人领进去。虽然最近看到这种大爷心里有些憷得慌,生怕他们有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想要推荐给他,但尊敬老人这种行为早已成为习惯。
大爷没有急着回答,进了办公室后,前后打量了一番,看着每张桌子上都堆了满满的材料暗自点了点头,自顾自的找了把凳子坐下,然后将手中的信封递给陈轩。
陈轩接过信封,面带疑惑的看着对方,搞不清是什么状况。老人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示意他将信封打开。
信封很薄,拿在手中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分量。虽然心中不解,但陈轩还是依言打开,他左手撑开封口,倒转朝下轻轻抖动,让里面东西自然滑落,随后他右手多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他放下信封,将纸片翻转过来——这是一张照片。
陈轩看了一眼老人,发现他还是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于是将照片拿到眼前仔细打量起来。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应该很有些年头了。原本黑白的色调由于长时间的氧化已经泛黄,表面还有些轻微的划痕和斑点。使用的纸张和如今的相纸也不同,摸上去厚实却粗糙,而且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边缘已经有些卷曲和破损。
照片清晰度较低,细节不那么锐利,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但大体的内容却依然可以辨析,那是一座佛殿。
陈轩愣了一下,然后就这么一直盯着照片,虽然身体没有动,但他脸上的表情却在不断变化,从不解到欢喜再到惊奇。旁边的王瑞看着陈轩如此丰富的表情,心里也在暗自嘀咕这到底是看到了什么东西。
过了半晌,陈轩终于回过神,将手中的照片递给王瑞,然后对着老人问道,“大爷,这张是古庙佛殿的照片?”
老人点了点头,说道,“应该是的。”
“这古庙拆的可是有些年头了,我算了一下,到今年应该有52年。那时候拍照这事可是罕见的很,这照片来的不容易吧?”
“哈哈,那时候照相机确实是个稀罕货。我家当年是从外地避难过来,之前其实家境还是挺殷实的,所以搬过来的时候还带了许多那个时候的新鲜玩意,其中就包括那种大盒子式老相机。老李头不是在你们这当群众代表嘛。老李头是谁?就是三个人中间最矮的那个。他前几天听说你们缺古庙的资料,就让我们这些家门口的老家伙都回去找找找。其实我当天就回去找了,不过我们全家人都不信佛,也不会到庙里去,基本上不可能去那里拍照,所以我也根本没往照片这块想。”
说到这老人的话突然顿了一下,“昨天我孙女来镇上看我,晚上她从家里翻出相册准备找小时候的照片,谁知道相册一不小心掉地上了,然后这张照片就掉出来了。我虽然没去过庙里,但是镇上也只有这一家庙,于是我就拿给给老李头看了,他说就是损毁掉的那座佛殿。真是奇了怪了,这照片是谁拍的?我怎么感觉之前从来没见过……”
老人说到最后,脸上渐渐泛出一丝疑惑,声音不由自主的变小了些,似乎在暗自嘀咕,“这庙拆了得有五十多年了,我怎么感觉相机是拆了之后买的……难道我记错了?这照片到底谁拍的?”
谁拍的,陈轩自然不知道,但这张照片里的佛殿究竟是不是古庙残迹里的那座,他必须要确认。
老照片拍的是佛殿的正面,陈轩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在电脑上找到前几天拍的遗迹照片,从中选出一张张角度最相似的打开。然后面色凝重的将目光在电脑屏幕与手中的老照片之间来回跳跃。
由于损毁过重,古庙佛殿只留下了地面和残墙。陈轩只能以此作为对照的部位,他先是对比了一下入口处台阶数量和样式,两者都是六阶,且都是正中凸出多两侧凸出少的样式,这一点符合。然后他又从残墙的比例关系反推佛殿的建筑宽度和开间数,两者同样都能对上。
但他心里还是有点拿不准,将屏幕上的照片不断放大,盯着佛殿前庭院的部分看了许久,接着闭上眼想象没有杂草时的情景,最后睁开眼看向老照片,没错,还未荒芜的院子,应该就是老照片里的样子!
项目中最大的难点就这么突然被解决,以陈轩沉稳的性格也难免一时心潮澎湃。他将照片拿起走向放在办公室内角的扫描仪,迈出两步又停了下来。这种老照片保存不易,再用激光扫描难免会进一步损伤。于是陈轩走回座位,将老照片平整的摆放在桌子上,打开手机相机,从不同距离分别拍了好几张。在手机上确认拍清楚之后,重新将其放回信封,双手递还给老人。
“大爷,你这张照片可是帮了大忙了!”这话倒是一点不假,虽然照片里只能看到佛殿正面,但所有的建筑部位都能从正面看到,其他几个面陈轩完全可以合理推断出来。
老人听到陈轩的道谢,也不再纠结究竟是先有机后有相,还是先有相后有机,笑着回道,“哈哈,也是赶巧了,能对你们的工作有帮助就好。”
陈轩又道谢了几句,然后和王瑞一起将老人送下楼。回到办公室,两人相视一笑,只觉得神清气爽。既然出现了这个情况,那么今天的外出调研自然也就没那个必要了。
王瑞马上打电话给不在办公室的胡主任汇报情况,而陈轩则是回到座位上,将手机拍的照片传到电脑上仔细研究。
准备工作中最大的一个缺口被堵住,接下来陈轩便全心投入到设计上。只用了两天时间,他便定下大的设计框架,在项目组成员全部认可的情况下,将它发回给s市的同事,由他们深化完成后再传给陈轩整合。整合好的结果,陈轩还通过建模的方式将平面的设计立体化。
就这样陈轩驻场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度过,修复方案也一点点的成型。
两周后的一个下午,修复项目的正式汇报会议,这次镇上和县里的领导,各个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到场了,当然,大爷们作为群众代表也是列席参加。
将领导们聚集在一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错过了这一次,估计还要在这边熬上半个月。因此陈轩也是做足了准备,在会上不仅充分分析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一一对应的提出了解决方式。同时将反复优化后的建筑方案,通过类似实景的效果图形式展示出来,以直观的方式便大家理解。
此外陈轩还针对会上的每个提问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可以说是把各方面的意见都照顾到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领导满意了,大爷们也点头了,方案被拍板确定下来。
听到方案通过的那一刻,陈轩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这次来青石镇驻场的主要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他只觉得浑身轻松。
方案这东西,你自己的感觉再好也没用,如果对方不满意那都是白搭,所以在尘埃落定之前他的心也一直悬着,生怕又出现什么幺蛾子。这两周他过得可不轻松,如果再来一轮那可真受不了了。
忙的时候还没感觉,事情一解决,回家的心便再也按耐不住。会议结束,和胡主任讨论好后续流程后,陈轩立马打电话回公司,说明了情况,然后让他们给自己定第二天回s的机票。
打完电话,回头看到王瑞正在和陈科长商议镇上接下来的安排,便和他打了个招呼就自己提着电脑自己出门叫了辆出租车。
坐在车上,陈轩忍不住小幅度的挥了一下拳头,“大功告成。”